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十三朝古都西安以诗经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诗经里,让很多游客度过了一个乐趣易寻、文化可感的国庆佳节。听一曲礼乐、诵一段诗经、枕一席诗梦、做一日诗人……通过风雅纷呈的演绎与互动,不少游客在诗经里感受到了别致的文化新风景。
《诗经》的字里行间,都蕴含淳朴而雅致的韵味,这是这世间独有的一份美感,在千年之前的山河间里,至纯至性地汇集而成。
采蘋、采薇再采苓,总有着采不完的花花草草,供先人聊寄心绪。这样的美,平凡的可贵,字字句句都是生活中实在的情绪,平凡的生活显得反而高雅。歌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笑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诵着简单的调子,任太阳东升西落,海水潮涨潮退,自对着月的阴晴圆缺,直抒人的悲欢离合,都是生活的场景,却未曾料想,生活亦是如此多娇。
《最美不过诗经》讲述了最清澈的诗歌里养着最纯真的爱,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十余位资深教授倾心审读。
一、何为《诗经》
孔子曰:"诗三百,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诗三百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最初称《诗》,汉武帝始称《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各地的诗歌,诗的作者已无考,传由尹吉普采集,孔子编选。
《诗经》的作者亦非一人,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诗经》共计311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6篇为笙诗。内容包括了爱情、战争、风俗、祭祀、动植物等等。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二、《诗经》中那些美好唏嘘的爱情
《诗经》中的诗歌有许多是关于爱情的篇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生活,所创造的意境如梦如幻。那优美的意境真的能让人流连忘返,灵魂升华。
比如《关雎》一诗中那位,追求窈窕淑女是那么多情、执着、魂牵梦绕、辗转反侧,我们读来是多么的鲜活,让我们不禁对他的爱情命运也牵肠挂肚。
再如《蒹葭》一诗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意境也会让我们唏嘘不已。诗中所述的秋水伊人,亦给人以可望不可即之感,然而却始终使人存有希望。正因为这一份朦胧与期盼,诗人对“伊人”的那种向往、思恋和追求才更为显得强烈和执着,若说穿了,也就没有了韵味。
还有《绸缪》中的“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描写新婚之夜的缠绵与喜悦。借助内心的独白“今夕何夕”、“如此良人何”,真有道不完的情深意长和新婚之夜的憧憬和激动。
《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描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其心理描写手法开创先河,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
三、《诗经》中的人生哲理
虽说古人的生活更加颠沛,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终日忧愁,然而有一些短暂的叹息也是常有的事,可他们更多的是坦然接受,并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诗经》中的《蜉蝣》就是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叹息,“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以蜉蝣起兴,来比喻人生的短促,蜉蝣虽有“楚楚”、“采采”的华丽外表,却朝生暮死,生命短促,诗人触景生情,顿生感伤。
《蟋蟀》一诗也有表达如何对待生活之意,“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劝说人们享乐的同时也要节制或思忧,不要过分耽于安乐,并以“好乐无荒”的“良士”做榜样,在职守本分之外,再言享乐。
《采苓》一诗劝说人们要分辨黑白,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葑生于菜圃,诗中却说到山上去采,劝说人们有时“人之为言”不可信,“苟亦无从”、“苟亦无然”,不要跟从也不要相信。
细细品读《诗经》,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很多篇章是很有生活哲理的。因为《诗经》的多数诗歌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民间,语言纯洁,朴素,形象生活,有极强的表现力,它们中的许多经典词语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最美不过诗经》里面,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当个手摇木铎的彩诗官,夺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