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一、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是《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综合实验,作为课堂
教学和课内正常上机实验的补充。
通过对《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 C 语言
的基本概念、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但是实际编程和上机调试
程序的能力还远远不足。通过《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加强学
生 自主学习、收集资料和动手编程 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二、实验安排:
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的安排与讲解在课内时间进行。
上机机时安排:共 40 个课内机时,不足部分 自行安排。
三、课程设计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平台使用 VC。
独立或分组 ( 不超过 5 人) 完成,每组选择一个题目。 分组中每
人必须独立完成该题目的一个部分。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每个程序要调试通过; 课程设计结束后, 每
个小组上交 课程设计报告 一份。
每组提交的 课程设计成果 包括:
程序一套,要求演示,演示时采用答辩形式,由各小组同
学边演示边讲解编程思路。
上机报告一份,报告中可不包括源代码。
源代码以 电子版形式提交, 提交的源代码要求加注释。 (以
附件的形式提交至 指定老师的邮箱(各老师自行通知所带
学生),邮件正文中注明专业、班级、各组员学号及姓名)
四、以下是课程设计报告的具体格式示范:
20** 级专业班级 《C语言课程设计》上机报告
题目:……
参与人员
[ 姓名: XXX] [ 学号: XXXXXXX] [ 分工:XXXXXXX]
[ 姓名: XXX] [ 学号: XXXXXXX] [ 分工:XXXXXXX]
………………
[ 问题定义 ] 描述选定的题目内容以及实际完成的软件功能;
[ 开发工具 ]
[ 数据结构 ]
此部分要求说明用来表示题目中数据的数据结构;
如: int m[MAXNUM];
m 数组用来表示一个最多 12 个人队列;
m[2]: 表示第二个人是否在队中, 其取值为 1 表示在队
列中,为 0 表示已出列,不在队列中;
[ 算法描述 ]
此部分要求写出主要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程序中模块的划分
原则,各模块接口;可选择采用伪代码或流程图的方式来说明各模
块的基本思想。
[ 程序调试情况 ]
此部分说明上机调试时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心得及体会 ]
此部分说明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所得的收获及体会。
[ 参考文献或网站 ]
有则说明,无可省略。
五、打分标准
根据平时上机考勤;注重平时上机情况,教师要不定期检查学
生进度,学生不得以自己有私人电脑为借口而不来上机。
根据程序运行结果;
根据《 C 语言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能对自己的程序面对教师提
问并能熟练地解释清楚
六、参考题目
选题一:灰关联分析
灰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它是用关联度
大小来描述事物之间、 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一种定量化的方法。 灰关
联度分析原理如下:
设 X ={X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