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块面包

人生如歌,岁月如流。日子就像车轮一样波澜不惊,不知疲倦地向前滚,又像筛子一样筛掉生活中的琐琐碎碎,有的已被车轮碾压的无影无踪,有的却还在筛子上被风干,不经意间被翻晒,回味起来还是那么记忆犹新,耐人寻味。曾经的半块月饼、半块面包一碗白米饭都能勾起味蕾,不由得叫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

桌子上被风干的半块面包打开了一段被尘封的记忆。

自古以来,赶集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集市是人们的商品交流日,人际交往日,信息获取日,身体休息日,心情放松日,但对于小孩来说,赶集是一件很大很开心的事情。

那时我们最常去两个集市,千户镇和中滩镇。千户镇是双日集市,中滩镇是单日集市。千户镇离家较近,道路也比较平坦,是小时候有事没事钱多钱少都乐意去的地方。有时候约上同学去买点菜,有时候去买双凉鞋,有时候买日用品······那时交通不发达,赶集都是要走路去的,小孩不畏来回几个小时的路途劳累,无非就是惦记集市上那一碗凉粉凉皮和一个油饼。能坐在小吃摊边的长凳上吃上一碗小吃,是儿时一大乐趣。

去千户镇的半道有个中转站,叫遼硄峴,也是木材交易市场。方圆十里八乡的人盖房子都到这里来买木材,这里的椽子檩条粗细均匀,笔直无节,油光锃亮。小时候赶集经过此地,都会停下来看一会,自言自语,这是什么木材,这么笔直。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椽子檩条都是松木。再进商店看看,买几分钱的麻子大豆边吃边往集市赶去。

小时候老爱感冒,一个星期天父亲带我去千户镇抓中药,顺便买点日用品。大人赶集不像小孩,抓完中药我们就快快往家赶,经过遼硄蚬时父亲进商店买了块放在柜台上被风吹的半干的一块面包。

父亲付钱时,我在店门口和那块放在柜台上的面包对视了。它独立在哪里,也许是做样品用的,也许卖着就剩这一块了,从面包的风干程度看,这块面包至少放了两天了。这块面包不知迎送了多少来来往往的人群,亲过了多少飞进门口的风沙······也许今天这么块面包人们再不会去吃,但那块被我和父亲一人一半分吃掉的面包,是我吃过的最香最甜的面包。那种香那种甜,是超越味觉的,是在记忆深处无法抹掉的。今天一想起来还会勾起人的味蕾,不由得叫人直咽口水。那是一种令人多么怀念多么难忘的岁月啊!

在那个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虽然白面膜不缺,但是一块面包还是比较稀奇。物以稀为贵,由于稀缺,那半块面包的味道在我脑海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捡拾起桌子上那块风干的老面包,想再找寻当年那分记忆。可面包入口味如嚼蜡,再没有一点面包的香味。是时代不同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变了,也和现在过份的加工有很大的关系。就像《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吃的一道菜茄鲞,把茄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种干果,都切成丁,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香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这种炸了煮,煮了再用油拌的茄子,刘姥姥愣是不敢相信吃的这是茄子。过度的加工让茄子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就像今天的面包。

那天家人坐一起聊天,儿子回忆起他上小学时吃的当地食品加工厂加工的面包,暄软香甜,喧腾松散,表面金黄,每天早上一块面包一包奶子是必不可少的。今天的蛋黄派面包,各种夹心面包,还有老面包······再吃不出那时的味道。我们都异口同声的赞同那时的面包还是能勾起回忆的,是能勾起味蕾的面包。最后,当地食品加工厂退出市场,面包也接着下架了。当地食品加工厂的面包虽然没有吃出那半块面包的独特味道,但也许是儿子这一代值得回忆的味道。

桌子上几乎被遗弃的一块面包,勾起了物质匮乏时期的一段往事。童年赶集时的快乐 ,无非就是惦记集市上的那一碗凉粉凉皮和一个油饼。今天怀念那半块面包的独特味道,更怀念跟在父亲后面的那种踏实感和那半块面包所蕴含的爱。

如歌的岁月,如歌的人生。风干的半块面包独特的味道,连同风干的记忆一块打包永远珍藏在心底。

你可能感兴趣的:(半块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