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想独自一人,我只是不想被打扰。”--奥黛丽.赫本
我一直以为,内向和外向是个伪命题,每个人都是内向和外向的混合体,不过是什么时候表现出哪一种罢了,也许我是错的,内向和外向真的是不同的分类,只不过,内向的人多一点,而很多内向的人为了合群,努力在扮演外向的人。
大家都觉得内向不合群,内向的人有时也觉得和人相处真的好累,但其实内向一点儿,没什么不好的,没必要那么累地去迎合别人,扮演外向。
看到过一句话:合群,是平凡的开始,独行,是拔尖的开端。
《内向一点儿,不好吗?》这本书,就告诉我们:内向的人也可以不讨好、不从众、不迎合,认可自己,活得酣畅淋漓。
这本书的作者帕特里克.金本身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不合群的人,在多年的焦虑、暴食、懈怠与挣扎后,顿悟了,提出了“社交电池”的概念,打造了一套内向人适用的社交秘籍,据说修炼后可以做到“按需社交,社交升级。”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灵魂万里挑一。
内向者往往拥有一颗温柔而有趣的内心,社交却是共同的痛,作者在书中分析了内向和外向的区别,给内向者找到了优势所在,和处理社交的方法和技巧,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了解内向,理解接纳
“偏见,象一座大山”
性格木讷、不合群、没趣儿、发展不好等等,都在压在内向者身上的大山。
一直以来,大家好象对内向都有很大的偏见,就连内向者自己也都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内向儿点,真的没什么不好。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内向的名人,比尔.盖茨,亚伯拉罕.林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圣圣雄甘地,奥黛丽.赫本,史蒂夫.乔布斯,以及沃伦.巴菲特---这些人都是内向的名人,是不是让你对内向有点改观呢?
兰妮博士在《内向者优势》里提到:内向者一般喜欢享受独处时光、关心深交的朋友,这些人正是因为他们内向的性格,才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那么什么是内向者呢?
“内向者”和“外向者”一词是在20世纪20年代被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命名的,他说内向型是一种心理模式,在这种模式里,个体认为自己真实的内在最重要。
也就是说内向者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而不是热衷于从外部环境获得刺激,他们不介意独处,喜欢深度思考,不喜欢闲聊。
如何区别内向者和外向者呢?基线觉醒。
内向者的大脑拥有较高水平的基线觉醒,也就是说如果把大脑想象成一台发电机,内向者的功率比较大,外向者的功率比较小,同等水平,内向者的消耗就会比外向者大,所以过多的社交里,内向者会首先感觉疲惫。
所以,大家会认为内向者不善交际,内向者自己也会感觉自己对社交有种不喜,甚至恐惧。
其实,内向者是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的,首先接纳自己做为一个内向者的事实,了解自己的优势,发挥好他,做一个快乐的内向宝宝,而不是去伪装成一个活跃的外向者,毕竟耗能方式是不同的,不必为难自己。
二、内向者的优势
外向者之所以看起来擅于交际,不只是因为他们的基线觉醒水平低,社会消耗的能量少,更是他补充能量的方式,也与内向者不同,能量补充来自外界的刺激。
而内向者不同,他们的充电方式是独处,社交对于他们来说是纯耗能的活动,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不喜欢社交的原因。
内向者的快乐,自给自足
外向者需要从外界环境也就是从人群和活动中获得刺激、汲取能量,而内向者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补充能量。
内向者似乎永远不会因为独处而感到无聊,他们总是有很多事要做,内心十分的充实,不依赖别人就能感到快乐,这可能也是他们喜欢躲开别人的原因,与其和他人一起消磨时光,不如自己享受快乐安宁。
内视与自省
内向者,比较在乎自己的内心,也就更擅于内视与自省,他们喜欢深思,所以在思考问题和适应环境上,比外向者做的更好。
深度思考是种力量,也许内向者给人以敏感的表现,但也就是敏感这个特点,让他们非常适合观察别人,甚至是引导别人。
静得下心,更高产
内向者擅于深度思考,这就让他们更懂得观察和分析,更适合做一些长期的、深度的工作,能从自己内心获得能量,也使他们能静下心,深入去完成、完善一件事。
相较于团队合作,内向者更喜欢单打独斗,这可以让他们更能集中精力、沉浸在工作中。
所以,科技的进步更偏爱高效、高产的内向者。
深度联结、可靠关系
内向者不喜交际,但不代表内向者就一定孤僻,他们喜欢聆听,是很好的倾听者,他们倾向于一次和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人交流,这往往让他们能和人建立起更深度的关系。
关系有时不是以数量来计数的,内向者更喜欢的小团体聚会和深入的聊天更能建立可靠的关系。
作为一个内向者,不需要为自己是内向者而自卑,内向也可以是一种优势,只有真正的了解和接纳自己内向者的属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成为一个快乐的BABY。
三、用好社交电池,学会能量管理
人做事情是需要能量的,而人每天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在所有效量管理类书籍里,你可能都能看到这一点,效能管理达人们推荐我们,合理的安排能量的使用,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内向者管理自己的社交能量。
本书的作者就提出了“社交电池”的概念,学会能量管理,用好社交电池,社恐也能变社交达人。
学会社交技巧、合理使用能量
提问:被人问很累,不妨我们化被动为主动,不论对方如何回就能,都先问4个问题,了解了对方,再来聊聊和自己有关的事,这样是不是有点解压呢。
闪电对话:既然内向者基线觉醒需要的能量水平高,那就高效一点,与其不温不火的60分钟无聊闲话,不如集中火力,高效交流20分钟。
二十游戏:“知已知彼,百聊不怠”,为了在社交中消耗尽量少的能量,可以在社交前做做预习,多了解这场社交的详细信息,帮助自己去更多的预判,这样更能如鱼得水的进行社交。
两个清单:“我不应该做”和“我可以做”这两类事,提前做个清单,让自己更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底线在哪里。
精力支出行程表:了解自己在做哪类事时,大概需要支出多少精神能量,做一个日程表出来,可以更主动的安排自己的精神能量,有效避免能量耗尽,这样就不会经常让自己处于社交疲惫中了。
以上技巧可能看出都是围绕着“合理使用精神能量”展开的,作者独创的“社交电池”就是精神能量的储存器,只要做到有效充电、合理放电,把能量用得合理有效,对于内向者来说,社交面对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结语
《内向一点儿,不好吗?》这本书还真是让人重新认识了“内向”这个词的含义,有人为自己的内向而自卑,有些家长也为自己的孩子内向而苦恼,孰不知,自己是对内向有多大的偏见啊。
内向者,有着温柔而强大的内心,他们能在独处中找到自己的快乐,更是善于聆听、关心他人,他们思考更深入、思维更缜密,做事更有长性,这么多可爱的品质,不值得让我们去珍惜吗?
生为一个内向者不是错,而一种幸运,内向是优秀的起点,愿所有内向的人都能懂得自己的珍贵,善于管理自己的精神能量,不在苦于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