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he Evolution of Virtue, Altruism, and Shame
Author: Christopher Boehm
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获得一颗良心,很可能就是社会控制的一种后果。
这种从社会的角度对个体的利他主义倾向进行放大的做法似乎是故意为之的、目的非常明确的、具有普遍意义的。
完成时间: 09/01/2021
阅读理由:《犯罪心理》(作者:长洱)的参考书籍
警告排雷:本书尾声部分对于美国的一些言论,可能会造成有较高排他或斥美人士的极度不适
关键词
利他主义,利亲主义,利己主义,搭便车,声誉选择
文体结构
非常典型的西方 Academic 结构写法:Summary; Introduction; Main body; Challenge&Future; Conclusion; Reference 的结构模式,真的是不学不知道,学过就能一眼看出来的程度(笑)。作为社科类书籍当然是非常利于阅读的文体了。
非常厚的参考文献页数,让我想起了写论文的时候排版 Reference 时候的痛苦了,代入感太强,眼睛已经开始花了ORZ。仔细一看,嗯,是 Harvard Style 没错了,笑死。
总体感受
一开始看的时候,是没想到本书是从人属祖先讲起的,真的是非常起源了。所以在阅读前两章的时候,几乎不能进入角色,可能是由于不仅仅学术,且涉及到我的知识盲区,还没有代入感。毕竟我真的没办法带入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
我是大概从第三章开始渐渐进入状态的,主要是因为开始讨论狩猎-采集的人类群体了,可以开始带入并理解了。
总的来说,就我个人理解,属于社科科普类书籍,并可以引入关于人性的思考,但绝不能当做工具书使用,不建议看书就一定要得到什么生活可用的结论的人看。
对于部分文段的理解和看法
性选择的力量非常强大,足以支持那些被我们认为适应不良的和“夸张”“失控”的特征,比如孔雀的硕大的尾巴。
实际上,性选择总是会很好地聚焦于那些“天生”就会引导雌性做出决策的东西上。
因为一开始看到这些句子的时间比较靠前,是主体文章偏前面的部分,在还没有后面阅读的情况下,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思考非常主观且简单,并且带有一部分被生活中的一些负面情况影响而导致的观点。
我认为可以结合当今社会关于“男的越来越娘”的说法作出其中一种解释——因为这是雌性的选择啊。就我个人的审美,确实是倾向于喜欢蝈人所谓的“娘炮”类型的。
那么这些“阳刚男人(也可能是观念腐朽的女人)”的控诉,我是否可以理解为适合度减少,繁殖权利被侵犯之后的言语反击呢?这样一想,似乎变得无奈又可笑,还伴随着一点点可怜。毕竟,除了少部分情况,本质上掌握着繁殖权利的,仍然是雌性,放在人族,就是女性,那么这些当下被选择的男人特质当然就能得到更多的交配可能,从而充盈基因库。
以上观点,建立在阅读初期,在我完成整本阅读之后,也不免认为有些过于偏激,但并不能算是完全无理的。首先一点就是没有考虑后文提到的声誉选择,人类的择偶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总之,即使雌性有多那么一点点选择权,真正在8000代的更迭中,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也就不存在什么高人一等的自满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死刑能够改变人类的基因库,减弱我们这个物种的攻击性,因为越具有攻击性的人获得繁殖成功的概率就越小。
在此之前,我曾多次听到我的父亲提到现在的人越来越缺少狼性并为此而愤懑不平,我想上面这句话,不失为一种解释。换句话说,假如让我去选择配偶,自然也是更倾向于稳定的类型。所谓在工作上有狼性,是不是也代表他在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狼性?那么作为他的配偶,是否会在生活上感到不适?我并不认为,一个人可以在工作生活中分别割裂似的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从不认为,在工作中狼性尽显的人,能够很好的“平衡”工作和生活,或者说,他拥有美满的家庭。如果他的家庭没有大问题,只能说明,他的家人,或许很可能就是他最不喜欢的,不具有狼性的人,这就是所谓的互补。
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中,雄性(男性)发出的可辨别的高质量信与掌握着选择权的雌性(女性)的偏好之间存在着一种不断升级的交互影响,从而也就为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的“失控”的选择过程创造了可能性。
互相的影响是很好理解的,我想这种观点不需要本书的阅读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接上面说到的蝈人的“娘炮”控诉,也就是因为他们意识到,更多的“失控”形状的体现,会反过来影响雌性的偏好和选择,从而导致这种性状的被选择可能性进一步提升。我想,人类在审美上多多少少,的确是从众的。
让儿童持续地、系统性地接触人生中可能会碰到的最典型的沉重而困难的道德困境,就能够让他们接受训练,最终帮助他们成长为内化了自己所属群体的价值观的成年人。
这可能就是环境造就人的另一种说法吧,内化的训练,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不仅仅是道德感了。从小的教育,决定了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人。
人们一方面因为他们自己能够了解一些内幕并对他人施加的影响而爱上了流言蜚语,另一方面,又因为同一时间他人也在谈论他们自己而十分厌恶对自己的流言蜚语。
这句不多说,点炮键盘侠(笑)。
在人类个体通过在别人背后对别人的行为进行窃窃私语而提高自己的适合度这种做法持续了至少4.5万年后,这种谨慎而私密的、社会评论式的“谈论”已经成了演化赋予我们的道德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恰如规则的内化一样。
让我想到类似“你让别人怎么看我?”“我这张脸往哪儿搁?”“别人都说balabala”等一系列“面子系”语录。可能在我仍然无法理解这种行为和看法的同时,也开始和解了,毕竟,这是4.5万年深入骨髓的几乎刻入基因的习惯了,无法摆脱也是正常的,不过是些普通人。
这里的“流言蜚语”我想应该不能算是贬义词,仅仅作为一种说法且不带感情色彩。所以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适合度而传播“流言蜚语”是无可厚非的。“流言蜚语”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声誉,这对他之后的繁殖和合作无疑是有连带关系的,因为声誉也是人们考量一个人的重要衡量标准。
事实上,流言蜚语就能够不断地使他们警醒:一般来说,群体公共舆论就能够起到打击“罪犯”的作用。这种审判式的共同体生活塑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道德结构,数千年以来,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怀疑你在内涵微博判刑和一些社死事件(笑)。
那么,从这里,我也认识到,舆论导向是一个很中性的词,运用得当不仅仅可以打击罪犯本身,也能够给予如阿尔法型搭便车者一些警醒,使其认识到这种行为所带来的的流言蜚语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声誉,需要抑制这方面的冲动,否则会降低适合度以至于失去繁殖的权利,以此来达到打击犯罪的结果。
这可能就是良心的形成吧。
人类的良心及其灵活的适应能力究竟如何?如果一个人的良心的力量过于“强大”,那么显然不可能会完成上面这种充满张力的自我调适。但是,如果拥有一颗“有弹性”的良心,人们就能够根据自己所面对的环境,适当地调整自己遵守道德规则的程度。
“双标”的学术解释(笑)。
当某个人陷入困境的时候,他过往的慷慨行为可以为他带来回报——别人会帮助他。这种来自他人的紧急援助的力度取决于他给予他人的食物的数量,同时,如果人们认识到,他平时在给予他人帮助时,这种给予行为也给他自己造成了伤害,总之,从声誉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可能一直存在着一种显著的慷慨倾向,它源于认识并对他人的需要做出反应的能力。
那么,从声誉选择理论的角度去看,是不是良心的形成只是人类为了活下去而得出的进化方向呢?
声誉选择是一种双向选择,就像雌孔雀和雄孔雀都通过有吸引力的尾羽来展示自己的适合度,雄孔雀会选择最漂亮的雌孔雀,而雌孔雀也会按相同的标准选择雄孔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性选择的力量将会变得更加强大,这是因为选择双方同时都显示了超强的适合度,并选中了对方。
所以要相信人类的繁衍方向啊(笑)。
也就是说,人类的性选择是双向的,在此之上,会同时参考一个人声誉,也即,两性都在向对方的偏好发展,保留基因并充盈基因库。所以不要太过担心,8000代的更迭,不需要一个人的杞人忧天(笑)。
无论是搭便车者的基因,还是利他主义者的基因,都能够共存于同一个基因库,并能够很好地得到表达的原因,甚至连地痞恶霸型搭便车者的基因也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它们带来了非常有用的竞争力量;利他主义基因则能够通过我们讨论过的声誉收益以及其他补偿和机制得到补偿。
给人类打上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平等主义标签的,正是那些有能力“禁止”和惩罚令人痛恨的阿尔法型搭便车者的“政治性联盟”。这种“政治性联盟”的出现影响极其深远,因为从演化的角度来看,它不仅使能够自我控制的人获得了一种“保险”或“奖赏”,而且自此之后,人类社会特有的抑制搭便车者的机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了。
竞争的力量。基因库需要丰富的基因和各异的表达,辨证地看待搭便车基因。说不定很多乱世枭雄就是阿尔法地痞恶霸型搭便车者呢?实际上他们有可能有很高的领导能力,不用过于担心,当恶霸基因被过渡表达,会有群体来负责推翻他。
我们人类拥有强大的文化学习能力,这不仅表现在我们一生中能够学会很多东西,更加表现在,我们天生就能够在很小的年纪学会一系列特定的事物或技能。例如,学会自己的母语、帮助有需要的他人,“不平等厌恶”等等。所有这些,使我们有机会去塑造社会,让它往某个方向发展,而不是往别的方向发展。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地球上现存的那些作为“晚更新适应者”的狩猎-采集群体的日常生活,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文化中心已经放到了促进合作上来,或者说,他们一直在用言辞各行动区操纵、调整、激发人们的利他主义倾向,以此来确保合作成果。
所以说,良心,也就是利他主义的倾向性选择,都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导向性选择,也就是在大部分没有物质缺乏的时间里,促进合作能使群体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就鼓励并选择这种主义的基因表达。充满智慧的选择,但确实也让我有些唏嘘,无论做什么选择,也只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罢了,这样看来,道德也仅仅是进化路上的一个优选而已,并不是多么高尚的东西,是利他主义的倾向性表达。或者说,它好,它有益,但它并不高尚。
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可能还在收容来自某个发生了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的灾民,到明天,这个国家的某个人就可能被指控犯下了种族灭绝或者其他极其严重的罪行。这是因为,我们的潜在的同情心和利他主义倾向是相对温和的,在面临我们从人属和黑猩猩属的共同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其他(非亲社会的)心理倾向的竞争的时候,它们相形见绌。
无论如何,利己倾向一直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中,这不是耻辱,没必要因为当今被充分强调和内化的“良心”和“道德”而否认这种存在。利他主义更利于合作,利于社会发展,所以被进化方向选择,但自私的基因仍存在于基因库。
现代媒体(包括互联网)和宗教组织既可以帮助我们团结起来,也可能令我们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中(出现后面这种结果是因为它们都可以与种族中的主义和仇外心理结合起来)。
所以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商业和政治手段(笑)。
现代人类的基本的政治倾向源于黑猩猩属和人属的共同祖先,他们的群体中存在着等级结构,那些有进取心的、贪婪的阿尔法型雄性,通过强有力的干预抑制了群体内部的冲突,并且因而同时被人赞赏和怨恨。
因此,我们的本性决定了,在面对自上而下的权利的时候,我们会产生矛盾心态。我们既善于压制领导者,同时也乐于感激和赞颂领导者——当他们的指挥和控制被我们认定为得体或必要的时候,或者当他们成功地树立了慷慨大方的形象的时候。
首先,我个人宣布对喜欢吹嘘某些领导的人单方面和解(笑),我认识到,他们的表现也仅仅是人族表现的一面,而我本人显然更容易表露另一面。
其次,求求这些人想想,① 你们吹嘘和佩服的到底是这个人本身还是他的行为或指令?② 如果是行为或指令,那么使你吹嘘的,到底是行为本身走在正确的道路,还是你觉得这行为在走向正确的道路?③ 如果你觉得正确,那么是什么让你认为自己的认为就是正确的呢?
其实类似的想法我早就有了,至今也仍然有这样的想法。我认为这些人仅仅是在通过对这些公众人物的肯定来渲染自己的思想正确。每个人都可以认为自己最对,大可不必如此冠冕堂皇,承认自恋就这么难吗(笑)。
所以在我本人觉得对方自大自恋的同时,是不是这种想法本身也是一个过于自我的想法呢?
好哲学哦。我是谁而谁又是我?
果然以我之渺小,不足以谈论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方向,因为我只是自然选择方向上的一个标量而已。以后尽量少谈或不谈过于虚无缥缈的国家或人类发展话题吧(虽然我本来也几乎不谈)。
结论大概是——可以发表观点,但要承认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