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德意志”性

图片发自App

工作日结束,去听一场精彩的讲座。上海音乐学院的杨燕迪教授和德国海德堡大学荣休教授迪特·博希迈耶先生,从文学艺术和历史的视角对谈《什么是"德意志"音乐?》。两位大师一位是音乐方面的专家,另一位是文学教授,他们从各自的领域出发探讨音乐中的“德意志”性。

德国人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严谨的民族。他们做事认真,追求细节,具有“工匠精神”。他们一方面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追求理性,有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等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但另一方面追求完美的态度,也让他们拥有很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著名的文学家歌德,席勒,海涅,托马斯·曼……伟大的音乐家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勃拉姆斯,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勋伯格,韦伯恩,贝尔格……这些杰出的人物,在德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让我们不禁去思考,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天才和精英?

“民族性”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元素。事实上德国的历史并不长,它的民族性也很难用地域或人种来简单地归纳和划分。“德意志性”这个名词被两位老师反复提及,又很难被定义。德意志的民族性某种意义上是建立在对其他民族的吸收和兼容并蓄上的。也许正因为德国人自身的严谨和力求完美,才能把别人身上的优点变成自己的特性。

从某种意义上看日本人和德国人非常相似。他们把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发扬到了极致,形成自己的特色。茶道,花道,建筑,很多方面他们比中国做的还要中国。一个民族想要强大,一定需要很大的包容度。承认别人的优势,学习并为我所用,在扬弃的基础上再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不失为一种聪明有效的做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生活中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学习,才会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音乐是一种特殊语汇,它比文学抽象,但对情感的表达却更直觉,更敏锐。德国音乐能够在古典音乐的世界里占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是音乐家们骨子里的雄心勃勃和追求完美造就的。这种血液里流淌着的驱动力,让他们的创作充满着自律和热情。于是我们有幸听到了那么多触动心灵的作品,带着形式上的完美逻辑,思想上的诗意哲理。

听两位大学者的解读,学习到很多文学和音乐的知识。虽然有些艰深的专业术语听不懂,但还是深受启发。音乐的“德意志”性,并不是单纯的地域和文化现象。我们在强调民族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联。好的艺术创作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首先是基于人性的共同特征,而这种心灵上的共鸣,才是艺术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是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许我们更应该去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间深层的关联。音乐只是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了通往那扇世界的大门。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音乐的“德意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