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寻踪》有感

《阴山寻踪》是方金良老师继《古墙·古城·古道》之后的又一部心血之作。

说实话,对我这样一个外地人来说,读这一类的知识性书籍,实在有些费劲,时空范围太广,地名、人名、民族名称纷繁复杂,而方金良老师却把它们信手拈来,了然于心,实在令人敬佩。

我们虽然都学过历史,可是由于时间的流逝,许多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早已淡忘了,只有背诵过的一些诗句,比如《木兰辞》《敕勒歌》以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等诗句,仍然残存在记忆的深处。《木兰辞》反应了战争年代北方人民的生存状态,而《敕勒歌》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则反应了阴山山脉的草木繁茂,牛羊布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则反应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斗争的残酷……除此之外,对于阴山山脉,包头地区,我现在生活的这片土地,可以说就几乎没有任何了解了。

庆幸的是,我们周围有那么多艰苦跋涉的人,那么多孜孜不倦的人,那么多持之以恒的人,他们艰苦跋涉于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孜孜不倦于浩渺的古籍资料,他们持之以恒于自己的理想事业……方金良老师正是这样的人,他把他的所见所知所闻集结成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历史的天地。

本部《阴山寻踪》开篇就是“阴山及包头的历史时空”,方老师从这片土地的时间及空间纬度阐述了这片土地对南北双方两个或者多个民族的历史重要性,不同民族的人历时千年拉锯式地争斗不断,这中间有战争,有联姻,筑长城,修直道,南下,西遁……忙得不亦乐乎。不仅这片土地热闹非常,搅得世界也不得安宁。

我们从地理环境来看,这里有大漠,有草原,有黄河,有阴山山脉……无不壮美宏大,再看看那几个朝代,秦,汉,唐,元,明,清,无不气势恢宏。或者大国一定要有一个大的战场,大的战场一定要有凶猛的战士,而凶猛的战士,除了马背上的英雄,几人能当?这样,无数次的交锋,无数次的融合,无数次的妥协……中华民族的灵秀之魂融入了马背民族的浩荡之气,日益强健,广袤的土地融合在一起,基因血脉融合在一起,何等的大气磅礴,当年孟姜女哭长城的时候,方面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时候,当年高欢,吕布,周隋唐三代之祖……驰骋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们肯定料想不到这所有的风云际会的因果效应。

后面几章,方金良老师着重讲了阿善遗址——远古的繁荣与文明,阴山苑囿——匈奴的龙城王庭,九原郡——秦汉两朝的战略桥头堡,怀朔、武川镇——中国盛世王朝的基因血脉,安北——唐朝北部边疆要冲和经贸口岸,汪古部——达茂草原空前的百年富贵时代,美岱召——大明金国都城,包头老城——中国西北的商业重镇,“一五”时期的包头——中国西北重要工业基地,十个方面,这十个方面像是九颗熠熠生辉的珍珠镶嵌在阴山地区的历史上。

本书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作者的眼光像摄像机一样从六千年前一路拍摄而来,有政治,军事,宗教,人物……无不在他的涉猎范围之内,当然,这里面有的是文字记载,有的是考古发现,有的是口口相传,有的是逻辑推理……虽然许多只是揣测,我们也不能不为方金良老师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因为历史毕竟已经过去,它们的存在只是一个影子,有的真切,有的模糊,有的似是而非,有的就真的烟消云散了。

历史若有灵的话,也会感动,感动于一代代人的执着,包括各民族生存发展的执着,后辈文人追求真相的执着,所以,这块土地上和平代替了战争,日渐清晰的脉络代替了模模糊糊的感觉。

历史进步了,进步了的历史是许多人的推动。包括方金良老师。

这本书只有一幅图,就是文章开篇,第一章“阴山及包头的历史时空”下,苍茫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原野,一条路延伸至远方,一个背影在瑀瑀独行,看起来很孤独,实则不然,他有天地为伴,有精神的充盈,有使命的呼唤……他是包头的,他是中国的,他是世界的,他也是岁月的。他就是我们的方金良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阴山寻踪》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