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高贵的生“命”》读后记

图片发自App

    从今日起,我开始阅读《听王君讲经典名篇》,期待在字里行间与名家来一场春日的邂逅。

      今天我要学习的是《老王》课堂实录-《“活”出高贵生“命”》。

    《老王》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杨绛先生的经典名篇。杨绛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经历过时代和命运的剧烈起伏,杨绛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她非常感念那些在苦难岁月中保持高贵人性,在自己一家困落难时,释放善意,甚至施以援手的普通人。老王就是这样一位令作者夫妇难忘的布衣之交。

    王君老师的课堂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 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 在这个部分,王老师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直接把学生带入文本,引出本本课的关键词“活命” 。然后又追问什么是“活命”?进而开展了师生之间的对话活动。这段对话一下子拉近了学生语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入情入境。

      之后,王老师又提取了课文中的其他关键语句。“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做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等。运用“咬文嚼字,深情朗读,重现情景,发现空白,探究疑点”的文本细读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王的“活命”状态。

    第二部分 感受杨绛的“活命”状态。王老师在第二部分她出示了杨绛先生的生平简历、写作背景。这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打破自己程序化处理课文的僵化模式。希望我每次讲课文基本上都是按照“导入——作者简介——背景链接——文本探索”这样的固定模式,每篇课文都上的千篇一律。王老师能在课中出示作者简介,水到渠成,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这点也让我想到了语文大咖余映潮“理性思考,诗意策划”的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及既要遵循学科特点、教学规律,同时也要让课堂灵动不呆板。

      第三部分 总结——“活”出高贵的生“命”。回归文本的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用自己的读后感同化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后又推荐阅读了杨绛的其他作品。

    读完这篇教学实录,我感叹于王君老师教学设计的巧妙;教学切入点的独到;更折服于王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她不愧是一个精彩的语文传奇!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高贵的生“命”》读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