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口号,更是行动——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

早两天参加了工作协会组织的庆祝党建100周年主题观影活动,电影名字叫《中国医生》。

电影以武汉抗疫作为背景,讲述的是金银潭医院院长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协同广东援鄂医生和上海援鄂医生共同抗疫的真实改编故事。

影片有几个角色,我觉得特别有共鸣,会比较打动我,观影过程中有泪点,然后某些节点我也落泪了。

第一个是,金银潭医院院长。一个脚一直痛,一直奔波在第一线,面对种种艰难着急却坚持不退缩。在他摔下楼梯那一刻,我就希望有人可以发现他的渐冻症。影片最后也没交代他的病情会怎样,我还是希望他能坚持到医术昌明到能够治好的那天。

第二个是,广东援鄂医生陶峻。也许是广东人,有点同乡情结,会比较关注这个角色。虽然剧中他的广东话完全不准确,甚至可以说粤语讲得很烂,一起观看的人都笑场了。他急进,见不得别人反应迟钝、慢慢吞吞,他会积极救人,即使其他人不太赞同他的激进手段,他也会积极尝试,只为给病人带去生的希望。他会鼓励病人,让病人有期待。

第三个是,上海援鄂医生的妻子。丈夫准备援鄂,妻子的担心溢于言表。她没有将担心化为阻止的语言,只是默默的支持丈夫的决定。即使只有几个镜头,即使没有名字,却刻画出一个在大是大非面前大度支持丈夫决定的贤惠善良的妻子形象。在人心惶惶的时候,她的暖,打动人心。

第四个是,上海援鄂医生吴晨光。他性格内敛,默默在重症室救助病人。在接到通知告诉他要援鄂,默默的接受当天夜晚出发,肯定的告诉家人自己要去。在医院条件不足的时候却也坚定的以救人为己任,他甚至悲观的写好了遗书,却没想过退缩,这是一个好医生。

第五个是病人张伯。在病情最严峻的时候,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被裹上刻着奠字的黄色尸袋,一次次的失望到最终自己病情加剧的绝望。在陶峻医生救护自己,有所好转的心安,以为可以出院的喜悦,到突如其来的死亡……让人深刻的体会到当时疫情传染之初的无力感……

第六个是死者阿婆的孙子。一个肯捐出遗体作医学研究的市民,一个在传统入土为安观念和让更多人得到救助观念冲突时、在痛苦中选择了大爱的武汉市民……这是中国人民的一个缩影,在冲突之初即使会有犹豫,但最终绝对坚定选择大爱、选择跟党走、坚信党!

这些是电影中我喜欢的角色,其他人物也挺好,但这些最打动我。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行动!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酿造了很多家庭悲剧,但,我们坚定地全民抗疫,相互扶持。我们无所畏惧,我们有中国力量,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凝聚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只是口号,更是行动——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