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今天是写作理论基础课的第三课,在课堂上跟随老师完整地收听了所有的课程。为了更快更好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当下又重新回听了一遍课程,并且做了笔记。

老师说,如果能够理解写作的特点和规律,就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创作出一篇好的作品来,如果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能够更好地提高写作能力了。

图/鸿雁

我是一名小说初学者,如何从一个点子开始写出一篇动人的文章,这个过程我并不是十分清楚的。

从我创作散文的经验来看,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既简单又困难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比较好的文章来呢?

首先就是要收集素材,也就是所谓的素材的采集过程。就像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到绿油油的山林里去采集山野菜,在满山遍野的绿色中只收集对我们有用的一些食材,其他的无论是颜色鲜艳,或者是形状怪异,对我们来说都是无用的素材,都需要摈弃掉。也就是只采集对当时作处环境有用的一些素材。

对于写作而言,如何收集素材呢?我们要拓宽视野,打开思维,从书本、影视作品、网络以及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只要是一个好点子,就可以将其收集储存起来,通过判断、认识之后,知道了应该怎样做,能够获得什么启示再进行输出,将点子与自己的思考揉和在就起,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故事来。

有了点子以后,还需要进行构思。构思包括立意、选材、谋篇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说立意,对别人能够产生价值的文学作品才是一篇好的文章,这关键在于立意。比如关于儿子喊妈妈吃饭的一个对话小片段,可以看出一篇文章立意在什么角度,最后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把这篇文章定义在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以及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作为文章的立意主题来进行探讨,将无用的素材剔除,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文章的立意,将无用的素材剔除的过程,这就是选材。

有了立意,也知道了选材,接下来就是要做好谋篇布局了。

怎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并且使文章更加完整一些呢?这就要从生活中最小的点去寻找素材,并且把一件事情讲清楚就可以了。也就是要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把前因、经过和后果讲清,把文章后边的总结与升华部分写清楚,一篇完整的文章就会完成。

前边已经做了大量的铺垫,在了立意、选材和谋篇,也就是在头脑中已经对文章进行了比较巧妙地构思了,下面需要将一篇文章用文字的方式转化出来,也就是要表述出来。(起草、修改)

表述,这只是一篇文章最初阶段,这是一个作品的初步起草过程,接下来要进行反复修改。上述的几个方面相互依存,才能构成一篇文章。千万不可以将所有的素材都堆积到一起形成一篇文章。

图/鸿雁

因为每个人的特性不同,写出来的文章调性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婉约,有的直率,有的坦荡,有的豪放。这就是写作的个体性差异所形成的文章的主要特点,由于每全人的特性不同,写出的文章深度自然不同。

每位作者都有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认识观,经历的情感也有每个人的差异性,因此会形成每个人的意志、想法,也会形成不同的创作性特点等,因此每个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有些人会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出众,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作品没有个体性,这样的文章很难出众。一篇文章的风格特点对于文章是否能够引起受众的认识至关重要。

比如,即便是同一个花瓶,在不同的写作者眼里也会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会结合自己的认识,为这只花瓶画出不同的画像来,因而也会形成每个作者独特的文章特点来。因此,每个人都要保持这种个体性去写自己的文章,去写你看见的,你理解的,你认为的善或者恶,去把它写出来,然后再去修改其,使其逐渐走向完美。

如果一篇文章能够达到完美的程度,是与这篇文章作者的综合性能力分不开的。

一篇优质文章一般是作者的生活感受、知识积累、思想感情、审美观念、心理、智能、意志、才气等各种素质和条件的综合体现。正所谓是文如其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一个写作者是没有秘密的,就像是一个裸奔的人,因为每一篇文章的好与不好,其实都能够体现出一个作者的真实功底来,所以多阅读,多写作,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才是最根本上要担心的问题。

写作过程不但涉及考察作者的采集、构思和表述的能力,同时作者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有人说每个作家都是偷故事的贼,就是因为作家可以通过缜密的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和事,通过上述一些要素进行总结归纳,为已所用,形成一篇具有独立特性的文章来。

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同时要有许多种能力,比如、感受孤独、痛苦、难过、生气、悲伤、失控、激动、快乐、幸福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写文章时要用到的一种良好的感觉。

在写作者写作时,还要具有调查(收索)、阅读、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驾驭语言(把自己的感受用言语表达出来,平时多写日记,可以成女主未来的言语)、运用技法(文章的写作过程)、修改(是写作的一个方法)润色等综合能力。

巴金说:50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

前边我们说了许多写作的理论知识,可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学习写作人的必须养成的良好写作习惯,也提高自身素质和写作水平的正确途径。

清代就有“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理论,也就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写作正确的方法。

写文章时的实践性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也很重要,理论源于实践,通过实践检验其合理性。理论支撑实践,也可以自己总结出自己的写作方法。

另外,每一篇成功的文章都是具有一种创新的文章,在思想、内容、语言、表现角度、表现技巧上都有独特的特点。这世界上的文章已经不存在没有被写过的主题了。创新性才是一个作者脱颖而出的唯一方法。在写作时要与社会背景相结合起来。

图/鸿雁

综上所述,写作是有基本规律可循的。其中包含感觉、知觉、顿悟、认知、情感、冲动、想象、联想、比较、判断等丰富的心理内容。同时也要有逻辑思维(前因后果的思考)、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等。整个过程都是在思考的过程。这些心理活动与思维活动,都是为了完成优质文章这一目标。

写作时,应当充分重视作者自身思想品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多元素写作,还应当充分认识作者的感应、创造、构思对写作的意义。

在写作前、中、后都要进行作品的提炼、升华、加深、加工、修改、调整,才能使作品不断升华。要做到知行合一。要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和写作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人是啥样的就能写出啥样的作品。

我们现在所看名著的过程就是在继承和借鉴。每部作品都有自身的特点。如白鹿原,要选择宏大的主题,反映社会的深刻主题。

在写作过程中要处理好继承、借鉴与革新、创新的关系,对写好文章具有重要意义。继承、借鉴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和借鉴的目的。要大量地阅读精典。自古优秀的作者,都是先有继承、借鉴又加以变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才能取得写作成就。

图鸿雁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解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