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第1项基本功

一说到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似乎更多的表现在那张嘴巴上,能说会道,善于煽情……但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一项别人一眼看不出的能力——研读教材的能力。

余映潮老师在《致语文教师》的《教材研读的创新》一文中,余老师这样说:“课文研读,是语文教师最基础、最常用、最必需的学习技法……课文研读的领悟程度,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质量。”“阅读教学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就是科学而又艺术的分析教材,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读薄。”“课文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语文教师的这种功夫,表现在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语文教师必须精读语文教材。可以说,如果没有教师的精读,则一定没有精读的教读,没有生动的课堂交流。也可以说,有了教师的精读,才可能有精彩的教读,才可能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必须历练自己研读文本的能力。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历练呢?郑桂华老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和策略》一书中这样说:教师第一次接触一篇课文,最好是独立的完成阅读。这个步骤叫做自然状态的阅读。何谓自然状态的阅读呢?就是教师在没有任何辅助资料的情况下,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完成对课文的阅读。自然状态注重的是教师的自我体验,避免对他人意见“先入为主”。钱梦龙老师说: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是教读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先把一切统统放开,完全以一名读者、欣赏者的身份,全身心地沉浸到文章中。去完成自然状态的阅读以后,接下来是以一名语文教师的身份重新审视课文,发现和确立教学的价值点。

郑桂华老师明确提出,语文教师要有两个阅读状态,一是自然状态下的阅读,二是语文教师的身份的阅读。而我们,很好的做到这两点了吗?

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也说:“我在每交一篇文章之前,总要反反复复的读,一直读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来,才决定怎么去教。”他认为,只有自己对文章有了体会,有了感情,才能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学生读文章的热情也“鼓”起来。

语文教师,一定要在研读文本上下功夫,要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反复咀嚼,要真正弄懂课文的精髓所在,千万不能只借助现成的资料,进行教学参考书的“迁移”。自己的钻研所得,才有真切的体会,站在讲台上心里才踏实,讨论问题、剖析事理,才可以左右逢源。如果用的都是别人现成的结论,貌似快速,但因未经自己的认真推敲,未经自己的深思熟虑,教起来容易缺这少那,容易浮游无根,容易磕磕碰碰。当然,教学资料可以查阅,可以用来开阔思路,但这毕竟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还是教师自己的研读和开发。这样说来,语文教师的第一项基本功,就应该是“研读文本”。其他的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等,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所有教师的基本功。

一点收获:语文教师的第一项基本功,就应该是“研读文本”。一定要在研读文本上下功夫,要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反复咀嚼,要真正弄懂课文的精髓所在,千万不能只借助现成的资料,进行教学参考书的“迁移”。自己的钻研所得,才有真切的体会,站在讲台上心里才踏实,讨论问题、剖析事理,才可以左右逢源。具体做法是:一是自然状态下的阅读,二是语文教师的身份的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第1项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