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化解冲突:育儿篇

最近看到朋友分享的《零零后》纪录片,很是感慨,摄制组在一所幼儿园跟踪记录了十多位00后的孩子,记录持续了十年,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十年很慢,慢到每一天都在盼着孩子们长大。十年也很快,快到从稚嫩到青春的所有成长改变,我想最宝贵的是挖掘每个孩子独特的故事线索,发现成长的秘密。这是中国唯一长时间记录孩子成长的纪录片,对父母、社会、学校关于优势教育有了新的诠释和理解,也给我很大启发,育儿之路一起修炼。

来自《零零后》纪录片

一直断断续续记录育儿日记,今天想从中摘录出来一些关于冲突的故事片段,对如何有效化解情绪冲突进行反思和复盘。

谁是第一名

有天早上,老公开车送我们去画画,路上我打开流利说英语,正在做当天的Games测试,结果得了100分,我高兴的和宝贝分享:“看妈妈得了100分”。结果这个小家伙不高兴了,非说“是我得的100分,我才是第一名”。这种争强好胜非要排第一的心理持续了1-2年了,以前可能会不经意就让着他满足他,比如每日微信运动步数我和爸爸谁最高,他就和最高的一样多。

但这次,我觉得“争第一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严肃认真探讨的话题。于是,我开始询问他为什么非要做第一名呢,跟他解释每个人自己努力争取下来的第一名才值得表扬,这个100分是妈妈的努力得来的。结果小家伙不高兴了,开始耍赖闹人发脾气。我没理他,继续做语法部分练习,这次错了一个题,92分。他又开始说,你的是92分,我才是100分。这次没有顺着他,我坚定又严肃的给他讲为什么我不喜欢他这样争论第一名的行为。

看我绷着脸很严肃的样子,他便开始采用一套新的沟通方式:“你要控制好你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你要跟我道歉。要不我不跟你玩了。……吧啦吧啦说了一堆,而且是用哭腔说出来的,完全模仿我的用词用句,那一刻又惊讶又想笑。多神奇呀,一个小不点,用很一本正经的书面语,模仿我平常说话的语气这样跟我沟通,而且使用场合和表达方式都是对的。

跟长辈讲礼貌

还有一个周日下午,全家人午饭后想去午休,就他一个人精神百倍的忙来忙去,一会听小爱里的西游记,一会在白板墙上画各种各样的恐龙,一会儿又看从图书馆借来的各种恐龙蜘蛛王国的书,玩得不亦乐乎。

我在旁边卧室里看书,不一会儿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姥姥睡醒了,看他还在画恐龙,觉得可爱又担心他离得太近,就跟他聊天,边说边笑,可能是觉得他画得很好玩,说话也像个小大人。但这宝贝一脸不耐烦,还用很不屑的语气跟姥姥说话,让她不要再笑了之类的,姥姥笑答他,又被他狠狠的批评了几句,最后又气哄哄的跑到我的卧室来。

我看他对长辈说话这么没礼貌很生气。于是,就开始质问他刚才为什么对姥姥这样说话。他刚开始不回答还作出挑战的架势,我的火就开始升级了,先是把他的小毯子扔到了床下面,并推着他下床,说这样没礼貌的孩子别在我面前出现,快出去。结果他开始委屈起来,又拿出那一套说辞“你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表达出来,你要跟我道歉,要不然我不跟你玩了。说的时候尽全力表达清楚每个字,但还是会有点拗口说的很慢而且前后字的顺序有时候会颠倒。

同时,还用威胁的语气说,不跟我道歉我就不睡觉之类的。我当时就明确的回答他,不要用这招威胁我,不想睡就别睡了。先去跟姥姥道歉,于是他气哄哄的跑去隔壁跟姥姥远远的硬硬的说一声对不起就跑回来了。

回来后,又要求我道歉,但我没有回应他,而是继续说他。他就委屈的说了一句“你不是说了吗,不只是要表达,还要有行动”,当时听完他这么说一下子就卸下了严肃的面具。

然后他又开始双臂交叉表示很气的样子,还反复念叨着,“你说过要控制情绪的,我都已经给姥姥道歉了,还不给我道歉,说话不算数。我一听他说的句句在理,于是跟他主动和好,张开手臂示意他:“来让妈妈抱抱”。于是趁机把他抱在怀里,开始温柔的对他说:“你知道吗,姥姥是妈妈的妈妈,你这样对姥姥说话,妈妈有多伤心,所以当你对长辈们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说话不礼貌的时候,就一点也不帅了,妈妈可不喜欢这样的行为。“

他安静的听着,我问他我说的能听懂吗,他点点头。然后,我也跟他说了“为妈妈刚才没控制住情绪把被子仍下去的行为向你道歉”。于是,我亲一口他的小脸蛋,再搞怪吹出声音,又咯吱咯吱他,这时宝贝就大笑起来,然后学着我,亲亲我假装吹声响。

看!气氛就这样缓和下来了。每一次的冲突都是以这样美好的画面结束的。所以,在小家伙把我惹怒了之后,总是期待着我们能相互道歉,最后和好如初,拥抱在一起。

反思:

1、孩子真的潜移默化在受父母的影响,语言的神奇之处就是用孩子的话讲出来会惊讶到我,之前他生气乱发脾气的时候,我多次开导他:因为什么不开心要勇敢表达出来,这样别人才能知道。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其实他们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只是不太成熟。记得《零零后》纪录片中的一 一小女孩,小时候总是独自一个人玩,2、3岁的她就在摄像机前表达“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我就是喜欢一个人玩”这样的话。

来自《零零后》纪录片

2、很多时候的冲突问题,会随着情绪的接纳和疏导而变得可以接受和讨论。其实,孩子们都很敏感的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态度。正如我家宝贝每次都巧妙绕过去了实质问题——“关于争强好胜要第一名”或者“对长辈说话没礼貌”,转而关注《关键对话》中的安全氛围,关注对话双方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或许,我应该更加理解孩子的这种表达方式,只是想获得我们的关注,还不至于给到他一个定性的标签。温柔而坚定,给他自由,同时也有边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有效化解冲突:育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