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证道

王阳明最后将他所悟到的那些道理,其实最后用四句话表达了出来,其实也就是致良知,而那四句话也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在我们之前学习孟子的时候,以及学习孔子,我们都说儒家的主要理义都是性本善的,这个道统,其实,是建立在人性是本善的这样的情况下基础之上而说的,此外,还有三种,那就是性本恶,无善无恶,以及有善有恶,最后,经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发现,人性是本恶的,但是我们就是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与教育,而这也逐渐的演变成了法律严刑峻法,这就像是把人物化了,所以性本恶是存在问题的,而无善无恶,就像是环境绝对论,就是说我们人的本性完全是由于后天的影响所导致的,直接由于环境的影响就变成了善于不善,我们人也就丧失了那种可能性以及自主性了,有善有恶也像是是先天决定论,所以最后我们便西,我们就知道人的本性本性,其实是性本善的。

那么在王阳明他所总结出来的这四句话,他最开始说的却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也就是无善无恶才是我们人最初的样子,很多人都可能会有一个疑惑,可能他就违背了儒家一直以来所讲的性本善,其实并不是的,其实,当一个婴儿诞生下来的时候,她的心才是那个最纯洁的,也就是一个这样的赤子之心,但是他与告子那里所讲到的无善无恶,是不同的,因为告辞所说的无善无恶是更加的本能的,而王阳明所说的心之体,你就与他不相同。

而之后有善有恶,就是我们的意动,这个时候很多人还会产生疑惑,既然我们的本心已经是无善无恶的,那么之后,我们所有产生的东西都应该是无善无恶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无善无恶,其实是一个因然,但是最后我们心中的那个镜子上面是充满锈迹斑斑的,是有很多的污垢的,而这也就是实质,实际上体现出来的,而这也就是有善有恶的,这也就是实然,因为我们会在外界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的影响,都会表现出有善有恶。比如说一朵玫瑰花吧,当我们看见他的时候,就感觉到她长的很美,也可以闻到它的香气,这也就是我们的感知,而我们很喜欢她,这也就是我们的一栋,而很多小孩子或者很多人可能就会想把这个玫瑰花摘下来送给某些人,或者说自己留着,而这个时候,也有很多人回去想一下,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第三句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我们可能会想到,如果我们把玫瑰花摘下来的时候,玫瑰花就会失去他的生命,之后,玫瑰花就会失去它的芬芳与价值,其实这个时候也就是我们去思辨,去知善知恶的过程,而这也就是良知所驱使的,这也就是良知的作用,当然,这是我们常人所想到的。

最后,我们为善去恶就是格物,这个格物最后隔的就是事物的本质,而我们也就是需要把我们心中的那个镜子,那些杂志以及锈迹斑斑的东西,要将它们抹去,这也就是去恶,而我们也就需要不断的去向善,所以最后可恶就是一个向善的过程,而最后格物最后得到的事物的本质,其实是我们所讲的心之体,也就是根本的根本,也就是无善无恶的,其实无善无恶就是一个去至善的过程,这也是最为本质的,所以王阳明所讲的,因为我们之前所说的,无论是先秦儒家还是之后衍生出来的如家,他们的毅力都是相通的,都是一脉相传的,并且王阳明一直在他们的基础之上,仿佛更加的升华了一般,但他们最为根本的东西都是存在的。

其实王阳明所讲的这些是剑修与顿悟是并存的,因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这也就是一个顿悟,而之后我还要明所说的一系列的过程,比如说知善知恶是良知或是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些都是一个不断的渐修的过程,这也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需要不断的剑修的那一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泉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