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俎之刘健凛然正气斗“八虎”

看刘健与刘瑾等“八虎”的斗争,实际上就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刘健是正义的代表,刘瑾是邪恶的象征。我们经常讲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是正确的,但是当正义的力量还不足以覆盖邪恶的时候,会出现短暂的低潮,甚至失败,但是最终的结局是正义把邪恶踩在脚下。

从武宗的角度来说,还是一个“气”的问题没有处理好,他与刘瑾自小生活在一起,实际上形成玩伴加兄弟的关系,这就给他在处理国家利益与私人感情的时候,增加了意气用事的机会和成分。而且武宗属于奇葩一类的皇帝,他对国家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如兄弟关系来得实在,因此这种意气用事带来的后果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损害,几乎使朝纲出现颠覆性重造。如果没有刘健等大臣的坚决斗争,后果难以预料。今天解读刘健勇斗“八虎”意义非凡。

刘健是明孝宗朱佑樘赏识提拔起来的,他最突出的亮点就是不辜负孝宗临终托孤,仿佛当年诸葛亮辅佐刘禅,但是武宗奇葩,信任宦官集团,刘健等采取坚决措施意欲诛杀“八虎”,并取得司礼监王岳支持,以为瓮中捉鳖,但是关键时刻掉链子,武宗突然变卦,逮捕王岳,使得刘健的权力杠杆失去了支撑点,关键时刻李东阳跌软,而且没有听从尚书韩文九卿伏阙哭诉建议,巩固打击成果,结果打击“八虎”行动功亏一篑,刘健等人被反攻倒算。

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太监掌握军权和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随时可以逮捕对他们构成威胁的人。刘健等人虽然贵为首辅,但是在这一点上明显处于劣势。光靠道义的力量往往战胜不了邪恶。

刘健辅佐两代皇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勇于担当,可谓尽到做臣子的职责。他还创造了大臣被赐蟒衣的历史。

孝宗即位就提拔刘健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弘治四年(1491)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改武英殿大学士。弘治十一年(1498)刘健进少傅兼太子太傅,代替徐溥为首辅。

弘治十八年孝宗大渐,在乾清宫召见刘健等内阁成员,准备托孤。孝宗见刘健到来,挣扎着坐起来,喃喃回忆即位十八年来的经历,叫贴身太监记录之。说完握住刘健的手说:先生多年来辅佐朕很辛苦受累,东宫太子天资聪明,但是年纪幼小,喜欢玩乐,希望先生辈规劝他好好读书,辅佐他成为一代明君,吾愿足矣!

刘健等人唏嘘不已,受命而出。

第二天孝宗驾崩。

武宗朱厚照即位。刘健意图革除弊政,振兴朝纲,贯彻落实孝宗遗诏精神。但是刘瑾原来就是武宗做太子时候的近侍,主仆关系非常密切。刘瑾与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丘聚、高凤、罗祥号称“八党”,又称“八虎”。他们整天诱导武宗吃喝玩乐,无所事事,而且妨碍公务,上奏的折子被他们拦截,很多事情不了了之。

北京连续三个多月阴雨不断,刘健上奏说:皇帝登基,天下欢悦,向往太平。但是几个月过去,也不见裁减冗员,减少经费,诏书所说一切都成为一纸空文。导致阴阳失调,阴雨连绵。内监局、内府库等机构人浮于事,薪水增加好几倍,朝廷军匠靡费几十万。文武官员犯罪得不到惩处。画工等好几百人。内务府一年支取银两好几百万,连账簿都没有。管库人员私藏几百万,从来也不对账。后花园奇珍异兽原来说要放出去的,现在也没有人管。这些事情我们汇报多次,陛下牵制不行,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

武宗好言安慰,但是太监日益猖獗,蒙蔽武宗,不断捞取好处。

武宗郊祀,带刀侍卫把武宗团团围住,名为护驾,实际上等于挟持武宗,连内阁成员都难以接近。内务府各机构负责人员都一两百人,光禄寺增加开支好几倍。刘健多次规劝武宗朱厚照要勤政、讲学,他也就听听而已。

很明显,此时邪恶处于上风,因为刘瑾的宦官集团基本上包围了皇帝。

吏、户、兵三部和都察院首长难以定夺,刘瑾等人进行干扰。刘健拟旨,武宗不从,令再拟。刘健进谏:奸商谭景清破坏盐法,武臣神英无功受禄,破坏国家法度。这些都是因为私人关系才获得好处。现在地震天鸣,白气贯日,太阳黯淡无光,内贼猖獗,外寇紧逼,财尽民穷,风雨飘摇。日甚一日,大祸即将临头矣。臣等受知先帝,唯恐辜负先帝临终嘱咐。但是圣上旨意我们一点不知道。即使有所草拟,朝令夕改,臣等无所适从。只能以原拟上奏。

武宗留中不发。

从这里看出,武宗的行动明显受到刘瑾的干扰,实际上很多奏折是刘瑾传递给武宗的。这就给刘瑾上下其手的机会,他可以传,也可以不传,或者传的内容与原来的不一样。效果视他们的需要而定。

过了几天刘健再次上疏,言辞恳切,再次叙述孝宗皇帝临终托付之词,并以退休相威胁,但是武宗讲了几句安慰的话,奏折留下,没了下文。

随园少年可以合理判断,这个奏折基本上处于刘瑾的控制之下,武宗甚至不想看。

再过五天,刘健上疏,历数施政十大过失,并指斥贵戚和太监,并请求批复上次所上奏折。万不得已,命相关官员研究研究。刘健等知道事不可为,与李东阳、谢迁集体提出辞去职务退休养老。武宗不许。太监们恨得咬牙切齿。

六月份刘健再次进谏,讲了武宗经常不上朝,罢经筵,整日游戏打猎,置国家大事于不顾。这次规劝,武宗有所醒悟,表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己知道有过错,会改正的,并且把刘健所说记录下来,放置在宝座边上时时观看。内容是:一、不能单独出去冶游。二、不能经常到中南海划船。三、不能经常打猎。四、不能经常吃太监进献的美食。

武宗的行动自由并不能自己掌握。太监每时每刻接近武宗,实际上刘健所说,武宗基本上做做样子,一转身就忘记了。太监崔杲监督织造,祈求赏赐盐引一万两千。言官、御史弹劾崔杲。刘健也说不可以。武宗不听劝阻,还叫刘健到便殿对质,并正色说道:“朝廷的事情也不能说完全是太监们搞坏了,大臣们也要负六七成责任。”武宗答应了崔杲请求。

刘健再次上疏,不断抗争,武宗感觉自己失言,答应刘健所奏,天下欢悦,以为武宗改过自新了。

这次很可能武宗一时高兴,随口答应,给了刘健一次面子。

这个时候,刘健意识到不除掉“八虎”并不能解决后患,光靠向武宗进谏是没有用的,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化武宗可能性不大,必须斩草除根。于是连续上疏请诛刘瑾等人。言官、御史也交相上奏。刘健、李东阳、谢迁坚决要求武宗清除“八虎”。

但是武宗还是意气用事,刻意包庇刘瑾等人,并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已经改过自新了,就放过他们几个吧。刘健坚持原则,认为这些人已经得罪祖宗,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治国家,并不是陛下说赦免就可以赦免的。实际上已经把是否诛杀刘瑾提高到与国家和法制存亡的高度。

并言正词严告诉朱厚照,误用小人,天下人希望及时去除。但是明知是小人,还继续使用,只能助长小人气焰。邪正不两立,要么他们留我们去,要么他们去我们留,二者必居其一。否则大祸总要来临!

武宗不听,并且认为几个小小宦官根本不能与国家安全挂上钩,刘首辅是危言耸听。但是刘健等继续抗争,绝不让步。

刘瑾等大囧,环饶武宗哭泣哀求。尚书韩文也上疏要求惩罚他们。武宗让司礼监王岳前来谈判。意欲流放刘瑾等到南京。谢迁欲杀之。刘健推翻茶几,哭着声色俱厉地说:“先帝临死,握着我的手,托付大计,现在先帝尸骨未寒,你们败坏至此,我死了有何面目去见先帝于地下!”

至此,刘健已经没有退路,好话已经基本讲绝了。

流血的时刻就要来临。要么流正义的鲜血,要么流罪恶的黑血。

王岳具有正义感,对刘健所说赞赏不已。刘健认为有了内应,以为可以稳操胜券矣。

当夜“八虎”气急败坏,跪在武宗脚下大哭哀求。皇帝的意气战胜了理智,勃然大怒,立即决定逮捕王岳并下锦衣卫狱。

意气用事帮助邪恶占据主导地位。正义的一方面临巨大考验。

但是刘健他们并不知道王岳已经被捕。第二天韩文倡议九卿伏阙固请。刘健以为稍稍等待就可以获胜,说不用伏阙哭诉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皇帝突然改变了主意,让刘瑾代替王岳做司礼太监。

眼看抗争无望,刘健、谢迁只能退休养老。李东阳因为关键时刻稍微跌软就被留用了。

第二年刘瑾制造冤狱,榜列五十三人为奸党,刘健为首。刘健被削职为民,追回诰命。直至刘瑾被诛,刘健才官复原职。

刘健的正义之气是与生俱来的。刘健是洛阳人,天顺四年进士。成化十四年秋,孝宗因军需短缺,征求臣下意见。刘健慷慨陈词:天下财富有限,但是内府消耗日增,各种工程极多,斋醮消费巨万,财政供应军需已经很吃力,内府动则数十万,宗族、贵戚求索不已,盐引数千万,各种开支有增无减,财富怎么能不匮乏呢?只要陛下断绝不必要的开支,带头节俭,率先垂范,国用自然充足。

第二年南京、凤阳大水,刘健直言为政过失,孝宗嘉纳。《大明会典》成,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与李东阳、谢迁同赐蟒衣,蟒衣是亲王才能享受的待遇,大臣赐蟒衣,从刘健开始。

孝宗极其孝敬两宫太后,但是两宫太后崇尚佛、老,清宁宫成,命灌顶法师设坛庆祝,斋醮真武像,建醮武当山,到泰山进神袍,不一而足,靡费甚巨。刘健上谏阻止甚力。

刘健气量宏大,气质威严,守正率下,辅佐孝宗和武宗两代君主,基本保持国家运行在正常轨道,特别是他勇斗“八虎”的事迹流传下来了。

嘉靖五年卒,享年九十四岁,赠太师,谥文靖。

随园少年曰:孝宗的气类与刘健属于一类,所以刘健受知于孝宗,而且对刘健的谏言基本都能接受。武宗的气类介乎邪与正之间,邪恶占据上风,就倒向邪恶一边,正义战胜邪恶,则又回到正义一方。这就验证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话。刘瑾等人无疑属于邪恶势力的代表了。刘健勇斗刘瑾也成为正义战胜邪恶的又一生动例证。今天学习起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不知看官以为如何。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陵杂俎之刘健凛然正气斗“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