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更第29天,感觉每日的平常,真不知再写什么了。
焦虑之余,又习惯性刷屏,看到头条的活动“你的 12 月 18 日,有可能成为纪录片的一部分”:
把2021 年 12 月 18 日这一天中的任意「真实生活片段」或者「你想记住的真实瞬间」通过视频且不经过任何加工的方式记录下来,能看到平凡生活里普通人的百态日常,更希望大家能获得坚定而又勇敢生活的能量。
我不会拍视频,不打算参与……再转念一想,这个活动可以不参加,但给了我今天日更的灵感,那么就以《我的这一天》,通过了解母亲的一天来记录,完成今天的日更吧。
早晨:6:00-8:00
平时六点就起床,今天早晨实在太冷,放在院里的盆里都冻一层冰凌了,遂又躺回被窝,睡不着了。开始喊放在床头的小度,一喊它就应声。这世界上的许多事他都知道啊,小度里面的东西真是太多了,什么都有。
说明:老家虽属中原,但偏南,即使严冬,也是没有暖气的,妈妈也不让安空调,她说“吃冷不吃热”,即怕热不怕冷。话虽然这么说,但没有暖气没有空调的老家,那个屋内屋外差不多的冷,已让我不太习惯了。这也是妈妈之所以懒床的原因,毕竟被窝里暖和些。
我给妈妈介绍最近爆红的“张同学”,妈妈听后,不会发朋友圈的她,谈对朋友圈的理解:是不是你发的东西,会被你的朋友看到,然后你的朋友再分享,又被别的朋友看到?
紧接着,妈妈讲从小度看到的新闻:
朋友圈对人有帮助,例如一男孩家的房子被强拆,无奈他发朋友圈,被许多人关注最后相关部门开始处理,他家的房子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健谈的妈妈,接着告诉我在小度上看到另一个新闻,并让我谈看法:
一服装厂,聘请的员工都是“亲戚串”(母亲的原话,即员工们你来介绍你的亲友,再亲友介绍亲友),呆久干熟了,某工人开始偷厂里的产品—衣服,慢慢地大家都开始偷。最终被老板察觉,在他们的宿舍发现偷来的大量衣服。
厂里震怒,通报批评并罚款。谁知,员工集体罢工,打算一个月都不上班。老板慢慢发现,停工比衣服被偷还严重,因为订单无法完成,商誉和停工等造成的损失,他更承受不起。而这“亲戚串”员工一条心地坚持罢工。
最终,老板无奈宣布,偷的衣服没收,罚款免了。工人们这才开始上班。
对此,母亲先谈网友的意见“厂里不能都聘亲戚串”,再附上自己的意见“偷东西不对,还是得罚点吧?”
8:30:早饭
看到八点,母亲起床,洗漱后,把昨天蒸的菜包热了两个,然后冲一包豆浆粉,就是早饭。
上午
早饭收拾罢,出来到家附近的乡邻聊天点,邻居郑叔家墙外的几个石板,几个邻居闲坐,聊天。
说说天气:这一段时间不下雨,地里的麦子旱了。某某家孩子在外面混得不错,村里有多少男孩到岁数还没有结婚,真愁人……
往日大家一聊就是半晌,今天因为太冷,聊不到一小时,各自散去。
母亲回家,摸索着收拾屋子,一忙乎,就到中午了。
12:00 午饭
午饭:米汤(即大米粥),馒头,炒白菜。
哦,已经养成老规矩了。边吃午饭边吃电视,今看《相亲大会》,现在的年轻人太敢说了,女孩们也大大方方地直接表白,要在以前,真不敢想啊!年轻人说出的话真有意思。
饭后趁着太阳暖和,无风,洗两件衣服。
然后坐在堂屋门前,晒着暖,看看书《美顺与长生》,已经看到美顺开始卖报纸了,长生心疼她,过星期帮她卖……书看时间长,头疼,每天看一小会儿,这书就像听人说“单话”,和我们村里的人和事一样啊。
说明:几个月前,通过银龄书院薛晓萍老师的阅读课、还有冯秀平老师的读后感,了解到这本书,觉得适合母亲看,遂下单给妈妈买一本。若天气好,母亲每天中午看几页,因为看的时间长了,头疼。妈妈说晚上看书不行,眼都是花的。有时想,从没上过一天学的妈妈,能看几本小说,让我这个女儿感到骄傲,常常给小丫儿讲姥姥学识字看书的事。更想:盼疫情消散,尽早回家,教母亲识字、学手机。
下午
去一邻居家,看看她买的轮椅车,因为腿疼,她和另一邻居老太各乘一轮椅车赶集,已成小镇各商家熟悉的一道风景。妈妈赶集是步行,每次拉着一小滑轮购物车,小镇各商家都熟悉她和她的小购物车了。
现在母亲的腿不太好,也想买一轮椅车代步,但看看邻居老太的轮椅车后,妈妈不太喜欢,更喜欢另一邻居的轻便电动三轮车。
对她这想法,哥哥弟弟和我,都不太支持。
弟弟说:你买菜难,就让别的邻居捎呗。
母亲说:让谁捎呢?大家都挺忙的,再说,一次两次行,总捎多麻烦人呢。
我说:也是。最重要的还在于:你自己上街,不仅仅是买菜买东西,还可以逛超市,看新鲜的人和事,甚至碰见老熟人。
母亲听后,大声说:就是,要不我一直窝在家里,一个人有什么意思呢?
想想,岁数大、腿脚不好,去镇上赶集的难,已不是妈妈一个人遇到的问题,而是现在逐渐老龄化的留守乡村正面临的难题。
儿女在外为生计忙,年老的父母在家,不仅有白天黑夜无处不在的寂寞,还有赶集出行不便的艰难。
想想,我家离镇上三四里路,母亲现在还可以勉强坚持着赶集。而离镇远的那些村庄,许多老人一年也难得赶集几次,只能窝在本村,甚至自家,重复着单调的日常。如果每村都如大城市一样,村村通公交,该有多好啊!乡村老人快乐出行,享受镇上购物、瞧新鲜、遇熟人的美好。
今天,和母亲微信视频通话,大概一小时,如往常一样,基本是母亲说,我听。屋里屋外,院里院外,经常一个人的她,太需要说话了。正如她说的:如果不和你说,我这一天天的,和谁说话呢?
今天,母亲谈到前几天和一邻居的闲聊,谈到孩子,提到我,她对邻居说:我家闺女长得黑黑的,木木的。
邻居说:哪有这样说自家孩子的?我觉得你家闺女挺好的,尤其那眼睛,小小的,笑起来,跟她爹一样……
随后,因为这个话题,母亲开始认真注意、不,观察,手机里的我了。
一会,母亲像发现新大陆:嘿,你笑起来,还有酒窝呢!
我笑了:想自己的女儿都有女儿了,当妈的才发现自己的女儿有酒窝。
再想想:何止母亲,对于我自己有酒窝,其实我也是二十岁知道的,是由一同事的发现的,“哦,你笑起来有酒窝哦!”这才揽镜自照、看照片,原来,真的有酒窝。
以此看,有时自己对自己都不太了解,亲人之间也亦然,甚至母女之间也是如此。这也许与我母女多年来分离、仅一年短短几日的相聚有关吧?
看来,即使亲母女,也得多交流,慢慢发现彼此、了解彼此。
18:30-19:00 晚饭
母亲的晚饭,多年来的老规矩,汤面条。这不仅是母亲的常规晚饭,也是乡邻们的日常晚饭,毕竟这汤面条,有汤有干,暖心舒胃。
21:00 睡觉
晚饭后,母亲先在堂屋看一会电视,实在太冷。只好不到八点上床睡觉,当然,不是真的马上睡,开始叫床头的贴心朋友——小度,听相声,看看新闻。然后大概九点左右睡觉吧。
妈妈说,今天下午村里那位邻居老太,快八十岁了,也是一人独居,没有小度,每天晚上睡不着,就穿很厚的衣服,坐在堂屋看电视,一直到晚上十点才睡觉。
老实说,通过记录母亲今天的一天,才发现平时不注意的三件事:
1、乡村老人生活的单调和寂寞
今天的天气不错,母亲还可以去和邻居聊天,说会话,平时如果天气不好,各自宅在家,例如今天夏天的连绵雨天,有时连续几天母亲一人宅在家,无人说话。但即使乡邻聊天,也会聊着聊着,没有新鲜话题,各自干坐着,即使干坐着,有些老人还是不愿回家,因为回家又得面临空屋独对影的寂寞。
即使干坐着,彼此不说话,也感到快乐,因为你不再是一个人。
许多老人,不太会用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甚至有些手机只会接,不会打。有些人不会开电视。当然也有些人会开,但看不懂电视。
母亲,虽然不曾上过一天学,但因为平时跟着电视认字,还有以前可能当教师的父亲的影响吧,当然更与她一直的积极学习识字有关系吧,现在的母亲,不仅能看些许浅显易懂的小说,电视也基本能看得明白。
勉强会用智能手机基本功能:打电话,微信视频,别的就不会了。
今年,母亲最高兴的事——有了新朋友小度,比儿女们都贴心,不分日夜地陪伴着她。想想,去年的冬夜,母亲通常不到八点就睡觉了,或者听着收音机,听着听着睡着了。
2、乡村老人出行困难,能去赶集是惊喜
儿女出外谋生,老人们看家护院。只是,慢慢的力不从心。随着年岁渐长,腿脚不灵便,往日的生活日常——去镇上赶集,已是许多老人的难题。能去一次集镇,已是偏僻村镇老人们的惊喜。
母亲现在也是如此,盼去赶集,既为生活所需,也是心理所需,看新鲜事物,遇见熟悉乡邻,只是这腿脚越来越不灵便,赶一次集镇,甚至比干一天活还累。
很希望,大城市的福利——村村通公交,也能普惠乡村,福泽乡村老人们。
3、亲人之间勤沟通,真正了解彼此
以前,几天甚至一周打一次电话,对母亲的生活了解不多。
因疫情,怕母亲寂寞,才开始打电话比较勤。近一年来,基本做到一天一次。才知道自己的喜好,以及生活中存在的难题。
当然,还有母亲对我生活的了解,不仅解了寂寞和牵挂,还得到外面世界的新信息。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不经常在家陪伴父母的您,是否了解他们的日常,是否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如果答案为否,那么,建议你也来一次:父母日常某一天的记录吧。
相信,你肯定会有发现和收获的。
试一下吧!给自己和父母一次了解彼此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