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痛苦便是无聊|每天读读叔本华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叔本华

在叔本华的理论里,人们努力消除痛苦,结果不过是改变了痛苦的形式。其实,痛苦依然存在。也就是说,当你成功地消除了一种形式的痛苦,即刻会有更多种类的痛苦扑面而来。当痛苦找不到出路时,无聊便会出现,于是,人们便开始想方设法去消除这种无聊带来的空虚感。

某富豪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挥金如土,期望以此获得满足感,可是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快乐,甚至觉得更加空虚,他更害怕一个人待着,此时,他异常怀念那段打拼的岁月。他家境贫寒,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打工的日子是艰辛的,有时一个馒头就解决了他一日三餐,他租住着潮湿的地下室,为了省钱,常常很早就起来,跑步去上班。看着万家灯火,他时常感叹人生,他总想着,如果有钱了,就一定要买一套大房子。为了能过上理想中的生活,他拼命压榨自己的时间,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再累他也咬牙坚持着,他也想过放弃,随便找个轻松点的工作过活,可是想着即将到来的幸福生活,最终,他没有放弃。在条件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

他终于过上了曾经向往的生活,可是,他渐渐地发现,有钱人的生活不一定就丰富多彩,反而很无聊,比如无聊却又推脱不掉的聚会……看着那些“虚伪”的面孔,他也越来越疲于应对。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在叔本华看来,人是依靠生存的欲望冲动而活着,然而,这种欲望本就是不满足与匮乏感,结局一定是痛苦。在意志的支配与奴役下,人生来就是痛苦的。就如叔本华所说:“人由意志产生意欲,由意欲产生动机,由动机产生活动……人在意志的支配和奴役下无时无刻不在忙忙碌碌地试图寻找些什么,但每一次寻找的结局无不发现自己原是与空洞同在,最后终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剧,而世界的内容却全是痛苦。”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再去反省人生,你会发现,人生不过如此,除了失望还是失望。人的一生有喜有悲,但无人觉得人生不值得一活,的确,只有活着,才能真切感知这个世界。这也是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虽然穷困潦倒,生活无比艰辛,但依然努力、坚强地活着的原因。

叔本华认为,一切生命,在本质上皆为痛苦。换句话讲,当你的一切欲望轻易得到满足,那么无聊就会乘虚而入。一个人的存在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人们会因欲望的无法实现而痛苦,又会因为欲望的实现而感到无聊,在痛苦与无聊间摇摆,直至被遗忘。

很多时候我们当时感觉到痛苦,事后想想,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就比如说高考,我们都经历过,高考临近,崩溃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家长,所有参与高考的人都将高考视为折磨,可是高考过后,以至于多年过去,回忆起来,反而觉得那时候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享受。

对于叔本华的痛苦论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很多人更愿意相信人生是美好的,更喜欢期许自己一个美好的,可以支撑自己活下去的信心,可结果往往是,活下去了,但痛苦并没有消失或是减轻。人生并不复杂,敞开心扉你会发现,一切烦恼、忧愁不过是一生中一段小小的插曲,是你终其所有也无法改变的。

从本质上理解痛苦

人类痛苦的根源,归根究底除了欲望就是情感、生死。人类贪婪、自私的弱点使其精神上备受折磨,不知足,所以便陷入了无止境的痛苦。我们的生命中有人进驻,就会有人离开,我们无法阻止亲人、爱人的离去,于是总是被孤独与惶恐包围着。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即便是以各种方式研制长生不老药的古代帝王也在所难逃。

有一位自小修行的大师,一路行善积德。可是,他的母亲却得了重病,此时,他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面对与病魔作斗争的母亲,虽有心替母受苦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邻居说:“你看你积了那么多功德,还是救不了你母亲。”他听了也只是淡淡一笑。大师安静地陪着母亲,直至去世。痛苦的本质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尤其是死亡带来的痛苦,面对死亡,叔本华表现得极为淡然,他说:“我能忍受不久就会被小虫吃光身体的想法,但一想到哲学教授会咬烂我的哲学,就令我不寒而栗。”

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自己不愿意却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在叔本华的理念里,人生是痛苦的,而且这些痛苦与磨难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的,即便你避开了现在的痛苦,也会有其他痛苦等着你。叔本华终其一生没有结婚,无子女,叔本华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类的一切行为只不过进一步催化了痛苦,即便是幸福,也是转瞬即逝。

既然痛苦的发生是必然的,那么就要学着接受,人生短短几十年,大多数被痛苦与无聊占据,当你知道痛苦避无可避,那么,之后再大的痛苦也能从容面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不是痛苦便是无聊|每天读读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