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3:小心,你中了知识的诅咒

昨天心血来潮在下班后跟同事们去跳国标舞,老师是单位工会在外面聘请过来的老师,据说水平很高。

像我这样运动从来没有过自信,节奏总找不准的小白,所有的重心、力度、节奏、感觉对我来讲都是高大上的概念,整个过程我几乎是疲于奔命的跟着,动作标不标准完全顾不上。

一、破除知识的诅咒

老师跳得很好,语言讲解也很清晰,但他有个口头禅:很简单是吗?

每每如此我和小伙伴都相视一笑,尤其是我, 在我内心里我一点也没觉得简单。在那一刻我想到了上课时问学生:“我说清楚了吗?对这个题的理解是不是现在很清晰了?”

那一刻的我也和这位老师一样,陷入了一个叫知识诅咒的局面。

所谓「知识的诅咒」就是:当你学习到某个知识之后,就无法想象别人不知道它,它就像诅咒一样,让你很难再从不具备这项知识的角度考虑问题。

打个比方有这样一个实验,有一位实验者自己心中想一首歌,用手指头在桌子上敲那首歌的节奏,让被试者去猜他敲的是什么曲子。

实验者会觉得很简单,自己敲的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啊,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自己敲节奏敲的那么明显,怎么大家就是猜不出来呢?

实际上对被试者来说确实是一头雾水,什么都判断出来,只听见梆梆梆的声音,这个实验者就是中了知识的诅咒,他心中想的唯一声音就是:这么明显的问题,怎么就不明白?

所以当讲授者进入知识的诅咒后,他不会停下来反思要怎样讲才能更清晰,也认为没必要改变自己的教授风格。

要打破这个知识的诅咒,就要讲授者去反思自己从不知道到知道所经过的路径是什么,中途会遇到哪些卡点,应该怎么克服?从而多维度多角度的解释问题。

如在刚才解释完知识的诅咒之后,我又打了个比方,这个比方就是帮助更好的理解问题,若刚才实验者在敲桌子的时候,如果想让大家明白,能一边在嘴上哼几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所以要打破知识的局诅咒就是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理解到底卡点在哪里,而选择更多的维度和方式去解释,会让学习者领悟更深,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为主体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二、突破心理安全防线

在整个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我都是懵的状态。这个时候忽然有一个小伙伴跟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你一直说用支撑腿把另一只腿推出去,这个力推量的感觉我怎么找就是找不到,您示范一下是怎么做吗?”

那一刻我忽然像看到救星一样,因为正是我心中想的问题,但是我不敢问。

其实老师是单位聘请过来的老师,而且现在是在自己的地盘,同时老师在强调在反复的强调:“有问题吗?有不懂的问题你可以尽管问”

但我为什么不敢问?

原因就是我有太多问题要问了,不知道从哪里问,很担心我自己问的问题,别人都会了,还有一点是我觉得我问了老师回答了,我可能还是学不会,所以就什么都不敢问。

在那一刻我想到了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会鼓励学生问问题说:你不懂就问啊。我再想想学生很可能也是像我今天这样的心态:问题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问,或许别人都知道了,就自己不知道,问出来多难堪,同时怕问了,不是解释了,但自己还是不明白那不是更尴尬?

但是当那个小伙伴问完之后,老师又从别的角度做了更多的解释,虽然我目前还是做不出那个推的动作,但是 我对那个动作的理解,确实比刚才没有问之前要更深入。

所以我想以后再碰到问题,要能够战胜自己的羞愧感,只要开口去交流,一定比什么都不问要理解更清晰。

我想到了在课堂上,这句:你们还有问题吗?对很多学生确实是无效的,应该做的是观察他们的眼睛和反应,分析他们有可能会在哪里卡住?然后尝试让一个学生去解释卡点。

这个学生在解释的过程中,一是给了其他人更多的时间思考,二是又多了解释的维度,那么这个问题肯定比刚才更清晰。

在《学习的本质》中,教师必须把自己当做学习者的旅伴,最好的情况是,他能陪伴着学习者,和学习者一起进步,毫不吝惜地给予建议和鼓励。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不是轻松的,敢于逼自己突破舒适区,去思考怎么学得更好,怎么教授能让学习者更好懂,有了这样的思考才有可能有所成长,这一点对学习者和教授者都同样适用。

我能想到的词是“慈悲”,彼此之间都多一点点的体恤,成长就会轻松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23:小心,你中了知识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