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如何在欲望社会中低欲望地活着,找回快乐?

之前网络上有一个词很火,叫“内卷”,“内卷”说白了其实就是内耗,本质上是一种非激励的竞争,重复做着无意义的事情。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有人在电影院里看不到,于是站起来看电影。

别人觉得这个站起来的人可能看到更多,站起来视线更好,于是也站起来,接着后面有更多的人站起来,到最后全部的人都站起来。

但其实,坐着看电影不但能看到还舒服,为什么要让自己站起来看电影呢?

只是因为大家都在做这件事,所以哪怕知道做了没结果,但还是勉强让自己做了。

因此,内卷现象更多是低层次的激烈竞争,这种行为并不能让事物的本质进化到更高的阶段。

与其内卷消耗自己,让自己对生活的满意度大幅下降,还不如逃离,找回生活的快乐。

无独有偶,《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本书也说到:在欲望社会中低欲望地活着,反而活得更舒展、更快乐。

[图片上传失败...(image-59127c-1665988348332)]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这是一本关心你在欲望膨胀的时代里,活得好不好,累不累的书籍。

索尔·贝娄是197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三次斩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他用文学思考重要的问题,意图“在现代思想的废墟下重新发现世界的神奇”。

[图片上传失败...(image-df895e-1665988348332)]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写的是舅舅贝恩和肯尼斯的故事,舅舅是一个天才植物学家,终生沉醉于植物研究,他所有的天赋和时间都放在植物研究上,以致于,舅舅在其他方面比较“小白”。

例如在生活上,舅舅不懂得如何去维系人情世故,也不懂得如何去应付女人,而我(肯尼斯)就很自然地成了舅舅的私人助理,照顾他的生活和处理日常琐事。

那么,肯尼斯为什么要当舅舅的私人助理呢?

事实上,肯尼斯的父亲是反对他跟着舅舅的,因为他父亲和舅舅是完全两个极端的存在,而肯尼斯选择跟着舅舅,其实潜意识里是赞同了舅舅的人生。

舅舅和父亲在对待爱情上是不同的,或者说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态度。

[图片上传失败...(image-fbbadd-1665988348332)]

父亲是情场浪子,虽然有妻子也有孩子(肯尼斯),但他依然在外面有着无数的女友和前女友。

父亲长得高大帅气,正是很多女人向往的梦中情人,而父亲深谙如何在这些女人面前展示魅力,让她们对自己产生崇拜之心。

父亲对自己这样的做法自以为豪,还想着把这种思想传递给肯尼斯:

“现在来设想一下,你所拥有的不是拿破仑的军队,而是你的女人们,不是耶拿而是你的卧室,不是大炮而是你知道的那玩意儿——这样你就能开始以一种更为真实的眼光来看待爸爸的生活了。”

对此,肯尼斯是不屑的,他更喜欢舅舅对待爱情的态度。

舅舅在第一任妻子死后借着公务满世界旅行(被当做专家请到世界各地做报告)。

后来,他与第二任妻子结婚时,却发现当初的一见钟情全部都是女方精心设计的,对方仅仅是想通过他作为跳板,进入上流社会罢了。

舅舅对此很介意,虽然他对爱情有点木讷,但他还是很渴望纯粹的爱情。

经历过一次次栽在女人手里,被女人戏耍之后,舅舅心碎生气又无奈,之后更是逃到了北极去研究苔藓。

而肯尼斯在爱情上更倾向于舅舅这样的,他和一个女人有孩子,但这个女人却不想和他结婚。

他的父亲觉得他很可笑,连个女人都拿不下;而他的舅舅却会理解他,安慰他说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舅舅也觉得:和女人相处比搞研究难多了。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在欲望社会中低欲望地活着,反而活得更舒展、更快乐。”

而舅舅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他逃到了北极地带,和植物呆着去了。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94e47-1665988348331)]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写的是一个人与欲望时代保持距离,反而过得更充实的美妙故事。

这个时代的心碎同样和欲望有关,也可以说,心碎就是欲望,心碎的时候,人更敏感,更复杂,也更容易打开自己。

翻开本书,在欲望社会中,找回生活的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如何在欲望社会中低欲望地活着,找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