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7)教学内容的取舍有妙招

      最近一直在参加“科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大多和课堂教学有关,特别是和教学内容的取舍有着紧密的关系。昨天(10月16号),听了一节科组公开课,是由心理老师执教的《身体的红绿灯》,听后有感,便记之!

     课堂是一名教师的主阵地,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想上好每一节课,特别是每一节公开课。恰巧,自己最近也在准备一节市级调研课,说实话,自己也很想把这节课不仅要上得好,还要上得精彩,上出创意来。为此,昨天在听课时,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听后,我有了这几点思考,请由我细细道来:

(一)教学内容的取舍有妙招——先研读教材内容

        当我们要上一节课时,通常会先“深读”教材,但往往效果不太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此“深读”非彼“深读”。

       那“深读”教材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能有一种态度,那就是“研”读,即是去研读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去研读教材的教学活动包括了哪几个;去找出材的教学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落实这几个教学活动,有哪些合适的教学策略;为了完成这几个教学活动,需要准备哪些实验器材?这些实验器材,学生是初次操作,还是已经有较好的操作经验;教材的实验,是全部由学生自己做,还是有些实验要教师演示,还是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找出该课的单元地位......

      只有在备课的时候,做到“研读”。把所有研读出来的内容汇聚成一个大的资源库,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二)教学内容的取舍有妙招——再了解学生的前期经验

       当教师已经对即将要执教的教学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调研、分析、汇总,此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了解我们的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才能掌握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这意味着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认知方式不同的,这意味着每一位学生对学习的路径需求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兴奋点是不同的,故在研读了教材之后,要接着了解学生的前期经验。

       我们通常会感慨,如今的学生都很“聪明”,而且知识面比较广。那么我们在了解学生的时候,就要根据我们之前研读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如问卷调查、小测试、访谈法等方式,来帮助确定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学生没有掌握,但比较熟悉,只要稍微点拨即可,哪些内容是学生在认知上是有误区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完全陌生的......

(三)教学内容的取舍有妙招——后取舍本课的教学内容

       那么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则可以一笔带过或是直接跳过,这要取舍该内容在本课教学内容的地位。

      而针对学生那些学生没有掌握或完全陌生的内容,我们第一步要对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一个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后记:这只是听课后的感触,叙述得较为粗糙,亦不能保证“妙招”的有效性,为此,在下一次备课时将采用这几个“妙招”去一探究竟。

                                                                            (本文字数约1198个字,阅读时长约为4分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0.17)教学内容的取舍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