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基因、文化、性别

性相近,习相远。

一:自然天性和后天教养对人类的影响
演化的观点强调人类的共通性;文化的观点强调人类的多样性。
体现人性的普遍行为源自于我们的生物相似性,演化论的观点强调我们人类共同的属性,也就是我们的基因和演化,我们的共同祖先来自于非洲,我们都在求存。
演化使我们有能力在世界各地创造性生存,并适应各种环境。基因不能决定一切,他们的表达还依赖于环境的影响。
人类语言、习俗和行为的多样性表明,我们的许多行为都受到社会的影响,并非与生俱来。
社会规范可以成功而微妙的限制和控制我们的行为,以至于我们几乎察觉不到。比如外向程度、严守时间、打破规则、私人空间等文化差异相差很大。
文化的相似性有普遍的友谊规范、特质维度(比如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来形容他人)、社会信念维度、地位等级规范等。

二:性别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个体差异远大于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并不是完全相反(不同)的两种性别,他们更像是一个人的两只手,相似却不完全一样,彼此非常协调,但紧紧相握时有所差异。独立性和关联性之间的差异是女性通常更关心他人,表达更多的同理心和情绪反应,以及用更多关系性的词汇表述自己。在社会支配性和攻击性上,男人一般拥有更多的社会权力,且比女性更可能实施身体攻击。

三:演化与性别:与生俱来的行为
演化心理学家预测:如果两性面对的是完全相同的适应性挑战,那么两性之间就不会有任何差异。但是两性在约会、婚配以及繁殖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其假设是自然选择那些有助于基因遗传的特性。
对进化心理学的反思在于其是从结果倒退到行为从而提出解释,但仅凭人类共同的演化传统无法预测人类婚姻模式中的文化变异。

四:文化与性别:文化塑造的行为
文化的影响可以通过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性别角色差异生动地体现出来。
文化是大型群体共同拥有并能代代相传的一切事物,思想、态度、行为和传统。人类是有文化塑造的文化塑造者。儿童受到的文化影响大部分来自同伴。

五:基因、文化和性别各自的影响
文化规范对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有着微妙而强大的影响,但是它并不能独立于生物因素而起作用。所有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归根到底都是生物因素。生物和文化因素也是交互作用的,环境具有巨大的力量。特定的社会情境对人的影响因人而异,人们通常会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会创造自己的环境。

六:后记
情境与个人之间双向的联系让我们看到,人类既能改造环境又能回应环境。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既是社会的创造物,又是社会的建筑师。那么哪种说法更为明智呢?某种意义上,明智的做法是把自己视为环境的创造物(以免我们因自的己成就过分骄傲、或者因自己的问题而过分自责),同时把他人视为自由的动者(以免我们变得过于集权而专断)
然而,我们更多时候采用相反的做法可能更好一把自已视为自由的能动者,把他人视为环境的受动者。这样我们看待自已时会更强调自我效能,与人交往时会寻求理解和追求社会改革。事实上,大部分宗教都鼓励我们对自已负责,克制评价他人。这难道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天性刚好相反:给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同时责怪他人所犯的过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基因、文化、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