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想北平》:一部关于北平的记忆和热爱的记录

在老舍先生笔下,北平的正统的粽子必须是这样的:

1.在北平旧式满汉饽饽铺卖的小粽子。

2.沿街叫卖的用冰镇过的小粽子

3.沿街叫卖的加了红枣的粽子。

这些粽子都是个头很小,只有糯米,没有馅料,吃的时候,还要撒上一点白糖。

这是来自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一书里面的叙述。

一直都吃惯了馅料丰富又饱满的广东粽子,对没有任何馅子,只有糯米的北平粽子,我其实是提不起兴趣来的。

可是,就算老舍先生也说这种粽子也并不怎么好吃,但是当“它洁白,娇小,摆在彩色美丽的盘子里显着非常的官样。”的时候,便引得我很有想尝试一下的欲望了。

大概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了。

其实,老舍先生并没有写过《想北平》这本书。《想北平》只是北京出版社把老舍先生文章中描写北京的主要段落都收集起来,汇编而成的小集。

因为书中还有些北平的风光节选自《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有人便说《想北平》中把1936年出版的《骆驼祥子》里摘选的片段和老舍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创作的文章放进同一本书里,因为作者身处时代的不同,行文风格前后不一致,读起来会有突兀之感。

但我觉得老舍先生在小说中描述的北平,更多是以景喻情,来衬托书中人物和故事,与其说那是先生眼中的北平,不如说是书中主人公眼中的北平的样子更为适合。所以,老舍先生心目中的北平,应是与小说中描述不同的另一番景象,区分开来体会就可以了。

那一部分的北平风物描述,以主人公的感受,把人带入书中,北平的情与景立刻在眼前交融。那种人在旧时代的压抑,便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流露出来,那是一种苦,也有苦中的作乐,甘苦相掺。然而,就算苦难,也是一直都没妨碍老先生对北平的热爱的。

老舍先生的那些关于北京的四季,北京的节日,北京的风物,还有北京的人与生活的描述。字里行间都是爱,是一种虽然没大声呐喊,但平淡又真挚发自骨子里的热爱。随便的一段,都可见这样的深情。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又比如老舍先生对北平夏天的回忆:

“冰碗”了——一大碗冰,上面覆着嫩荷叶,叶上托着鲜菱角,鲜核桃,鲜杏仁,鲜藕,与香瓜组成的香,鲜,清,冷的,酒菜儿。就是那吃不起冰碗的人们,不是还可以买些菱角与鸡头米,尝一尝“鲜”吗?

这样的描述,一下子便把人带入了老舍先生儿时的北平、快乐的北平、声色活现的北平夏天,顿时让人徜徉在其中不能自拔……

那是一种平实自然又刻骨铭心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爱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博爱,那所描写的景物活灵活现就在眼前,把一景一物都化做有生命和灵魂的东西看待。

看着看着便让人不禁就想起了故乡,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那一切的记忆都是那么零碎,但这些琐碎的记忆无一不让人想念。

大概就像是老舍先生所说的:“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难怪巴金评论说的:“他多么爱北京,而且把北京写得多活,多可爱。”

无戒学堂日更第64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舍《想北平》:一部关于北平的记忆和热爱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