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心咨师课程学习笔记

图片发自App

最近在学习萨提亚流派的心理咨询师课程,四节课下来,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冰山理论、几个心理学规律和家庭规条的内容。

一开始,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萨提亚的人的心理六个层次,分别是行为、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还有四种常见的沟通模式,包括: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和打岔型。

萨提亚的冰山系统区别于弗洛伊德意识和潜意识的冰山理论。

行为包括行动、故事内容等,其中行为是冰山顶层明显可见的部分,以下的几个层次都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是隐藏在冰山底下的,隐性的。

感受包括愤怒、恐惧、悲伤和委屈等;

观点包括想法、信念、规条、价值观和解释等;

期待包括对自己的、对他人的和来自他人的期待等;

渴望包括被爱、认可、接纳、赞美、自由、价值、尊重和连接等渴望;

自我包括生命力、本质、核心、我是谁和灵性等。

图片发自App

萨提亚中有几个心理学规律。

一、渴望定律1:我们小时候缺失的心理需求,长大后会跟亲近的索取。

拿我自己来举例,小时候我受到的关注和鼓励比较少,所以现在总是在索取家人的关爱和照顾,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二、渴望定律2:当年你缺了一分,长大后你会需要十分甚至十分以上,你才能感受到满足。

其实家人都很爱我关心我,但是当年缺少的关注、重视,让我现在即使被全家人的爱团团包围住,我仍然觉得不够,没有安全感。

三、期待定律:当年妈妈对你的期待,会内化成为你对自己的期待,同时也会成为你对于伴侣、孩子或者其他亲近的人的期待。

小时候,我妈对我的要求很高,我不喜欢跳舞,非要我参加唱歌比赛、学校文艺汇演跳舞节目,怕老师不够关注我,要求我一个人带着礼物送到老师家,看我胆子小、没自信,非逼着我学溜冰,摔得四仰八叉。

四、观点定律:当一个人对你的规条特别多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对自己也有很多的规条。那么反过来,你就可以推测,他在小时候他的妈妈对他的规条也很多。

小时候,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中,对女孩子的行为举止有诸多要求、限制,导致整个人都是被一个框框套住,做人做事,绑手绑脚,不敢越雷池一步。

图片发自App

萨提亚说我们的家庭规则中应该有《五种自由》去养育自己的孩子:

自由地看和听,来代替应该如何看、如何听。自由地说出你所感所想,来代替应该如何说。自由的感觉你所感觉的,来代替应该感到的。自由的要求你想要的,来代替总是等待对方允许。自由的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冒险,来代替总是选择安全妥当这一条路,却从不敢兴风作浪摇晃一下自己的船。

我们应该以己为鉴,用萨提亚的五种自由观,去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自由,避免把孩子往少年老成的小大人方向带。

什么是家庭规则?

规则的意思是,为行为、举止、方法或者排序等所建立起来的一套指南或准则。

家庭规则,就是在你的家庭中存在一套协议或者守则。常常包含“应该”“必须”“不可以”“一定要”“绝对…………”;外显的/隐藏的。

家庭规条包含:金钱/财产、性别、性、身体接触、饮食及生活习惯、关于个人感受和情绪、想法和表达、关于成功和失败、家务分工、教育方法、关于工作和关于自我。

图片发自App

健康家规和毒性家规的区别?

1、  人性化的和不合人性的

2、  平等的和等级的

3、  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

4、  中立的和专断的

5、  言论自由的和言论受限制的

6、  开放的和僵化的

7、  多元的和单一的。

学习了健康和毒性家规的区别,我们就要学会如何转化家庭规则。

一、首先可以用肯定句式去转化自己的固有规条:

1、  从应该转化成可以,把一个僵化的、绝对的规则转化为有选择性的规条。

比如:“我应该听父母的话”转化成“我可以听父母的话”。

2、  把永远转化成有时,从时间的维度,转化为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

比如:“我可以有时候听父母的话”

3、  将第二点的规则拓展出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当我觉得父母说的话合理的时候,我可以听;当我的能力可以达到的时候,我可以听;当我没有经验判断后果和风险的时候我可以听。

图片发自App

二、其次我们还可以用否定句式去转化自己的旧有规条:

1、  从绝对不能(或不应该、不必等等)转化成可以不,把一个僵化的绝对的规则转化为有选择性的。

比如:“我绝对不能让父母失望”转化为“我可以不让父母失望”。

2、  把可以不转化成可以,把一个思维的角度转化为该思维的对立面,能够接纳对立面,就有了更高的接纳能力。

比如:“我可以让父母失望”。

3、  将第二点的规则拓展出更多的可能性。

当父母的要求超过我的能力时,我可以让父母失望;当我分身乏术疲惫不堪时,我可以让父母失望;当父母的要求不符合我个人的目标、兴趣和追求的时候,我可以让父母失望。

图片发自App

拿我自己来举例哈:

上周末和先生、女儿一家三口参加女儿幼儿园的动物园亲子春游活动。

进入园区以后,大家集体坐完小火车近距离观察动物后就到小广场休息,休息完毕,我问了其中一位家长接下去是往哪边游玩,那位家长说去青龙山,然后我就提议和先生牵着女儿先去青龙山了,没有等齐其他还在休息的家长们。

等我们差不多逛完青龙山的时候,先生说看到幼儿园联络群里的家长们发出了去坐缆车的照片,先生当下就说:我们又脱离大部队了,难怪一路上都没有看到其他的家长、同学们。

我说那我们也去坐缆车吧,女儿也附和说想坐缆车,先生说:他们都发照片那么久了,估计咱们都追不上他们了。

但是我们一家三口还是马上就离开青龙山,先生看着地图寻找可以就近坐缆车的地方。

图片发自App

由于第一次去广州长隆香江野生动物园,我们看着地图也兜兜转转地走了差不多有二十多分钟才找到可以坐缆车的地方。途中只遇到了女儿三位同学和家长们。

当我们终于排队半个小时坐上缆车后,先生再一次说起:上学期去动物园我们跟大部队走丢了,这次又是脱离大部队单独行动,两次都没有和家长同学们一起行动,我们这是在干嘛呀。

我听着有点抱怨的味道。我觉得出来玩,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终点集中就可以,没有必要每个人都行动一致。

我应该如何转化我的规条呢?老师点评如下:

我的规条是:我不必听从集体安排。

我可以按照以下情况转化:

1、  我可以不听从集体安排;

2、  我可以听从集体安排;

3、  当集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凝聚力的时候,我可以听从集体安排;

4、  当先生认为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家长们之间的感情的时候,我可以听从集体安排;

5、  当集体活动比自由活动更好地规划游玩路线的时候,我可以听从集体安排;

6、  当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得更舒服,不会造成慌乱、赶时间的情况的时候,我可以听从集体安排。

图片发自App

怎么样,看完上面的转化,规条是不是变得人性化和充满灵活性多了。看着让人感觉舒服多了?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以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万事万物都依赖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生灭,因此不具固有性、恒常性,这就是无我和无常。人们误认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而实际上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对无常的恐惧。

克服这种恐惧有两个办法,一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面对无常,观察它,你才会发现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在衰老、会生病、经历挫折、没有安全感。

熟悉无常令我们内心真正放松而开阔,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因此而更加珍惜人生。我觉得和萨提亚教导的规条转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可能感兴趣的:(萨提亚心咨师课程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