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焦虑:深夜恐惧父母去世时,你恐惧什么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若他们尚健在,就做他们的拐,陪他们赏风景。

若他们已故去,就做他们的眼,帮他们看世界。


去年年底,我的父母同时病倒。

父亲脑梗死。母亲输尿管癌,须切除一边肾。

我懵毙了。

当我举家从广东迁徙回四川时。

母亲已经在兄长和亲戚陪护下完成了手术。

父亲已经出了ICU。拖着半边身子,开始漫长的康复训练。


时值冬天,我已记不清天有没有晴过。

每天奔跑在家和医院之间,记忆里一片灰茫茫。

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坐立不安,喜怒无常。

想哭,又鄙视哭,进化出一种能力:一旦要哭,就去厕所里吐。

有一天,警察朋友指着我的黑眼圈,亲切地关心我是不是被家暴了。


终于熬过了可怕的时段。

母亲的气色渐渐好转。父亲也逐步恢复。

我的后怕却没有停止。


去医院给父亲送饭,姑父和表哥表姐们来看他。

他笑得很坚韧,说没事。

可明明昨天还偷偷问我:你说我能活过今年吗?

我心酸地看着他,隔着病房的玻璃门,泪流不止。


半夜醒来,我总有去打开母亲房门,摸摸她鼻息的冲动。


我变成了祥林嫂。遇见任何一个人,都会抓住对方的手反复叙述:妈耶,我差点成孤儿了。真的,就差那么一点点。



老领导的微信签名上写着: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他的父亲去世不久。


有位老友的父亲去世几年了。

他偶尔在深夜的朋友圈这样自语:老爸,想你了。

仿佛点下发表键,天堂里的老父亲就能听到。


上知乎搜“恐惧父母去世”,一片中年感慨:上有老下有小,只有在深夜,才有时间恐惧。慌得一批。


甚至十六七岁的孩子也在恐惧:“我不怕死,我怕父母去世。”

“我宁愿自己折寿,来换取父母长寿。”


费玉清在父母离世后,惊觉“我顿失了人生的归属,没有了他们的关注与分享,绚丽的舞台让我感到更孤独。”

并宣布退出演艺圈。


井上靖在《我的母亲手记》中写:

一旦父亲不在了,我突然发现死亡和自己之间,一下没了阻隔,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不管愿不愿意,对死亡之海的一部分再不能视而不见,也明白接下来就轮到自己上场了。

不过母亲依旧健在,死亡之海的半边还让她给遮着。

只有到母亲也过世了,我和死亡之间竖立的屏风才会完全移除。

到那时候,死亡肯定以迥异于现在的面貌,逼近我的眼前。


我们很多人,可能曾经敌视父母,与他们作对,鄙夷他们、逃避他们。

可为什么我们都恐惧他们离去?


人到中年,事实证明,我们对孩子可以全力以赴,对父母却做不到。

父母生病了,只会在电话里责怪:快去医院看啊。

这种行径,其实和对感冒了姨妈痛了的女朋友说“多喝热水啊”的男朋友们一样的渣。

你明白这很渣,所以愧疚出了恐惧。

特别是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中年们,应付工作和养育孩子以上,分身乏术。

只能每天起床对着西天拜三拜:菩萨,今天也请保佑我的父母不要出问题。

希望等有一天,你忙完手里的事,再来好好报答。


然而,时间从不会等。

你已经中年,父母年事渐高。

你清楚那一天正火速逼近。

这是一种让你有心无力的恐惧。


恐惧均来自未知。

我们无法知道在哪一天会失去他们。

我们恐惧来不及腾出双手去拥抱他们。

我们恐惧一旦失去,这世上再无他人,如此无条件地接纳我们。


身为中年,我们可以假装已经对人生技能娴熟。

但我们必须直视这份日夜折磨我们的恐惧。

让这些负面情绪流动出来。


1,尽量多陪父母。

不要再耽误一秒钟。如果没有时间亲自陪,哪怕每天一个电话也是好的。


也不要寄希望于自己某天发达了,才为父母光宗耀祖。

这是为你的面子,不代表他们乐意。

父母不是雕塑,他们会老。

他们需要的和你小时候需要的一样,是陪伴。


如果关系不够亲近,就去改善。

假期推掉无效社交,多向父母问问自己小时候的事(他们喜欢回忆关于你的一切)。

跟他们合影。

教他们用新潮的社交软件。

这就是对他们的“有效陪伴”。


2,加强自身生存能力建设。

父母最担心的无非是:自己离开后,孩子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活得好。


某日,我的大学同学毛艳艳告诉我,她的母亲被疑患了一次癌症。

确诊没事的那一刻,她哭得内衣都抖开了。


突然意识到有些事不能再迟怠。

于是她把扔掉许久的写作捡起来,鸡血满满,读书写稿。

除了睡觉就在工作。


一天半夜,她给我写:爸妈看我最近这么努力,老欣慰了。

我当时在线,赶紧回:老闺女,长大了。

她说:我就想给你汇报一下,不辜负你对我的理解。

对啊,我伪装成认真倾听的样子,仿佛我有别于她其他的亲友。

也许不是。

也许,这次是真的感同身受。

我说:我特猫哭得都吐了,为啥我的内衣没解开?你是不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她颇为高深地一笑:你有没有用过前开扣的?

我茅塞顿开:啊~

……

如果能让父母对你的人生放心,他们此生还有什么可担忧?

你的成就感也会爆炸到平行宇宙去。

向另一个自己嘚瑟八十集古装剧。


3,加强心理建设,让恐惧流动,真实地投入生活。

心理学有这样的说法:恐惧的地方,可能藏着极为重要的生命真相。


在我父母住院期间,我不停做家务,不给自己一点喘息。

事实证明这只是最轻易做到的防御。

一旦夜深人静,被压下去的恐惧就会冒头。


我们必须去聆听恐惧,发现恐惧传递来的信息,才可以真的化解它。


如果愧疚,就承认“我做得不够好”。

去主动连接父母,让他们真的看见你,你真的看见他们。


如果懈怠导致人生空虚,就重振旗鼓,奋进不止。

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再出发。

以此对抗虚无感,终极解决对“一切消亡”的恐惧。


如果因为已失去父母悲伤,就去细细扫描身体,主动体会这份悲伤。

让悲伤流动起来,不要囤积它,与它相处。

最后你会发现,如同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所讲,你们不过是换了一种相处方式,只要相互记得,就没有真正死去。

从今往后,你做他们的眼,帮他们看这世界。


每个人都要直面生,老,病,死。

从出生那天起,各种恐惧会如期次第到来。


如果能像王阳明遗言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你努力真实地生活,能无所畏惧接受人生的任何考验。

对生命满怀敬畏,如履薄冰。也因此得以细细体察你和父母之间的情意。

这时候,也许,不会再那样恐惧父母的去世。


至少你早就明白,无论是父母的期望,还是你走过的路,都在指向一个清晰的答案:人生的归属,是自己。




(文图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年焦虑:深夜恐惧父母去世时,你恐惧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