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子与石磨

当你走进"东北农耕文化博物馆",就会被院子里的石磨,石碾,碌碡,掍子,墩轱辘子等石质器具所吸引,那些镌刻着过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会把你拉到了从前农村的记忆中,感受浓浓的乡味。






碾子乡味浓

碾子是用人力或畜力把高梁,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把米碾成碎成碴子或面粉的石制工具。

过去北方大部分地区麦子,玉米等粮食碾碎加工时使用的石碾子。

石碾子由长约70厘米,直径约60厘米的圆柱形碾砣子(也称碾滚子)和承载的直径约170厘米的碾盘构成。碾盘架在石头或土坯等搭成的台子上。为了使碾砣滚动的不从碾盘上掉下来。碾砣以两个轴与围着它的碾架(方木框)连接。碾架外端作推碾的手柄或绑套牲畜的杆儿,里端与。立在碾盘中心的轴杆连接。






30年前,家家户户都要磨米磨面,碾房里变得异常拥挤,头天晚上要去占碾子,所胃占碾子无非是用一把扫帚放到碾盘上,碾盘上如果己径有把破旧扫帚,表示己经有个人提前占下了碾子。磨面使用生产队的毛驴,磨面之前用一块厚布把毛驴的眼睛蒙上。用小米去

磨面,先磨的小米被均匀撒在碾盘上,在沉重的碾砣和碾盘摩擦中,碾碎了那些黄乎乎的小米。再用细筛下来,转几圈,梆梆敲几下,小米碴倒在碾盘上继续磨直到变成小米面。

磨玉米面时,碾盘上那些黄澄澄的玉米,一半变成玉米碴,另一半变成玉米面儿。后来电动化的米面加工厂代替了石碾子,碾子都拆卸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碾子与石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