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变成稀缺资源

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如何提高自己的稀缺性

你可能常常听到,某个手机号或汽车牌照卖出了天价,一开始你会惊讶,居然还有这种操作。等你了解了情况,你就明白了,这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因为这种手机号或汽车牌照的数字非常独特,而且是唯一的,不会再有第二个,就是因为稀缺。

“稀缺”两字,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稀有的;另一种是紧缺的。在经济学里,稀缺被用来描述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是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的。

在生活中,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的资源,形成了资源相对的稀缺性,从而引起了竞争与合作。

竞争就是争夺对稀缺资源的控制,竞争是社会配置资源,即决定谁得到多少稀缺资源的方式。

比如房价政策,首套房30%的首付,二套房50%,三套房禁止交易就是一种竞争手段,也被称为政府的宏观调控。

合作,就是与其他人共同利用稀缺资源、共同工作,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以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如贸易,通过交换来互通有无。它也是解决资源稀缺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那我们如何提高个人的“稀缺性”

听父辈说,小的时候社会物资过于匮乏,不论什么商品都是稀缺物品。妈妈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以后能天天吃上“大白兔奶糖”。而如今不仅商品过剩,人才也出现过剩,很多单位每年招工都会遇到一个岗位数百人竞争的情况。

很多人一点儿特色都没有,随便找一个人就能替代他。而也有些不同的人,在给单位打工的同时,也给自己打了一份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成科室里不可替代的人。

“稀缺”这个词来源于经济学,反映的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同样适用于在个人成长和工作上。

查理芒格说,想要得到一件东西,首先是让自己配得上。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与其不断跳槽追求高工资,不如先让自己有价值,让自己成为稀缺人才,不要在芝麻中争大小,而是要想办法成为西瓜。

那稀缺人才身上有什么特性呢?

首先是他们都是终身学习者。学习是一个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毕业那一时显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几年后的积累拉开差距的。

其次是找到自己的特长“死磕”。一门精通的手艺,让你在这个社会上变得稀缺。会说中文的很多,“笔杆子”却很少;英文专业的毕业生很多,但能同声传译却很少。会不等于精通,精通是需要时间、经验积累的。

最后是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远见的人立长志,做好规划并不断精进,这种人未来的机遇一定不会少。

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你走到哪里都有饭吃才不会被轻易取代。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不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公司工作,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点,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这个社会的发展是快速的,如果你的工作或能力可替代性很强,在未来你将是被淘汰的第一批人。所以不断学习,专注自己的核心目标,努力去追求无法复制的个性化优势,才是你努力的正确方向。最后请思考你有无可取代的技能吗?与其去焦虑稀缺,不如以自身的稀缺去换取市场上的稀缺。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自己变成稀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