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跟个大爷似的,等着我伺候,我很不爽

互惠规范:有付出就要有回报

看过《老友记》的人,可能都记得有一集里,乔伊和菲比两人起了争论。乔伊认为所有人都是自私的,没有人做好事是不求回报的:“Selfless good deeds don't exist.”

但是,一向善良有爱心的菲比却不同意这个观点,为此她还打算找到这种付出不求回报的行为给乔伊看看,理由就是,她不希望自己为弟弟刚生下来的三个孩子,生活在乔伊所说的,一个人人都自私自利的世界里。

然而,她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后来实在找不到了,就自己跑去公园主动让蜜蜂蛰一下,然后给乔伊打电话炫耀说,自己无私的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可是当听到乔伊说蜜蜂蛰完人就会死后,她顿时无语了。

不过,她还是不死心,在节目最后的时候,又给乔伊打了一个电话,而乔伊当时正在电视直播里负责接听慈善捐款的电话。原来,菲比想通过捐200美元来证明她的观点,也就是说,她捐这笔数字不菲的金额,就是为了证明这世间存在完全无私的奉献。

结果阴错阳差,因为这笔捐款,乔伊终于如愿以偿地上了直播镜头。看到这一幕的菲比也为此感到非常高兴,但又瞬间意识到不对,自己刚刚的所作所为还是得到了回报,那就是:自我感觉良好。

因此,菲比的各种尝试,最终也为我们证明了: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做好事不要求回报的。

有付出就要有回报,这就是社会规范中的互惠原则。

社会学家阿尔文.古尔德纳认为,互惠规范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为他人付出,是因为我们有所期待。比如:

当推销人员赠送一些小礼物给我们时,他们期待的是我们的购买行动。

微信群里有人发红包,可能是期望我们帮他们投票,要不然就是借机推销他们的业务。

教师们无私的奉献,也是为了能够收获学生学习的上进步,或者是心灵上的成长。

在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同样也期望在自己有难的时候,别人也能伸出手来帮我们一把。

总而言之,这种互惠规范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社会关系中,比如家人,朋友,恋人,同事等等,甚至还有研究表明,在21个月大的婴儿身上也发现了这种互惠性。

有时候,一个人的付出,可能在短时间内看是无条件的,或者多于他所得到的回报,但从长远来看,他的付出与回报总是平衡的。如果单单只有付出或接受,而没有回报,那也就违背了社会互惠规范。

当这种互惠原则被打破时,人们期望被公平对待的愿望也就无法实现,内心的平衡也就被打破。而当内心不平衡的时候,也就是一切矛盾的开始。矛盾一产生,人们的关系便会出现问题。

无条件的付出,毁自己,也毁他人

听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不爱吃鸡蛋,但是他在买饭的时候都不得不要一个鸡蛋,于是每次都把这个鸡蛋送给另外一个爱吃鸡蛋的同事吃。然而,有一天,他看到自己碗里的鸡蛋,忽然想到自己好久没有吃过了,所以就想再尝一尝鸡蛋的味道,于是就自己把鸡蛋给吃掉了。

结果,他的同事就跟他吵了起来,理由是,同事认为那个鸡蛋是属于他的。就因为他每次都把鸡蛋让给这个同事吃,所以,这位同事就理所当然地把鸡蛋当成是他的了。

因此,一味地付出而不求回报,换来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受伤,同事也因为长期自私地接受,而变得面目可憎。

然而,究其原因,还不是你的无条件付出,纵容了他人的贪婪欲望

当我们在无条件付出的时候,我们的这种付出,其实就像商品一样,原本有价值的东西,却被廉价甚至是免费出售给别人。一方面,否定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又勾起别人的贪欲,比如,占小便宜的心理。

我们做一件事情,都会考虑这件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所谓值不值得,也就是价值几何的问题。而价值的本质,体现在交换上,也就是说,只有能够交换到等价物时,这件事情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就没价值。

在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并获得回报时,我们自然会获得内心的满足感。相反,如果做了一件没有价值的事情,我们便不会得到这种满足感。短时间内的不满足,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然而,长时间的不满足,就会对我们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刚刚结婚,因为新冠病毒和老公两个人天天隔离在家。因为她喜欢吃新鲜的食物,所以,几乎一天三餐地做饭。然而,由于嫌弃她老公笨手笨脚,不会做饭,连切个菜都笨手笨脚的,好实在看不过去,还不如痛痛快快都自己弄了,就这样把老公踢出了厨房。

刚开始几天一日三餐地做一做还没什么问题,时间一长,她开始受不了了。虽然是自己把老公踢出去的,可是当她在做饭的时候,看着老公在电脑前的悠闲自得,她心里就不舒服,怨气渐生:跟个大爷似的,就知道等着我伺候!

很多情侣结婚后可能都是这样,做饭,洗衣服,打扫等等,这些家务都由妻子或丈夫一方来做。可是,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自己爱的人,无条件的付出而不求回报,但是,这种情况短期内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时间一长,当这种付出被当成理所当然时,我们的内心就会越发不平衡。付出的一方总会觉得委屈,接受的一方也会变得不知道感恩,甚至理所当然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长此以往,夫妻之间就会产生怨气,脾气好的嘴上不说只心里抱怨,脾气不好的,就会开始吵架,直到问题解决。解决得妥当或者还能忍忍的,两人继续过日子,解决不了的可能就直接去领散伙证了。

因此,无条件的付出,可能会毁掉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有条件的付出,有助于维持健康的关系

在英国生活,和几个本地的朋友聊天,了解到一件让我感到非常诧异的事。很多年轻人一般完成学业或成年以后,如果还继续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话,父母都会要求他们交房租,不然就得搬出去。

刚开始听到这种事情时,感到非常惊讶,后来仔细一想,其实这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纵容孩子,成为啃老一族。

毕竟,父母会老去,顾不了孩子一生。还不如通过这种有条件的付出,严苛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能为自己的老年生活留有更多的保障。

所以,无论是父母与子女,夫妻,朋友,或同事之间,你的无条件付出,都有可能会让自己受伤的同时,也纵容了他人的贪婪欲望,最终还有可能会毁掉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不要让你的无条件付出,毁了你自己,也毁了他人

(图片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你跟个大爷似的,等着我伺候,我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