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那些事

在一些科技新功能的应用上我算是后知后觉的,当初的OICQ(久远的估计马化腾都忘记了,后发展为ICQ直至QQ),大学寝室里的姐妹们都因此练熟了打字。

到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才申请了QQ,已经很晚了,所以大家都说我的Q号像手机号码,135开头的。

再后来就是智能手机时代,我还钟情于黑莓全键盘,喜欢那种触感,而对那时刚上市的全屏触摸不感冒。

一直到我也换了智能手机,按需上了微信,这都是科技时代与时俱进的逼上梁山。

现在回看确实发展飞速,全智能多功用,集很多小家电于一身,也着实用着方便。

想说的不是聊天软件,也并非智能手机,而是微信这一社交平台。

微信似乎有取代QQ之势,至少在个人社交领域。而且微信得力于智能手机的开发与运用,所以,二者的发展推动了微信的火爆。

因为开始并不看好而没上,后来因为有了宝宝,很多与外界的联系方式都是微信,所以才注册了号码。

刚开始上微信也是纯属围观式,不评论不发文,那时也没有现在这么普及和活跃。

过了一两年我才在微信朋友圈吐了个泡,后来慢慢偶尔发点文图,就这么随波逐流。

慢慢微信联系人多余手机联系人了,关系好的、认识的、一面之缘的,各色人等,鱼龙混杂。

有段时间不爱上,就因为有位专家讲课时提到微信是碎片化时代的产物,没有专业高端信息,全是垃圾,不值关注,突然间冷落了一阵。但突然折了手,寂寞难耐,慢慢又不时翻看,即使不占大段时间,也成为家常便饭,每天看看。

这几天因为开公号做宣传,才见证了微信的魅力,很多平时不太常联系的人也很给力,都积极关注,让我对微信的意义再也不能小觑。

还因为开公号,将微信设置改了一下,从手机号就可以搜索到我的微信号,所以以前很久不联系的一个学生第二天就加了我微信。

虽然手机号一直留存,但不打个电话不发个短信,也跟没有一样。微信就不同了,如果朋友圈很活跃就会了解到对方信息,作为认识的人也可以增进彼此感情。

下面就来梳理一下微信的功能。

微信的强大功能让腾讯着实火了一把,也把马化腾拉到了与马云、李彦宏、刘强东比肩的互联网大佬级位置。

微信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确实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而且势头强劲。

这个国内社交网络圈的领头羊在国外早已不是先例,如Facebook,推特等。

微信属于社交媒体,又有自媒体的加入,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先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术语。

1、社交媒体(Social Media)

也称社会化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最常见的社交媒体包括博客、微博、维基百科、播客、论坛、社交网络、内容社区、微信、QQ等。

2、自媒体(We Media)

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3、新媒体

是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4、传统媒体

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的媒体,包括电视、报刊、广播三种传统媒体。

微信作为社交媒体,当然就具有它的相关属性。一是信息传播,二是社会交往。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是直线进行的,传播速度之快和不可控性是其明显特点。

在经过一些关键节点的放大之后,导致事件发展的结果超出一般的发展轨迹,这与传统媒体时代有着本质的差异。

这就有利弊两方面的效果,需加以正面引导才能发挥其巨大能量。

在社媒上进行社交是当下快节奏高压力社会之下人们的自我调节方式,也是人际交往的便捷手段。表现在微信上就是朋友圈的活跃度。

下面重点考察一下微信朋友圈的功能。看看大家都在微信朋友圈干嘛:

1秀恩爱,2晒娃,3推鸡汤文,4拍旅行纪录片,5抒个人感受(喜怒哀乐),6展个人活动轨迹(吃喝拉撒睡、衣食住用行),7求投票,8集点赞,9搞微商,10工作宣传(典型公私不分)。

这是我总结的朋友圈十大功能,请君对号入座,估计都是多选。

朋友圈的初衷本是分享自己的生活、美景、好文章,让不常见面的亲人朋友了解自己的近况,给工作、学习的繁重调节一下紧张的情绪,此谓生活。

愿分享就分享,不愿分享,低调神秘的就观赏,或不看。本自愿为之,无可厚非。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打开朋友圈,一条消息也没有似乎也很恐怖。

热衷于发朋友圈的人无非以下目的:

一、记录自己有意义的生活片段,此情此景不发条朋友圈出来对不起自己,甚至不在乎点赞和评论。这类人大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有文艺情怀。

二、塑造个人魅力,希望别人去欣赏你。这类人要把生活的全部展示给别人,让人知道你在干嘛,去过哪里,做过什么。这种展示一般不会太差,而是有目的的炫耀。

三、向世人宣告自己过着一种特别乏味和无聊的生活,心理极度空虚,每天都在无病呻吟或宣泄自己的情绪,负能量满格。

四、真诚的展示自己的生活,以致事无巨细的地步。所谓过犹不及,只是自己没觉得影响到别人,殊不知已被很多人屏蔽。

相比较而言较少发朋友圈的则大都内向孤僻、自以为超凡脱俗。或为人低调深沉,给人神秘感、距离感。也可能由于身居高位,言行受约束而谨小慎微。

其实微信就是一个社交工具,朋友圈顾名思义就是认定为朋友的人之间的相互关注。现代社会已到了不需要书信、电话就可与亲朋保持联系的地步了。

微信为人际交往开创了一个崭新局面,利用的好则方便至极,反之则身心俱疲。

比如记录生活的有炫耀、露富之嫌,还不经意间暴露了隐私;抱怨、吐槽的还怕得罪了当事人,也担心领导看到而多心;几乎所有人都在乎赞许和留言,成为关注度的标杆,多多益善,殊不知早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发一条动态之前,你要先修一下图片,以保证发出去的动态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眼球。然后你要揣摩一下字眼,各种顾虑打消之后还要设置一下对哪些人可见,对哪些人不可见。

那些看起来美好精致的生活和悲痛欲绝的难过,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了滤镜的。所有的动态,在发出之前都经过雕饰,在给你看到之前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揣摩。等你看到的时候,一切都是恰到好处、形象生动的。

所以,你没法通过朋友圈的图片和文字真正了解一个人,因为那里展现的仅仅是人生的一个点,一个侧面而已。你也没法通过点赞评论的方式真正亲近一个人,因为你也曾违心的从众而为。

真正关心你的人会主动问起你的近况,他们不会需要通过朋友圈这样的途径才能了解你最近在干什么、过得开不开心。别太执着于朋友圈里的是非,淡然的看待别人的喜怒哀乐和刻意的表达,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身边的人身上,满怀热情地对待生活,才会在真实的世界里过得丰富而快乐。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朋友圈里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