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思想运动

2018年4月12日上午,好友孟军发来微信:在吴军的《见识》第82页最后一段,有个“幸存者的偏见(差)”的概念,是什么含义?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看完短信,马上翻开《见识》,发现自己在这本书的第82页的阅读过程中,对这个概念没有留心,在书上也没有留下任何阅读的痕迹,可以说是走马观花,一掠而过。仔细想想,真是惭愧,尤其是对个人的读书方法和效果产生了质疑。

为弄清这个概念,立即搜索了度娘。

幸存者偏差:也叫“生存者偏差”,驳斥的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这个驳斥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幸存者偏差,是指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

此规律也适用于金融和商业领域。存活下来的企业往往被视为“传奇”,他们的做法被争相效仿。其实,有些企业也许是因为偶然原因,才幸存下来而已。

双盲实验设计和详细全面客观的数据记录,都是应对“幸存者偏差”的良方。所谓“兼听则明”也是这个道理,抛掉对个案的迷信,全面系统的了解才能克服这个偏差。

我们常见的谬误,如,“读书无用论”——如今很多人在说,谁谁谁当初没有好好上学,如今照样挣大钱,而好多用功读书的人,毕业后反而不如那些没有好好学习的人混得好。因为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很多人得出“上学没有用”“读书无用”的结论。

这其实是个例,因为生活中没有好好上学的人比较多,基数太大,所以看起来很多。据统计,2010年全国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仅占总人口的8.7%左右。

由此可见,低学历的人数远远高于高学历的人数,即便低学历的成功率远低于高学历者,也照样会导致低学历者出现大批成功人士。

对于高学历者,普通人既会关注成功的人,也会关注没有成功的人,并且高学历落魄的人尤其受关注。对于低学历者,普通人只关注成功者,忽略了学历低又没有成功的人。这才导致“读书无用”的错误结论。

由此,我想起黑格尔的一句名言:“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最无知的”。孙正聿说:“名称是一种熟知,一种常识;概念则是一种真知,一种理论。熟知不需要专业性的研究,真知则需要专业性的研究。”

随后,我给孟军先生回复了微信。他在回信中说:“读书,就是要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弄明白,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运动!”

此言,让我醍醐灌顶。暗下决心,利用一段时间,按此读书方法,再认真阅读一遍《见识》,以纠正自己的读书方法,验证学习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是一种思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