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3

艺术与洪江

 作者:丫头

洪江村的规划已经上会通过,算是告一段落了,这项目也算我工作多年最印像深刻的项目吧,内心任然彭拜,想着一定要写点什么记录一下这份珍贵。

一说起“洪江”名气不算大,作为艺术村,它远不及国内知名“宋庄”。有人又说了,名气是取决于媒体的曝光、艺术大咖的集聚,既然两者都有了,怎么洪江还没成为“网红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我想洪江的命运不限于此又或者说我们不希望如此。

我是一名美术生出道的乡村规划师,担任本次项目组长,艺术村的规划对我来说,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在刚接触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项目组时常疑问,“艺术家到底为洪江带来了什么?”从官方数据来看,近百名艺术家的到来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这里的就业指的是修房子)直接带领贫困村民脱贫,在那几年里,洪江从深度贫困村的头衔中脱离,但回头细想,艺术家带来的不仅是脱贫,他们的到来调动起村民参与获取收入的积极性,也达到了赋能乡村的效果。最让我感动的是,2020年洪江开展了一次“当代艺术与中国乡建”的主题论坛,让我们看见了一场艺术修复乡村的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艺术鲜见于乡村建设运动中,让我们看到初心

可能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艺术家都是独我而存在的,是一种可远观而无法交流的人类,但是洪江的老师们却是一种难得的存在。因项目需求,我们去查阅了很多国内外关于艺术村建设的相关资料,其中,日本的北川富朗曾在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节上说过这么一段话:“农家正一户户消失的村庄里,如果能为这些老爷爷和老奶奶创造出开心的回忆就再好不过了,哪怕只是短暂的也好。这就是大地艺术节的初衷。”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情怀啊,那些曾经被遗弃的事物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艺术唤醒了已经被遗忘的事物,并使它们延伸到了未来。那些同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紧密相关的生活方式、地方文化和其中孕育、传递的文化与情感也再度得到挖掘,重新被阐释。那些显得有些“高冷”的艺术家所展现出的强烈参与和改造意识,附之以艺术介入的方式,在新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中,是鲜见的。

艺术让我们看见了乡村文化重塑的可能

乡村振兴战略里,文化振兴是这一战略的铸魂工程,要建立文化自信,尤其是乡土文化的自信是使命,这是众人提及“要记得住乡愁”的基础。在如今的新社会里,现代生活方式必然会进入乡村,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比如电商的直播带货、民宿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乡村回归大众视野,也越来越多的乡土文化逐步消亡,此时的乡村文化建设成了一场运动,如果只是生硬地把城市各要素强加在乡村的文脉建设上,这样的“假农村”,做旧复古的“旧农村”,事实上并不是我们期待的。如何存留乡愁气息又和新时代的跃动有机结合,我们在洪江找到了答案。洪江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探索生态生活、乡愁文脉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把村庄的内生动力、文化的在地性和当代的艺术感共生融合,让我们看见了艺术重塑乡村的可能。


艺术让我们看见了乡村教育的光芒和希望

洪江一群踢足球的小队伍照片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屏,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就连老师们自己也再问,这么重点地段的广告位花了不少钱吧,其实并不是,洪江还没有这个财力做这种国际宣传和推广,照片的选择兴许是一次偶然的机遇,也或许也是为足球老师无私大爱的精神感动了他人。村里一年中大大小小的画展会有很多,而儿童们的绘画展,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老师们会悉心教导孩子们如何构图、如何用色、如何表现,最后会给每个参与的孩子们颁奖以兹鼓励,上百幅作品会在村内广场,道路旁展示,你以为呈现的是一幅幅儿童作品仅此而已吗,不,我看见的是孩子们的未来,是这群留守儿童对爱好的欢喜,是自己贫困家庭无法享受城市培训班也仍有的自信,是内心埋下的一颗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里,村里或许又多了一个优秀的足球队员、多了三两个国际著名的画家,多了一群反哺乡村为教育付出的人,这是我们看见的光芒和希望。

洪江的规划做完了,但洪江的故事还很长,回来几个月,每每回想起我们在村里奋战、烧烤、K歌、捡田螺、走街串巷的这些画面仍然会让我动容。也感谢我团队的伙伴们辛苦的付出,感谢李向明老师、雁西老师送我的签名书集,感谢村支两委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人们常说的“诗和远方”对我来说就是洪江,我偶尔回想如果当年我大学专业方向选择的是油画,我也想像洪江的李老师一样做一位优秀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

(喜欢笔者的朋友,也可以到微信搜索“跃哥说GIS”,更多文章和视频与你分享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