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浪潮之巅》有感

           

国庆期间我读了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其中讲述了各个大型公司的兴起和它们的发展历程。其中有的渐渐衰败,如电话之父亚历山大--贝尔创立的AT&T公司;老托马斯--沃森创立的IBM公司等。但其中也有一些公司在其领导人的引领下步步高升,如乔布斯创办的苹果公司,以及英特尔公司等等。阅读这些使得我对IT产业多了一份了解,同时也对那些曾经引领浪潮,或者那些在硅谷红极一时的公司多了一份了解。

吴军老师在书中将这些公司的兴衰描写的非常全面,将这些公司的兴衰起伏,潮起潮落的过程,以及这些公司成功的原因和其背后必然规律。而从最初的AT&T公司到后来的谷歌,无不印证着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泉。但除了创新以外,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创新,公司应该抓住机会,不断地壮大自己。但什么才是适合以及有价值的创新呢?首先是冒险与保守的平衡,而像我们所熟知的AT&T公司,因为没有把握好两次的绝佳发展机会使得自己渐渐的衰落最终消失在历史的岁月里。对于好的商业模式则需要公司的领导人去不断地摸索,不断的改良。如苹果公司,其早期是由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克等三人一起创造,但中间由于乔布斯的一些失误使得自己被赶出公司,由约翰--斯卡利当政,但由于斯卡利的经营不当使得公司的业绩不断下滑,并逐渐亏损。当公司将乔布斯再次再次任命其为CEO时,他发现苹果在微机领域已经不可能再替代兼容机和微软的地位了。于是他干脆往高端发展,讲究性能,品味和时尚。慢慢的,苹果的产品成了时尚的东西,同时使得苹果再创辉煌,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另外吴军老师在计算机工业链中讲到了三条定律。第一条是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每两年一番而现在每十八个月,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或者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IT产品的价格会降一半。而这条定律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IT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若想使得这一定律成立,IT公司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下一代产品的开发,那么就需要IT公司在研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也因此导致了市面上的竞争对手较少。第二个定律是安迪——比尔定律,这句话的意思是,安迪一旦向市场推广了一种新型芯片产品比尔就会及时升级自己的软件产品,吸收新型芯片的高性能,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被软件消耗掉了。而第三条定律则是反摩尔定律,讲的是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十八个月前卖掉的产品一样多并且是同种产品那么他的营业额就会下降一半。当然有的人会说这些理论之间是有冲突的但我却不这么认为,首先反摩尔定律逼迫着硬件公司和对应的软件公司快速研制出下一代的新型产品,不然就产品将会面临降价,那么像因特公司这样的硬件公司和微软就会加大力度研发。那么也因此应证了摩尔定律使得计算机产品不断地被更新也促进该领域不断地向前发展.

另外我还在书中读到了信息产业规律性,其中第一个定律让我印象很深刻,叫做70—20--10律,讲到了一般在全球容不下三个以上的竞争者,你所在的行业里一定有一个老大,而他便是这个行业里主导者,而他也一定会遇到一个挑战者,而剩下的便是一群小商家。就像在微机领域中,微软是主导着,苹果是那个挑战者;在微机处理器领域中,因特尔是主导者,而ADM取代了摩托罗拉早期的地位成为了挑战者;IT服务领域中IBM是主导者,惠普身居第二,而太阳便身居第三;但无论是哪一家公司成为主导者,一旦其占有全球一大半市场时,他就不得不寻找新的成长点。但此时其固有的基因会使得他的转型十分艰难,如果他能够足够幸运的话,他将再次获得新生,否则便会被渐渐的淘汰。

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我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使得我对硅谷有了全新的认识,首先我知道了硅谷之所以叫硅谷不是因为它盛产硅,而是因为它是半导体工业聚集区目前拥有大大小小的电子工业公司数不胜数。并且由于硅谷在科技领域成功,一些年轻人几年间就做出了他们前辈一辈子们没有完成的发明创造,如集成电路,个人微机,以太网,Unix操作系统等等。

再后来我知道了风险投资,这种投资可适用于没有创业基金,没有不动产可抵押,但想要创业的人。但首先需要由风险投资公司出面,集齐加自身在内不超过499位投资人进行投资,组成一个责任有限公司。对于风险投资,我的理解是这些投资人在下赌注,如果公司投资的项目成功运行的话,他们便可以持有一定的股票从而获得利益。但如果运行不成功的话只能自认倒霉,投资的钱也收不回来。

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想这句话只有当我们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才能了解它的意义吧。但我想不论科技发展的有多快,其始终都是以人为本。在此,我希望人类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浪潮之巅》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