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关于老酒收藏的行话了解一下

关于老酒,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行话,这些行话往往源于几个方面:酒瓶整体材质、瓶标、注册商标、厂家信息、酿制批次、产出年代等等,了解这类行话,对收藏老酒、名酒有一定帮助。

基本功:行话辨真假

老假酒:早期生产的假冒产品留存到现在,酒液为老酒,但并非真老酒而是假老酒;瓶为老瓶,但是假老瓶;因此,从外观到内在尽管都有一定的年份,但本质为假酒。

假老酒:即现在造的仿旧的假酒,酒为新酒,瓶为新瓶,通过人为做旧的方式作假,以此掩人耳目。

后封膜:后封膜属于造假的现象。比如某些酒经过若干年后出现跑酒,造假者撕掉原来的膜,重新注入部分新酒,达到品相完美,而后再附上一层膜,这就是后封膜。此外,某些老酒因为时间长远,膜较脆或已脱落,酒的价值受到影响,同时也不利于酒的收藏鉴定,造假者为实现高价销售,重新再封上一层膜混人眼目,也为后封膜。

后贴标:在老酒收藏过程中,造假者针对某些年份较晚的酒,撕掉原标,换上年代更为久远的酒标,以此充当年份更早的酒谋取更高的利益,视为后贴标。

打孔:打孔即在瓶子上钻孔,然后注入酒,增加酒的重量,或者换酒。这种手段主要出现在茅台酒上,但近年连郎酒也有此造假出现。打孔的地方主要在一些不明显看到的地方,例如:酒标后、飘带下、盖顶和盖侧面等。这些地方由于位置不明显,通常容易被收藏者疏忽。

老名酒习称

黑酱/黄酱:指酱瓶茅台,是当时的专供茅台。瓶子偏黑土黄色的叫黑酱,瓶子是黄色的叫黄酱。

铁盖茅台:1987年到1990年,茅台酒瓶从540毫升换成了500毫升,背标也换成了新的,包装从棉纸换成了纸盒,瓶盖从塑料盖变成了铁盖,这一时期的酒俗称铁盖茅台。

地方国营茅台:1983-1986 年,三大革命背标结束使用,外包装仍然采用1960 年代左右开始采用的棉纸包装,俗称“地方国营茅台酒” 。

白董|红董|褐董:这三种说法,都是指董酒。1983年,“白董”问世,该酒酒标为白红相间,为了与之后的“红董”相区分,藏家称之为“白董”。1989年,红董问世,其酒标由于通体红色,故名“红董”。1990年代初,褐董面世。该酒因酒标呈深褐色而得名。

包装的习惯性说法

压盖:又叫啤酒盖,是一种采用啤酒压盖封口的技术。

旋盖:指酒采用金属铝旋盖封口的技术。

塑盖:酒采用的塑料盖封口,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酒通常采用塑盖,大部分酒在塑盖外,还会采用一层封膜。封膜的好坏甚至还反映着酒的品质与价格的高低。

白瓷瓶:即为陶瓷瓶的一种——白釉陶瓷。在19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作为一种高端瓶型出现较多。但白瓷瓶通过各种强光手电无法打透到里面,看不到里面的酒花,因此白瓷瓶酒一般通过称重或手掂来感知重量。

白玻璃瓶:玻璃中的一种——乳化玻璃。酒瓶外观有合缝线(两个半拉瓶接合部),瓶体光滑,有光泽,重量大。茅台酒的瓶子就是经典的白玻璃瓶,满足了酱香型白酒的特殊包装需求:避免了透明玻璃瓶带来的光线直射引起酒体化合反应的可能,同时外形美观,不仅避免了土陶瓶子易碎的情况,也比土陶瓶更好看。

年代老酒的特定说法

四大:全称为四大名酒,指1952年,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评选出的四个国家级名酒。分别是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凤。要指出的是,此时五粮液还未恢复生产,所以,在传统的老四大名酒中,并没有五粮液。

八大:八大要分为老八大和新八大。所谓的“老八大”是指在1963年,中国第二届评酒会评出的八大国家名酒。即古井贡、茅台、董酒、汾酒、五粮液、西凤、泸州老窖以及全兴大曲。而时隔十余年,在1979年第三届评酒会上,西凤、全兴大曲不幸落榜,剑南春、洋河大曲取而代之上榜,成为“新八大”。

十三大:指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评出的十三种名酒。即茅台、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董酒 、西凤、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

十七大:指1989年第五届评酒会评出的十七种名酒。分别是茅台、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董酒 、西凤、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十七大名酒代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名酒的最高水准,因此是收藏界的标杆之作。

五十三优:又称五十三国优,指的是被评为国家优质酒的53种酒,有别于国家名酒。1989年,在我国第五届评酒会上,155个新参赛的酒样,经五六轮次的编组,最后决出了国家名酒17种(上文提到的十七大)以及国家优质酒53种。在五十三种国家优质酒中有不少是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名酒品牌,如习酒、白云边、桂林三花、太白酒等。

最后要说,关于老酒收藏,了解这些行话能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但这不是老酒收藏的重点,最关键的,大概还是要在藏酒中收获属于自己乐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关于老酒收藏的行话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