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5读《园本教研》(8)

第七章:基于区域活动的园本教研

摘要:

当前区域活动主要呈现的三类问题:一是放羊式,教师基本不管,幼儿长时间处于嘻戏性,重复性,低水平游戏状态;二是高控式,教师把区域活动变成了小组教学,集体上课,剥夺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应有的自由和自主;三是割裂式,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之间没有关系,幼儿的学习内容零散,割裂。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不仅会影响幼儿个性发展,制约幼儿的整体性发展,还会导致教师”缺位”或”越位”的误区,降低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一、教研要素

区域的设置与利用;区域发展目标;区域材料投放;区域游戏指导。

二、教研案例

(一)案例:如何实现积木区游戏的”观”与”察”。

1.问题来源。

教师说:我在看的时候不知道要看什么?那么多的行为和语言很庞杂,哪些值得观察和记录?哪些需要过分去关注的?不清楚?记的都是流水账,更不知道怎样去指导。

2.教研问题分析和诊断。

对积木区游戏特点不了解;对到底观察什么不清楚。

3.调研方案。

目的:现场观察幼儿积木区,通过研讨,梳理,总结出在积木区观察应该关注的要点。

过程:观察大班一个孩子在积木区游戏,教师自带硬笔夹和记录纸,在观察时做记录。

教师围绕”我观察到了什么”展开讨论。问题一:你观察到了什么?交流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描述看到的游戏行为。问题二:你可以怎样把观察到的内容概括成一个观点吗?引导教师将观察到具体游戏行为概括成不同的观察要点。

4.教研过程。

搭建行为,搭建的内容,包括搭建计划,搭建主题,搭建方法,搭建作品。

三互动(维度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个性: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幼儿的行为习惯。

5.教研活动效果与反思。

要求每个教师选取一个维度,写幼儿在积木区游戏的观察记录。改变教师的观察点,从原来的胡子眉毛一把抓,记得全是流水账,这样的问题,现在观察目标明确,聚焦到关注的内容,较为细致的记录相应的游戏行为,并且做出分析与支持,提供客观详实的依据。

(二)案例:教师在表演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讨。

1.问题来源。表演区和角色区有什么不同?该如何把握表演区和角色发展目标?教师该怎样介入表演区游戏?有哪些策略可以支持幼儿的表演活动。

2.教研问题分析和诊断。

对表演区游戏特点不了解;存在教师介入和指导的缺失现象。

3.教研方案。

目的:观摩表演区表演”三打白骨精”,通过研讨,帮助教师梳理出在表演区游戏中幼儿遇到哪些问题可以采取怎样的解决策略?

过程:通过观察大班一个表演区,老师自带夹板和记录纸,在观察时做记录。教师介绍表演区游戏”三打白骨精”的活动来源及进展情况;围绕表演区遇到哪些问题及解决策略展开讨论;总结研讨达成的共识。

4.教研过程。教师在辨析中,讨论理解六宫格是对幼儿认识舞台位置,发展空间图示的工具,地上贴的六宫格要转换为孩子头脑中的空间位置关系,在不同舞台可以处理好关系。教师提出”先鼓励,再建议”、”回看视频、发现问题”,等具体的策略。教师提出,我们应该更多的支持孩子主动发起、组织活动,并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学会主动”示弱”,让孩子去想办法。只有教师学会的”示弱”,才能激发孩子的责任心,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孩子才能变”强”。

5.教研活动效果与反思。

一表演区地板上的六宫格要不要撕掉?教师讨论的结果是不熟悉位置的孩子可以通过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等其他方式习得相关经验,因此可以撕掉。第二幼儿不愿意接受他人建议怎么办?教师的策略是通过先鼓励再建议,回头看视频,发现问题等方法帮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第三教师在表演区的作用。教师主动示弱激发幼儿责任心,让他们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总结,在表演区引发的活动中,幼儿自己组织、自己讨论,不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个体。教师也掌握了表演区游戏指导策略与方法,将”唱歌跳舞区”变成幼儿喜欢有生动表演发生的活动区。

(三)案例:如何回应游戏表现中的个体差异?

一问题来源:不知道区域中投放什么材料才能够有效帮助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发展,不知道什么样的材料才更适合幼儿学习发展,不知道如何回应区域游戏中幼儿的表现。

二教研问题分析和诊断:教师对区域活动存在共性困惑;教师分析和回应幼儿的能力缺乏。

三教研方案

目的:通过操作,分析玩具本身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和作用,寻找幼儿游戏时可能产生的难点,明确怎样的玩具才能够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结合视频分析,诊断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教师观察分析和回应幼儿的能力。

过程:请教师体验”五颜六色”这个玩具,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玩这个玩具,你觉得难吗?难点在哪?二是观察视频并提问交流,分析和识别幼儿游戏中遇到的困难。提出问题:视频中孩子遇到困难了吗?如果遇到了,是什么困难?引发思考。教师针对问题进行交流思辨。辨析出新的认识。小结。通过观察视频和提问交流,探讨适宜的回应策略,思考是否需要教师介入,如果需要介入,教师的回应策略是什么?主持人总结提炼。

四教研过程

小提示:当教师对视频有不同解读观点是怎么办?当出现不同观点时,主持人可根据教师谈论状况,再次观看视频,以便帮助教师更好地分析幼儿,同时,鼓励教师说明自己分析的依据,引导教师对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进行详细解读,鼓励有不同观点的教师进行表达。教师对视频有不同解读说明产生了教师之间冲突,有冲突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教师了解不同的视角,有助于教师对幼儿行为进行深入的解读。主持人要注意把握观点的正确性,以免出现错误解读的情况。

小提示:如何呈现教师的观点?主持人将教研中教师的观点记录并呈现出来,清晰地帮助教师梳理出一个问题研讨的结果。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先教师写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分享,然后将记录分类贴在黑板上。又如,主持人可以利用黑板进行板书记录,有意识的分类记录,以便清晰地呈现结果。主持人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研形式和教研内容选择其他适合的记录方式,记录观点有助教师清晰教研内容和结论,以便提升自我经验。

五教研活动效果与反思。

体验操作玩具,支持教师获得对游戏材料的直观感受。

有目的的观察,有益于教师深入分析幼儿的游戏表现。

巧妙设置追问,激发教师逐步挖掘表现之下的内因。

阶段经验梳理,支持教师获得具体可行的策略。

通过专业观察和判断来决定是否介入幼儿的游戏。

通过观察和询问幼儿决定如何回应幼儿励志做一个善于和幼儿一起玩的老师。

个人感受:非常喜欢积木区观察的策略表格,非常值得我们的老师拿来用,通过这三大维度,去观察孩子在积木区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研究。我将组织我园的教师进行实践,希望,每一位老师有不一样的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015读《园本教研》(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