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给我的启示-听林巨老师分享有感

最近在听2020年底在赵老师模型数学群里得到的一个“牛爸有招”的8节课,因为都是爸爸们分享,所以很吸引我,即使错过直播也要把这些内容放到浮窗和学习计划里,有机会就好好学习,家庭教育中爸爸的参与是多么宝贵啊!

林老师的讲座是第二场,一开场说的“内卷”这个词就很吸引我,特意去网上查了一下,再回头来听老师讲的,觉得更透彻。

百度百科中内卷解释

林老师说,内卷就是你付出的越来越多,可收益没有增加。这虽然是个经济学概念可其实和我们每个人都相关,为什么?也许看电影,加班不一定和每个人相关,可教育,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高考,林老师是91年高考,我是98年高考,他没参加过高考辅导班,我也没参加过,当时还没有扩招,每年的录取比例不如现在高,我参加的第一个辅导班是考研时,现在的孩子呢?有的从出生就开始各种早教,可每年国家的大学录取比例还是那些啊!所以现在的孩子更累!

举个例子:如果每年国家计划收700万大学生,不管各位家长内卷程度如何都会收获相应数量的精英,可孩子和家长付出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过度的透支可能其中80-90个会得心理疾病,孩子抑郁,焦虑,这也将连带着家长,进而夫妻关系不和,再影响到工作,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少,反而增加国家的支出成本,这就是为什么国家通过减负,来抵抗内卷。

听完这些我一下子通透了,回想身边各种焦虑的家长真的不少,一次听写,数学口算落后都可能会让家长着急上火,然后给孩子加码写作业,训斥,进而鸡飞狗跳……

昨天还听说有一个孩子在房山小时候到初中一直学习很好,到高中考到西城,可交不到朋友,文化课成绩下降,孩子对学习,生活没有信心,目前处于上不上下不下的尴尬位置,回房山觉得没面子,不回来硬撑着又没有信心……这些不都是问题吗?虽然概率不大,可发生在哪个家庭就是100%的不幸!

我也曾经很焦虑,因为我娃数学口算有一个半小时做42题的时候。

这种现象不止体现在教育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比如:华为34岁以上的员工如果没有升职将被辞退,那这个人如果在别的小公司一年薪水50万,原来在华为100万,可比在华为还累,那对这个人来说就是内卷。

为什么会内卷?内卷的本质就是同质化严重,竞争过于激烈。只要是我们生活中出现各种关系的恶化其实都是内卷。孩子明明不喜欢画画,非要送她去画画,原因是:她们班的孩子好几个都报了,画画对孩子好!

如果我们把每个孩子当成机器,都按一个标准去培养,那最终一定走向内卷,年幼时内卷,进而中年内卷,25岁替代你37岁的一点没商量!因为你们的工作内容没有本质的区别!最后就是老年内卷,因为同质化严重,创造不了更多的价值,积累的财富不够,想晚年和孩子一起生活在一起,会发现孩子力不从心!

最终让我们轻而易举创造财富的不是付出更多的辛苦,而是我们乐意做好这件事,不仅为钱去做,最后赚钱只是顺带的事,也就是爱非坚持!

那我们该怎么办?怎样克服内卷?

按非标准化去养育孩子,这个过程,只有家庭教育能给孩子最安全,自由的生长空间,因为没有标准,所以不容易,我们的家长在给孩子报班前是否仔细观察过孩子到底对这方面感不感兴趣?可以不是一下子确定,可有没有尝试去观察?我们知不知道孩子身上的不同,孩子到底有什么优势,优点,家长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资源让孩子的优势更好的发挥!持续向内看,不断陪着孩子一起探索,而不是,总向外看,别人家的孩子报了什么,我也得报,别人家学钢琴我也得学……这个过程不容易,需要不断修炼!

我觉得教育对我们这代父母来说会有很多机遇,可以通过养育孩子重新生长一遍,去探寻我们自己的天赋所在,也就是时间管理叶武斌老师说的三圈交集(快乐,优势,有意义),我们自己找到了,活给孩子看,这种方式无形中就复制给孩子,她/他也会不断寻找自己的天赋所在,然后好好发挥,相信这样的生命历程不会不精彩!

很庆幸,两年前我开始觉醒,开始走在不断内省的路上,今早翻看自己去年11月份写的一些文字,还是挺有感触的!这篇文章分享给需要的各位,与大家在不断寻找自己的路上,共勉!

2020.11月的一些文字

赵慧婕,2021.2.24晨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卷”给我的启示-听林巨老师分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