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_5 调度算法(1)

2.2_5 调度算法(1)

例题:各进程到达就绪队列的时间、需要的运行时间如下表所示。使用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计算各
进程的等待时间、平均等待时间、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注意:本例中的进程都是纯计算型的进程,一个进程到达后要么在等待,要么在运行。如果是又有计算、又有l/O操作的进程,其等待时间就是周转时间 - 运行时间 - I/0操作 的时间

进程 到达时间 运行时间
P1 0 7
P2 2 4
P3 4 1
P4 5 4

X:周转时间=完成时间-到达时间

Y:带权周转时间=周转时间/运行时间

Z:等待时间=周转时间-运行时间

先来先服务(FCFS)

算法思想 主要从“公平”的角度考虑(类似于我们生活中排队买东西的例子)
算法规则 按照作业/进程到达的先后顺序进行服务
用于作业/进程调度 用于作业调度时,考虑的是哪个作业先到达后备队列;
用于进程调度时,考虑的是哪个进程先到达就绪队列
是否可抢占? 非抢占式的算法
优缺点 优点:公平、算法实现简单
缺点:排在长作业(进程)后面的短作业需要等待很长时间,带权周转时间很大,对短作业来说用户体验不好。即,FCFS算法对长作业有利,对短作业不利(Eg:排队买奶茶 … )
是否会导致饥饿 不会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按照到达的先后顺序调度,事实上就是等待时间越久的越优先得到服务。
因此,调度顺序为:P1→P2→P3→P4

2.2_5 调度算法(1)_第1张图片

  • **X:**周转时间

    • P1=7-0=7;
    • p2=11-2=9;
    • P3=12-4=8;
    • P4=16-5=11
  • **Y:**带权周转时间

    • P1=7/7=1;
    • P2=9/4=2.25;
    • P3=8/1=8;
    • P4=11/4=2.75
  • **Z:**等待时间

    • P1=7-7=0;
    • P2=9-4=5;
    • P3=8-1=7;
    • P4=11-4=7
  • 平均周转时间=(7+9+8+11)/4=8.75

  •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1+2.25+8+2.75)/4=3.5

  • 平均等待时间=(0+5+7+7)/4=4.75

短作业优先(SJF)

算法思想 追求最少的平均等待时间,最少的平均周转时间、最少的平均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算法规则 最短的作业/进程优先得到服务(所谓“最短”,是指要求服务时间最短)
用于作业/进程调度 即可用于作业调度,也可用于进程调度。用于进程调度时称为短进程优先(SPF,Shortest Process First)算法
是否可抢占? SJF和SPF是非抢占式的算法。但是也有抢占式的版本——最短剩余时间优先算法(SRTN, Shortest Remaining Time Next)
优缺点 优点:“最短的”平均等待时间、平均周转时间
缺点:不公平。对短作业有利,对长作业不利。可能产生饥饿现象。另外,作业/进程的运行时间是由用户提供的,并不一定真实,不一定能做到真正的短作业优先
是否会导致饥饿 会。如果源源不断地有短作业/进程到来,可能使长作业/进程长时间得不到服务,产生饥饿现象。如果一直得不到服务,则称为饿死

非抢占式

短作业/进程优先调度算法:每次调度时选择当前已到达且运行时间最短的作业/进程。
因此,调度顺序为:P1→P3→P2→P4

2.2_5 调度算法(1)_第2张图片

  • **X:**周转时间

    • P1=7-0=7;
    • P3=8-4=4;
    • P2=12-2=10;
    • P4=16-5=11
  • **Y:**带权周转时间

    • P1=7/7=1;
    • P3=4/1=4;
    • P2=10/4=2.5;
    • P4=11/4=2.75
  • **Z:**等待时间

    • P1=7-7=0;
    • P3=4-1=3;
    • P2=10-4=6;
    • P4=11-4=7
  • 平均周转时间=(7+4+10+11)/4=8

  •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1+4+2.5+2.75)/4=2.56

  • 平均等待时间=(0+3+6+7)/4=4

抢占式

最短剩余时间优先算法:每当有进程加入就绪队列改变时就需要调度,如果新到达的进程剩余时间比当前运行的进程剩余时间更短,则由新进程抢占处理机,当前运行进程重新回到就绪队列。另外,当一个进程完成时也需要调度

2.2_5 调度算法(1)_第3张图片

  • **X:**周转时间

    • P1=16-0=16;
    • P2=7-2=5;
    • P3=5-4=1;
    • P4=11-5=6
  • **Y:**带权周转时间

    • P1=16/7=2.28;
    • P2=5/4=1.25;
    • P3=1/1=1;
    • P4=6/4=1.5
  • **Z:**等待时间

    • P1=16-7=9;
    • P2=5-4=1;
    • P3=1-1=0;
    • P4=6-4=2
  • 平均周转时间=(16+5+1+6)/4=7

  •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2.28+1.25+1+1.5)/4=1.50

  • 平均等待时间=(9+1+0+2)/4=3

高响应比优先(HRRN)

高响应比优先算法:非抢占式的调度算法,只有当前运行的进程主动放弃CPU时(正常/异常完成,或主动阻塞),才需要进行调度,调度时计算所有就绪进程的响应比选响应比最高的进程上处理机。

响应比 = 等待时间 + 要求服务时间 要求服务时间 响应比=\frac{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要求服务时间} 响应比=要求服务时间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

0时刻:只有P1到达就绪队列,P1上处理机
7时刻(P1主动放弃CPU):就绪队列中有P2(响应比=(5+4)/4=2.25)、P3((3+1)/1=4)、P4((2+4)/4=1.5),
8时刻(P3完成):P2(2.5)* P4(1.75)
12时刻(P2完成):就绪队列中只剩下P4

算法思想 要综合考虑作业/进程的等待时间和要求服务的时间
算法规则 在每次调度时先计算各个作业/进程的响应比,选择响应比最高的作业/进程为其服务
响应比 = 等待时间 + 要求服务时间 要求服务时间 响应比=\frac{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要求服务时间} 响应比=要求服务时间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
用于作业/进程调度 即可用于作业调度,也可用于进程调度
是否可抢占 非抢占式的算法。因此只有当前运行的作业/进程主动放弃处理机时,才需要调度,才需要计算响应比
优缺点 综合考虑了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要求服务时间)等待时间相同时,要求服务时间短的优先(SJF的优点)要求服务时间相同时,等待时间长的优先(FCFS的优点)对于长作业来说,随着等待时间越来越久,其响应比也会越来越大,从而避免了长作业饥饿的问题
是否会导致饥饿 不会

知识回顾与重要考点

算法 思想&规则 可抢占? 优点 缺点 考虑到等待时间&运行时间? 会导致饥饿?
FCFS 非抢占式 公平;实现简单 对短作业不利 等待时间√
运行时间×
不会
SJF/SPF 默认为非抢占式,也有SJF的抢占式版本最短剩余时间优先算法(SRTN) “最短的”平均等待/周转时间; 对长作业不利,可能导致饥饿;难以做到真正的短作业优先 等待时间×
运行时间√
HRRN 非抢占式 上述两种算法的权衡折中,综合考虑的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 等待时间√
运行时间√
不会

这几种算法主要关心对用户的公平性、平均周转时间、平均等待时间等评价系统整体性能的指标,但是不关心“响应时间”,也并不区分任务的紧急程度,因此对于用户来说,交互性很糟糕。因此这三种算法一般适合用于早期的批处理系统,当然,FCFS算法也常结合其他的算法使用,在现在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而适合用于交互式系统的调度算法后续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算法,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