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89(九月第三周)
读书笔记89--《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
19年9月13日第一次阅读
可读性65分
马东
近期自己有些焦虑。焦虑就是“行有不得”,按照圣人们的教导,那就“反求诸己”。所以罗列几本鸡汤与心理学的书籍来学习,其实这两类,有时候没有严格的界限,所谓自我认知的鸡汤,觉得和斯葛多哲学教派其实没什么不同。佛教讲因果、统计学说均值回归、经济学讲盈亏同源、江湖话说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岂非都是一个道理。
这本小学问,本就是一些网红辩手的他山之石,读起来逻辑清晰、故事论据一应俱全,所以读起来颇为爽快。焦虑不是件坏事,它是上进心这个小妖精磨人的体现。
全书总结了7个人生常见的焦虑,我节选其中的五个焦虑应对,马薇薇她们就一一与咱们娓娓道来。
一、应对学习的焦虑
当你被焦虑包围时不妨想一想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境地,是该抵抗还是该接受?手头有什么资源可以向谁求援?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是什么?该从哪里做起?发现没,当你把焦虑拆解成这些具体问题时,你其实就已经不是在焦虑,而是在分析了,分析问题恰恰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
焦虑是专心学习的巨大动力,很多学习书籍的写书人,明明心里想着小鸡炖蘑菇,却必须从动物学和植物学开始讲,等你毕业好多年才意识到——原来最开始讲的就是食物和调料呀。所以“带着问题而读书”,是最高效的读书法。而“带着问题读书”,不就是“带着焦虑读书”的意思吗?
心理辅导师在为患者解除心理痛苦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他们坦然接受这个不幸的事实。如果不能放下“寻找凶手”的心态,你的脑子里就一直开启替代性攻击的雷达,就算找到一个可供宣泄情绪的对象,看似出了气,其实这个心结还是没有解开。
二、应对经济的焦虑
有人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并不准确,因为问题并非出在想象力上。资源匮乏带来的窘迫感,使人不能冷静客观的思考长远问题,从而限制人的理解力,所以改变应从理解开始。
如果你整天忙忙碌碌、日程排满,那反而说明有问题。要让自己有时间闲下来,要让一部分人经常能闲下来,在企业管理中,要让一些人去做看似没有意义,却更有挑战性的事,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这种效应叫做懒蚂蚁效应。
北海道大学教授的长谷川英佐,提出来的懒蚂蚁效应。意思是说在一个机构中,一定要有一批这样的懒蚂蚁,不被日常事务性工作绑定,而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侦察和研究,发现机构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外界环境的敏锐感知。说白了就是不遵常规、敢想敢干。反过来说,如果机构里全部都是勤快老实的工蚁,只知低头干活,不知抬头看路,那可能看起来效率高,但是关键时刻的应变弹性一定会很低。这个风险,比一部分人游手好闲不干活的风险更大。但读此处,自己同时也要警惕,这不是懒惰的理由,懒蚂蚁要选用自然型学习型的人才,要有探索与研究的主动性,例如华为的2012实验室、谷歌的X研究院等,不只顾眼前利益,能够有精力来探索未来,谋求战略。而现在自己每天都忙得像个陀螺,还谈什么安排懒蚂蚁呢?自己要自省并在缝隙中寻找整块时间,既要完成眼前,也要兼顾长远。
彼得·德鲁克提出“机构的囚徒”理论:一个管理者整天加班,还嫌时间不够用,并非什么值得夸耀的事,反而是极大的浪费。”因为管理者最稀缺的资源不是人力,也不是预算,而是时间,不管日常工作多忙,也总要给自己留出反省总结和提升的时间。让自己“闲”下来,这个“闲”不是脑子放空,沉迷于撸剧、玩游戏,而是不带任何具体目标的,琢磨自己手头上的事。比如说,怎么理解你的用户,怎么理解市场、业态、竞品、行业趋势,这些都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看起来东拉西扯,但是战略方向要想逐渐成型,还真少不了这些工作。
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还存在风险劳动和情绪劳动。相应的,评估你的工作能力,也要考虑这4种劳动的组合方式。想清楚你挣的是哪份钱,才能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面对工作缺乏认可的情况,应对的方式是寻找差异化定位,培养专业上的自我效能。不妨试着把关注的重点从人际关系转到自己充电上来,别人不认可你,自己要找到方法认可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差异化定位。
当你出现工作倦怠时,不管是离开现有岗位还是改变自己,目标都是增加成就感,让自己的心态积极起来,在这个总原则下,你可以考虑换领导、换部门、换公司、换兴趣。给自己充电,但不要忘记: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切实感觉到自己的成长。
三、应对自我管理的焦虑
想要变得自律,就不要把自律当成原因,而要把它当成结果。
你真正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内心深处缺乏动力。把重点放在“强化改变自己的欲望”和“找到内在驱动力”上。
当其他人兴致勃勃的梦想着脱胎换骨时,你应该追求的,反而是低调、稳妥,能保证“成功率”的计划。每次幅度不要太大,要确保成功率为第一要义。自律,就是这样“积小胜为大胜”的结果。
改变不能一蹴而就,谁都必须经历前意识、意识、准备、行动、保持五个阶段,一开始太过激进,反而是重要的败因。记住,重要的是每个改变的成功率,而不是每次改变的幅度。
如果你真是足够自律的人,自律的生活对你而言只是像吃饭喝水一样习惯而已。如果你把自律看作一件很伟大很艰难,需要拼命发狠才能做到的事,就说明你离真正的自律还远着呢!
当你以“吃好”为目标的时候,就会发现,之所以不要吃垃圾食品,不是因为要“管住嘴”,而是因为不能“对不起这张嘴”。相应的,减肥也不是要对自己狠一点,而是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要让那些粗糙的食物把自己打发了,就是“吃货会胖,美食家会瘦”。
自律要增加反馈的强度和频率,我们也许永远不可能把学习变得像游戏那么刺激,但是的确可以有所借鉴,缩短从学习中得到奖励的反馈时间。比如,学英语,就把特定场景,比如厨房,餐桌等地方的所有物品贴上英文标签,那你背下来这组单词,就马上可以用全英文,来指称这个场景里的所有物品,是不是就马上有了成就感和及时反馈?
彼得·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他将原则分为: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间限制的(SMART)五个原则。
四、应对效能的焦虑
像游戏思维那样简化反馈是提升效能的重要方式。
具体来说游戏是如何设置反馈的?
1、将大反馈拆成小反馈。就是为了让你的反馈增多,宁可让你不方便。就好比把大奖拆成小奖,让你天天都中奖,总额没变,就能增强幸福感;
2、设置节点式的目标反馈;
3、设置堆砌反馈。反馈是实时发生的,但奖励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释放的;
4、在没有反馈的地方创造反馈。以前的游戏是线性的,现在的游戏大多是开放性的,你既可以追求主线,体验打怪升级、最终通关的乐趣,也可以在地图上瞎逛,探索各种可能性,在包罗万象的成就系统里成为某个单项的优胜者。这就是腾讯公司各种古怪奖项、称号的由来。
单纯“会的多”是不够的,单纯只是“层次高”,似乎也差了点儿意思。“斜杠青年”的多项技能必须具有内在联系,有主有次,能够相互激发,从而达到较高层次,而这正是技能迁移的前提。按照营销学的说法,这叫“跨界合作”,发现不同资源之间的协同效应。
在忙忙碌碌之余,每个人都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在做了这么多事的表象下,我们的核心技能到底是哪些?他们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应该怎么运用,才能互有增益、跨界迁移。
技能迁移不是平均用力,而是发现自己的核心技能,为他们拓展应用场景,这样他们就能够跨界组合,表现为新的形态,使你的能力产生指数级的增长。而自己的核心技能是什么?如何迁移出来?寻友人求教,专题研究。
向失败者学习比向成功者学习更高效,失败比成功更具有普遍意义。最靠谱的成功之道其实正是避免失败。
提高效率,与其“省时间”,不如“省事情”。也就是正确排列事情的优先级,时刻评估自己当下所处理事务的目的、效用、重要性。当断则断是成为高效人士的关键。
五、应对沟通的焦虑
最高明的广告不是贩卖产品,而是贩卖问题。而如何贩卖问题如何产生渴望?答案是让对方意识到自己有问题。
要想说服人,影响人时,以引发受众的需求为第一要义。所以,建立影响力,第一步不是练口才,而是练倾听;不是强调表现,而是侧重理解;不是证明自己有多重要,而是在对方的世界里找到可能的突破点。想让自己有市场,得先了解市场。
影响力不是来自于你有多优秀,而是来自对方有多需要。所以,卖产品不如卖问题。只要能够成功的创造需求,接下来施加影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人类的大脑一秒钟最多能处理60比特的信息,这是我们大脑注意力的上限,也称注意力“带宽”。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带宽都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瓜分了。
“沉浸”是感觉有趣的前提,也是取悦自己的能力,只有沉浸,才可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积极感情体验,而积极感情体验,则是幸福感的来源。
焦虑将永远伴随着每一个追求上进的人,焦虑本质上就是干着急,而如何应对焦虑,就像解决自己干着急的状态。而人生那么长,谁没有焦虑呢?咱们需要的是理解自己的焦虑、面对自己的焦虑、应对好自己的焦虑、运用好自己的焦虑,人生苦短、立足当下、怀揣着幸福,咱们收拾行装、认准方向,开始行动吧。
2019年10月5日星期六
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