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盟的四个月,从运营主管到一无所有,我经历了什么

2018年7月30日,在经过了一个月的求职后,我加入了网盟公司,或许是女BOSS的强大IP,或许是我对运营岗位的渴求,担任了公司中运营岗位的最重要,任务最繁重,也是唯一的一位运营专员(或者说是主管——光杆司令)哈哈哈。

我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就熟悉了公司的所有业务,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开始对业务模块和网盟的运作模式深入。在这里,作为一个潮汕人,无比清楚的二道贩子是咋地奏效——广告主,代理商,或者是和我们性质一样的网盟手里接过APK包,H5链接或者是deeplink链接然后转手给下一个网盟或者媒体,来做拉新以及拉活。而我,作为运营人员就得熟练的把握每个产品的属性以及考核要求,从而能够安排产品给媒介或者一些自己手上把握的一些媒体。然后整个业务线的利润点由我把控,所以我的运营手段就是——扣量和列差价。在熟练的把控CPC,CPD,CPA的转换后,不断地敲着我的计算机为公司的流水和利润率做计算,找重点,找突破点,找媒介缺点。在不同岗位上,运营承担的责任和工作职责也都是不同的,而我这种近乎接触到公司所有业务线的运营专员,没多久我就知道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老板手里,接近80%的利润由老板产出,老板既是大商务,又是大媒介。

其实在这类公司里,员工向要获取到价值,无非就是利用公司的资源,积累手里的资源,商务能对接到更多商务资源,媒介能对接到更多媒体资源,并在这段时间形成自己的优势,而我在这个岗位上,一个是数据的分析计算,推敲某款产品是否有利润或者是否有商业价值,另一个就是对产品的属性的判断和考核要求分析。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是比较搞笑有意思的,广告主们千方百计地根据产品设计出数百个考核维度来排除作弊数据,而我们就在千方百计地分析他们的考核标准并做出满足他们的数据来,比如他们要留存,我们就用积分墙补留存,要播放率,我们就给安排播放率,要订阅率,我们就给安排真实量,要roi,我们就给做羊毛。毕竟cp手里并不能完全的把控流量的来源和真实性。在这一点我觉得游戏方面是体现得比较明显的,一个新增15-100的价格,在这个获客成本仅次于金融产品的行业里,我们可操作的空间太多了,通过积分墙带新增,这一下来的新增才不到4块钱,然后通过群控方式来补充付费率,并把游戏中付费项的比例调节得没有规律,满足5%的付费率即可,然后新增带完后再安排群控用户做复冲,将刻意的量伪造得与真实量付费趋势很接近,然后美其名曰我们是推广方式是带有激励性质的插屏。对于高价的拉新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满足cp,付费随机,IP随机,留存接近真实,完美。

也许会说这种正式量+假量的成立是因为广告主对流量的评判标准不够缜密,但是限于当前技术和流量成本的增加,在他们的预算内,是愿意为这一小部分假量买单的,不是有句俗话说:我知道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当然也有考核标准及其复杂,甚至有上百种考核维度,也有一类是用户基数庞大,导致我们为他们带来的新增很大一部分都排重掉了,例如优酷,UC浏览器,支付宝,这类明星产品自身拥有庞大的数据池,而且排重的维度包含IP,账号,MAC,手机号,等等,所以在我知道的产品里,优酷和UC的正常真实量级转化只有10%左右,支付宝的话是独特于他们的,上面两个的官方出价是2块和5块(这里针对的是安卓),而支付宝起价15+10,以新增和实名来定价,后续统一到20+10,以绑卡和消费红包为基准,在这个产品上,适合的推广就是在3,4线城市,正常的大牌应用商店和信息流根本带不动和玩不起,虽然人家单价高哈哈哈。

在这个互联网寒冬,流量成本上升,厂家预算缩减,第三方行业也变得很吃紧,在这里,单个产品的有时候就能撑起你公司的流水,并且在没有核心技术或者核心产品的情况下,更多的是靠商务关系不断地去资源整合起来,商务,媒介,都必须在这个整合的过程中不断匹配,广告主拿钱出来,商务负责把业务接进来,运营负责分析匹配,媒介负责去投放,在这种模式下,广告主出政策,下面的人就想办法出对策,因此网盟就出现了,刷子也出现了,都想在这蛋糕上分一杯羹,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份额的增加,媒体方对自身流量更高要求的变现,DSP广告平台的崛起,这类整合的公司会更加受到压榨,手里有点流量的都找直客去了,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我选择离开这里,追求更具竞争力的广告平台上,向往着能真正满足广告主需求,真正为广告主花的每一分钱负责。让广告能更精准,到更需要这些产品的人手中去。

这是我第一次在上发表文章,作为刚毕业半年的“嫩鸟”来说,想写出一篇优质,有层次,有想法的干货还有点难度,我也不知道这篇文章能有几个人能看到,希望不喜勿喷,我只是想产出一些自身经验的一些见解,后续会努力继续发表文章,在广告的路上能走得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网盟的四个月,从运营主管到一无所有,我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