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孩子不懂事,就要教他这样做。

亲们晚上好,在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不要急着告诉孩子答案,让他自己得出结论。谈了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这一节里,我们继续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的第四部分:如果觉得孩子不懂事,就要教他这样做。谈谈教会孩子如何处理情绪的问题。

最近,南南妈妈发现,每当她接电话的时候,南南就会跑过来不停地叫她,还时不时的大声说话,使她无法正常与人通话。

孩子们总是这样,在他们眼里,妈妈是他一个人的,最好只关注他自己,只和他一个人说话才好。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告诉孩子:你让我很生气!我在同别人讲话,你叫什么叫,一点也不懂事,一边玩去!别再烦我!

可是很快,你会发现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下次接电话时,他们又会生出不同的花样来使我们无法正常通话;并且在我们与其他人交谈时,他又会故意站在我们中间大声地打断,使交谈无法继续。

这些时候,通常是孩子没有学会思考他人的感受。我们可以使用“我能解决问题”中的“同时”、“不同”等词语来引导他。我们可以问一下孩子:

“妈妈可以同时跟你说话和跟阿姨说话吗?”

“妈妈在和同事讲电话,当我停下来跟你说话时,我的同事会有什么感受呢?”

或者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有事要说,等我和阿姨说完话之后,我就来找你。现在你可以找点不同的事来做吗?这样我们都不会感到生气了。

比起斥责或赶走他们,这样的方法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影响是正向的。管教孩子的目的是教会他们思考与解决问题,而不是控制他们。如果我们只是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做什么,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觉得无助与自卑,因为他们始终都无法自己解决问题。

在众多孩子要学会考虑的情绪和感受当中,“生气”是必要的一种。

运用“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说我们永远不能对孩子生气,只是要把“生气”的情绪,当做一个社交问题来思考与处理。当孩子做错了事,就要让他体会到生气的感觉,但在此之前,一定要先让他明白“生气”是什么,以及如何处理。

比如,我们在与孩子说话时,发现他并没有认真在听。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说:“你不好好听我说话,我很受不了!”

或者说“你不专心听我说话,一点也不尊重我,我很生气。”

虽然这种说法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还会有些许威胁的意味,但这也是在替孩子思考。用“我能解决问题”方法应该尝试这样问:

我和你说话的时候,你没有专心在听。你觉得我有什么感觉呢?你能怎么做才能让我不会有这种感觉呢?

在管教的过程中总是免不了会生气,不止我们,孩子们也会有这种感觉,应该让他自己学会体会与思考,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正确理解他人产生情绪的原因,以做到自己能解决有关“生气”的问题。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总是会遇到两个孩子争妈妈的情形。正在辅导一个孩子写作业时,另一个孩子却要求讲故事,并不停的发出各种声音来打扰别人。

一般的家长在这个时候都会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懂事,马上告诉他:

你等一会儿都不行吗?没看到我正在辅导哥哥写作业吗?你闹什么闹!一点也不懂事!如果你再这样的话,我以后再也不给你讲故事了,你真是气死我了!

大人表达了自己的情绪,但是孩子的问题却没有解决。他依然沉浸在“我要你给我讲故事”,不能得到满足之后,他还会有自己得到的爱比哥哥的少的感觉,这会使他很伤心,久而久之,则会在心里形成阴影。

有很多成年人都会认为父母偏心,甚至一直心存芥蒂、念念不忘。其实大都不是父母真的有问题,而正是诸如此类的小事,在他们的内心埋下了种子,久久不能释怀。

所以在处理这样的小事时,一定要让孩子体会感受,正确的处理问题。在孩子们争玩具或“争妈妈”时,先不要分是非对错,依旧通过“我能解决问题”的字词来引导和启发他们。

比如孩子们一起玩常常会因争玩具而引起矛盾。作为大人,我们先不要急于责怪和斥责较强势的一方,或者威胁他们“再这样不懂事,就不让你玩这些玩具了!”或者“你要再把他弄哭,就给我滚出去!”

可以用“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南南和明明一起玩时,南南又抢了明明的玩具。我们可以尝试这样问孩子:

南南,你认为当你这样抢了明明手里的玩具时,他会有什么感觉?

南南回答说:他生气了。

妈妈继续问:你抢玩具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南南说:明明哭了。

妈妈继续引导说:这让你有什么感觉呢?

南南想了想回答:我有点伤心。

妈妈又问道:南南,你能不能想个不同的做法,让明明不会生气,而你也不会因为他哭感觉伤心呢?

南南走过去,把手里的玩具还给了明明。虽然南南还没有想出不同的办法,也还没有学会真正的同情。但是无论怎样,他已经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愿意做点什么来消除与朋友的矛盾。

这是他学习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其实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与成年人不同,他们在这一刻还打得不可开交,一转身便又神奇地合好如初。所以,不要急于用大人的是非观判断他们的行为,客观地造成他们之间的隔阂,以及伤害任何一颗幼小的心灵。

教会孩子们正确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问题,可以使他们学会体谅别人,也正视自己的感受。在他们遇到不同的问题时,先不要冠以“不懂事”的标签,坚持用“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慢慢地训练与引导,最终使他们学会解决各种问题。

在这一节里,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处理生气等情绪问题,使孩子能够体会他人情绪,也正视自己的感受。运用“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说我们永远不能对孩子生气,只是要把“生气”的情绪,当做一个社交问题来思考与处理。

下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的第五部分:不要认为他还小,这些道理他已经能明白了。继续谈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解决成长中的不同问题。

针对这节内容的思考题是:孩子们的教管问题很复杂,日常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很多家长都觉得惩罚是个好办法,既能立竿见影使他马上纠正,又会使孩子记着疼,下次不敢再犯错。你认为这种方法给孩子的心理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觉得孩子不懂事,就要教他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