向死而生

死亡这个话题,谈起来往往讳莫如深。

中国人谈起死亡,总觉得是不吉利的。在一些特定的喜庆场合,比如婚礼,比如过年团圆的日子,不能说“死啊,要命啊”之类的词语。偶尔童言无忌说出来,总要以“呸呸呸”之类的形式化解。

某些地方的风俗,农村老人去世了,他的子孙晚辈,只要是穿着白孝衣来奔丧的,不能往别人家里去,甚至不能站在别人家门口。办丧事的一家未过头七,不能去邻居家串门,以免把晦气带给别人。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种场合时总是被长辈千叮咛万嘱咐。生了孩子之后,去参加亲戚的葬礼回家,会被长辈要求在门口点堆火跨过去,等火烧成灰烬方能进门。

年龄越大的人,越是不想讨论死亡。仿佛不提及,生老病死就能避开自己。反倒是年轻人,或是因为无知或是因为勇敢,对死亡无所顾忌。有的人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活的是否精彩,如果人生没有遗憾,死亡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毕竟现代医学再发达,也无法使人摆脱死亡这个宿命。

诗人臧克家写过“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在他看来,活着或者死去,并不存在于躯体是否存在,有的人虽然活着,如行尸走肉,有些人死去,缺精神永存。如同袁老离世,留下千功伟业,人们永远铭记,他的精神始终于我们同在。如同亲人去世,在至亲记忆中,音容宛在,时常思念,也像活着一样。

认清死亡的真相,也就认清了生命的真滴。正如罗曼罗兰所说: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向死而生,就是认识死亡,然后更加热爱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