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为什么这么辉煌,地理功不可没!

这几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就是“地理决定历史”,尤其是近期中原大地汪洋千里,直接让人想到古时黄河不断改道,摧毁古人家园,以至于古开封埋在今开封地下数米,至于传说中的夏朝,更是被冲得无影无踪,好歹还有殷商留下,在安阳成功躲避了洪水,给后人留下了伟大的甲骨文。

历史和地理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跳出传统视角看待历史,总会有些重要的收获。近些年来,历史和地理的相结合,给大家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历史空间,也提供了一个跳出政治、经济、文化视角下的历史解读视角。

《中唐时期的空间想象:地理学、制图学与文学》就是这样一本学科交叉融合的书籍,乍一看书名,感觉比较小众,但是仔细一翻,一种磅礴大气扑面而来。为什么选择中唐而不是盛唐,这里其实蕴含了作者对中国历史转折点的惋惜与惆怅。盛唐时,万邦来潮,地理学或者制图,描绘的山川形胜有种“猎奇”的味道,地理学意识尚未浓烈,但是在中唐,尤其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出现藩镇割据、帝国边缘领土丧失等现实冲击,制图,在法理或者说政治层面展现名义上的大一统,就成了一种现实需要。

借曾担任宰相的李吉甫所言,制图的作用是“成当今之务,树将来之势”,可以屈就隐忍现实,不要里子,但是面子还是需要的。所以,也就很容易理解玄、肃、代、德、顺、宪宗6朝元老贾耽制作《华夷图》的良苦用心。后人根据残本推测,这应该是一幅亚洲地图,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天宝年间的“领土MAX”,只可惜,没有后来了。

当然,这种地理意识不是横空出现的,而是经过前人不断地积累,尤其是在最鼎盛时期,边塞诗人们在西域等内亚地区或行军或为官,写了《凉州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名篇,通过脍炙人口的文字,加深着世人对边疆的情感,也成为后世情感认同的一种凭证。

所以在中唐,地理学与文学书写是相互印证和彼此成就的。当时的朝廷很多时候被宦官把控,很多著名的诗人如韩语柳宗元都有不如意甚至贬官流放的时候,中国的文人讲究入世与出世,仕途不如意总愿意寄情山水游目骋怀,为文学留下了诗歌和游记,更为地理学和制图留下了宝贵的文学文献。

比如著名的《捕蛇者说》,开篇就是“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把永州山水的险恶展现得活灵活现。还有白居易、元稹等人,很多诗歌和文章,不是诞生在南方,就是诞生在南方之南的南荒,这些都是帝国的边缘,直到近代才完完全全融入到中华的主流当中,如果没有文人雅客的记载,我们更难具体体会到对国家情感的血肉联系。

文学往往细致入微,能见微知著,感受到创作当时的时代风云,《中唐时期的空间想象》是一本奇妙的书,浪漫充满了激情,严肃中又展现了逻辑的严密。古人讲究诗言志,言自己的志是一种独特的表达,但要达到像杜甫那样“诗史”的程度,之前挺难的,但在细微的研究下,我们的思维通过诗歌,触达到时代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幸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诗为什么这么辉煌,地理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