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42):踏上一条通往“正反馈”的路(1537字)


加入齐齐老师的写作精进营已经六周,这就意味着一段难忘的学习即将画上句号。

若要抒发一下感悟和收获,我想,除了对“写作”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新媒体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如何写好文章有更多的思考,最大的感触应该是——我是时候踏上一条通往“正反馈”的路了!

前几天,第一次从老师的分享里认识了几个新词:正反馈、负反馈和延迟。

有一种被一股流击中的感觉,我在代入中明白了,要想在以后的坚持写作中保持充足的热情和动力,我必须学会“延迟”。

2018年年底,我真正开始写作,坚持到现在已经一年半。在2020年之前,我完全没有发表的意识和念头。我只是记录,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和感悟,记录眼里的人和事的美好,那样的写作完全是为了愉悦自己的身心,填补那些多余的闲暇时光。

到了2020年,因为19年底加入了荣昌区作家协会,我的写作不再那么单纯。

协会的成员是那样的优秀,他们要么发表了不少文章,要么出版了书籍,这无形中给了我一种压力。见贤思齐,我也要多发表文章,要不怎么对得起“作协成员”这个身份?就这样,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如今,加入作协半年,我已经在市区级媒体和报刊上发表了10余篇文章,这算是能慰藉和鼓舞我的最大“正反馈”。每次看着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收到或多或少的稿费,我都特别兴奋和幸福。

正是这些“正反馈”,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也让我更加笃定继续在写作这条路上前行——任何人活在这世上,都需要被人肯定和认可。我现在已经无法好好“说”,我何不在“写”上面创造自己的小小辉煌?

只是,比起认识的“作家”,我自己这点成绩太不值一提。我希望能在更大的报刊上发表文章!于是,这几个月时间里,我几乎每一个月都向一些报刊投稿,怀着热切的期望。

怎奈希望大于失望。半年了,我都没能在理想的报刊上发表文章,那投出去的文章就那么一次次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无疑是我遭遇的扎心的“负反馈”。

不过,我却要深深地感谢这些“负反馈”,只因它们提醒了我——去审视自己的文章,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和短板。就像一位严师,它冷峻的面孔更能让我静下心来冷静地反思。

为什么我不能写得更好,好到能有更理想的发表?一番反思后,我找到了症结所在。

首先,我写的散文太自我,太感性,大多时候都是写自己的一些小感悟。加上自己生活的圈子太小,缺乏更丰富更广阔的的经历,导致写作的内容过于狭窄和片面,缺乏广度和高度。

其次,我写作的行文虽然流畅,但写法还是偏单一,缺乏更多更好的写作技巧。

再次,我写作的形式偏传统,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至于让自己处于既不能更好地在纸媒上发表,也不能在新媒体平台有更好的关注度的两重尴尬中。

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我接下来最应该花时间和力气做的事情,应该是“延迟”。这是我现阶段最忽视和缺乏的一点。

何为延迟?阿云西瑛老师以自己为例,做了说明。

我写了一篇文投到知音杂志社(事件),十天半月没任何回复(负反馈),我知道肯定是稿件被毙掉了。于是,我开始寻找原因,我请教经常发表知音文的高手帮我看稿子,高手说我的文章角度不新颖,建议我换个角度写,我只好重新找了一个角度。写完后,又拿给他看,高手又说,这么写不行,角度虽然有了,但细节不够丰富。我只好又去补充细节,之后再拿给他看,高手又说,还不行……(这个不断修改,不断寻找方法的过程就是延迟) 

我都快要放弃了,高手发话了,你快行了,但需要升华一下文章主题。我又改了七八遍,终于把主题升华好。我再一次投稿,终于发表成功。(正反馈)由负反馈变为正反馈,中间折腾的过程就是延迟。


我想,以后的我就应该和她一样,跨上“延迟”这座桥,因为只有它才是通往“正反馈”这条阳关大道的必经之路!

有这样一句话: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我愿意坚持,也能坚持,但若能凭“延迟”赢取更多的“正反馈”,我的坚持定会更加富有意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齐帆齐微课(42):踏上一条通往“正反馈”的路(153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