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在假期聚会中提升社交技能

147|在假期聚会中提升社交技能

Dr. 魏

2018-02-12

147|在假期聚会中提升社交技能

Dr.魏亲述

Dr. 魏

春节大人聚会,怎样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得开心?

过年了,你一定会走亲访友,带娃聚会吧。大人们在一起,聊家常说八卦,打麻将玩扑克,那孩子呢,怎样让孩子们也能融洽快乐地在一起玩耍呢?你有可能遇到下面几种情形,我来说说自己的办法,给你一点参考。

1.去别人家玩,孩子不知道怎样融入其他小朋友

你带着孩子去走亲戚,发现表哥表姐已经先到了,他们的孩子也在,已经热乎地玩在一起了。你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加入游戏,他跃跃欲试,却又不敢上前,他跟那些孩子不熟悉。这时候你怎么办呢?

我总是说,父母要给孩子搭脚手架。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搭两种脚手架。一个是语言。你教孩子怎样说,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你拉着孩子的手,带他走到小朋友们面前,教他:“你跟哥哥姐姐说,‘我可以跟你们一起玩吗?’”

不过,孩子们的语言有可能跟你也不一样,他们不一定会认真地回答“可以,来吧”。 那么,你还可以用上一个脚手架——行为。你可以选择用实际行动帮助孩子加入先前小伙伴的游戏。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妈妈就是这样做的,我特别佩服她。那是在一个小公园,几个孩子爬在一块大石头上,玩“开公交车”的游戏。上车,爬上石头;下车,再从石头上爬下来。这位妈妈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过来,小男孩也想玩这个游戏,但不知道怎么加入。

妈妈拉着小男孩的手,跟那个当“司机”的孩子说:“让我们也来玩好吗?” “司机”拦住他们,说:“刷卡。”小男孩一看自己被拦住,就往后退。

妈妈笑了,在“司机”的胳膊上按了一下,说“嘀”。“司机”就把胳膊放下,妈妈带着小男孩“上车”去了。接下来,小男孩很快可以自己去“刷卡”,上车下车,玩得满头大汗。

你看,孩子可能不太会识别其他小朋友的社交信号,妈妈来帮助他识别、反馈,孩子有了模仿的榜样,就更有信心了。

2.小朋友来你家,你的孩子不肯分享玩具

朋友带娃来你家做客,你赶紧招呼客人,让自家孩子的积木拿出来,给朋友的孩子玩。谁知道你家孩子一下子把积木抢走,大喊着:“不给他玩!”你赶紧教育孩子“要分享”,孩子却嚷嚷“就不分享”,这情况挺尴尬的。

如果你没有跟孩子打招呼,就把他的东西给别人使用,那这是你的不对了,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物权意识。实际上,孩子的物权意识越强,他越愿意分享。

物权意识是什么呢?就是对一件物品的所有权的理解。比如孩子知道家里的哪些东西属于爸爸妈妈,哪些东西属于自己。如果他知道,这个玩具是我的,我借给你玩,不等于它就变成你的,它最后还会回到我的手上。他对自己的玩具有安全感,会更愿意分享。

所以,我建议你提前做好准备。知道有小朋友要来做客,先跟孩子商量好,问问哪些玩具他愿意跟别的小朋友分享,哪些玩具是他特别喜欢不愿意分享的。你可以用两个不同的玩具箱装这两类玩具,做好区分,客人来的时候,拿出可以分享的玩具箱,就不会尴尬啦。

当然,你可以有意启发孩子“分享”的意识,从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开始,让孩子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问问孩子:“小朋友刚来我们家,不太熟悉,这时他可能是什么感受?”孩子也许能够推己及人,说:“他有点儿害怕。我去别人家的时候,刚开始就害怕。”

那你可以进一步问:“是啊,那你觉得可以怎么办呢?”孩子可能说:“我陪他玩,我跟他一起玩小汽车。”这个步骤重在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分享玩具,说不定孩子还有其他跟小朋友玩耍的办法呢!

3.一不留神,就听到有孩子哇哇大哭

你看着孩子们一起玩得开心,“嘀嘀呜呜”开小汽车,就放心地跟朋友聊天去了。可没到三分钟,就听到孩子的哭声。过去一看,一个孩子哇哇哭,另一个孩子气得脸红脖子粗。

这种情况下,人们容易犯三种错误:一个是“好面子”,有可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批评自己孩子一顿;第二个是先批评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为什么不让着弟弟”;第三个是批评没哭的那个孩子,“你看你,把人家惹哭了吧?”

但你仔细想想,哭的孩子不一定吃亏,抢东西的孩子也未必一开始就无理;总要求“大的让小的”,会让小的孩子洋洋自得,也会让大的孩子感到委屈。

怎么办呢?你首先需要引导孩子体察自己的情绪,并体会到别人的情绪。这一步非常重要,当孩子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情绪才会平复,接下来才能够更好地思考。有些大人急急忙忙地问:“你们俩怎么回事?说!怎么回事?”可当孩子被情绪控制的时候,他没办法理智地回顾刚才的事件。

只有等孩子们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才能够带着他们回顾事件的过程。比如:

“他抢我的小汽车。” 

“小汽车是我的。” 

“你说好借给我玩的。” 

“但你一直玩一直玩,我想玩的时候,你也不还给我。”

待“真相大白”,你就可以鼓励孩子们想一想解决方案:“争抢玩具,结果大家都不高兴。有没有更多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玩自己想玩的玩具啊?”

让孩子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而不是大人用权威的方式强制孩子执行。小朋友们一起玩,产生争执和冲突是正常的。你可以趁机引导孩子学习和练习社会交往能力。

4.孩子总是被欺负

你可能想问,孩子怎么能想出办法,解决冲突呢?是的,孩子不是天生就会,需要靠你平时培养。无论是孩子总被欺负,还是孩子总爱打人,你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他恰当的社会交往方式。

对于总是被欺负的孩子,我经常会用爱贝睿家长教练解慧超教我的方法。这个方法很好记,我总结成“先抗议,再提议”。

抗议,你肯定明白,如果别人的行为让你不舒服,你就得说出来。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太够,常常一着急就哭,哭也是一种技巧,能引起大人的注意,但还不够。你要教孩子用语言抗议,告诉对方这个行为不能被接受:“你不能抢我的东西。”

那么,提议又是什么意思呢?提议就是提出一些办法,解决当前的冲突。比如可以提议轮流:“我们轮流玩,1分钟之后给你玩。”;也可以提议交换:“你先玩这个翻斗车吧。”;还可以提出协商:“你还想玩什么呢?这里还有......”

当然了,孩子要练习这套抗议提议的方法,需要时间,不可能你教一下孩子就学会了。不要埋怨孩子胆子小,也不要直接冲出去当孩子的代言人。还是那个方法,给孩子搭脚手架,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搭个台阶,当孩子掌握的时候就把台阶撤掉。

5.孩子欺负别人

如果你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一会儿一个孩子来找你说“阿姨,他打我”,一会儿又一个孩子来找你告状“阿姨,他推我”,你也挺闹心,是吧。

孩子为什么容易“动手不动口”呢?你知道的,人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思维、自我控制,而孩子的前额叶远远没有发育成熟,不能像大人那样“深思熟虑”,他们的行为容易冲动。而且,孩子语言能力有限,说不清楚就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

孩子攻击别人,可能是因为他的情绪和欲望表达没有受到抑制,直接就用动作表达出来了。比如他想要一个玩具,别人不给,他就直接抢。如果对方跟他抢,他就生气,又抓又推。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教他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和需求,并学会弹性思考,如果受到挫折可以想出替代方案。

还用抢玩具举例,你不要只顾着批评和指责,而是跟他一起回顾事件,帮助他梳理问题所在,然后跟他一起想解决办法。“刚才你很想玩小汽车,是吧?你想一想,除了抢,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可以跟他轮流玩,还可以怎么样?”

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再请他跟对方道歉。道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友好。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个孩子说“他推我”,另一个孩子说“我们闹着玩的”,很有可能是原本两个孩子在打打闹闹,后来一个孩子不想闹了要退出游戏,另一个孩子没有察觉,继续闹。所以“打人”的孩子也委屈。

这里涉及打闹游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情绪的解码和编码。也就是说,怎样让别人了解自己当前的情绪和意愿,怎样了解和识别别人的情绪信号。孩子们正是在打闹的过程中练习这项技能的。

如果你想帮助他们的话,可以提前帮他们定一个“停止”信号,比如一个人说“苹果”,其他人就不要再闹他。但不要用“不要”或是“停止”这类词,因为这些词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就会出现,容易被忽视。

第69期思考题

Dr. 魏

以上就是你带娃聚会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意外”,其实,你都可以把这些意外当成培养孩子社会技能的好机会,孩子也会在冲突和挫折中学会成长。今天的思考题是,春节带孩子走亲访友,你有什么小绝招,帮助孩子克服认生呢?快来留言吧!

最后,祝所有的大人和孩子春节快快乐乐,所有人喜气洋洋。

第68期金牌家长:@小柯

上期的思考题是谈谈你打算怎么战胜社会偏见,这期金牌家长我颁给 @小柯。

他说战胜社会偏见,他的想法是:首先,用科学的角度去阐述一件事情,而不是人云亦云。比如说从理论或者偏见的历史背景来说明。 其次,用行动来证明,社会偏见的谬误。比如说,让孩子亲自体验来打破传统观念。最后,找到反例来说明,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别人的认知不一定正确。

你可能感兴趣的:(147|在假期聚会中提升社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