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思路简析

初一学生已经掌握的一定的阅读和审美能力,因此在初步阅读《老王》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的老王和作者的善良。但是如果我们老师只讲到这里,那么对于许多孩子来说,上课与不上课的效果是一样的,他们没有通过课堂得到新的东西。初一的孩子对“善良”是有一定理解的,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平凡的小人物老王的善良却值得让杨绛先生专门写一篇文章来纪念他呢?老王的善良到底有什么难能可贵的地方呢?这是我们老师在这一节课重点要突破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本课的文本解读思路设计为先读出老王的善,再解读老王的苦,再将老王的苦与善相联系,从而理解,老王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关怀且及其不幸的人,在自己本身极其困难且社会环境严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体贴他人,极致付出,这种善良是难能可贵的。从而将老王的善良与我们普通的人善良区分开来。

通过两张图片加深对这种来自灵魂身处的善良的理解。经过这一系列教学过程,学生就能够深刻领悟到老王身上美好品质的光芒。


对老王善的理解,这是一方面。那么老王的善和作者的愧疚有什么关系呢?作者为什么要愧疚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深一层地去阅读文本。通过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老王的不幸其深层次原因来自于社会现实状况。文本中所记述的周围人对老王眼睛的恶意猜测,以及老王死后邻居竟只对其裹白布的关心,人性之冷漠可见一斑。甚至作为作者杨绛先生,面对老王临死前无所求地送来香油和鸡蛋的举动,竟然只是“害怕得糊涂”的解释,可以看出杨先生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性的沦陷。在多年后,杨绛先生回想起来,他发现了他对老王这种情感付出的不对等,发现老王在当时集体人性沦陷的社会中仍保持的那颗纯粹的善良的心灵,愧怍之心油然而生。这种愧怍,也来自于对自己当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没能去唤醒社会对老王这样的底层劳动的关心与关爱的懊悔,来自于文人灵魂深处的自省,也来自于作者深处的善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王》教学思路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