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眼中的善德一一《道德经》第八章赏析

《道德经》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但是他写得并不枯燥,常常用生动的比喻阐述深刻的道理,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皆有美德,在天地万物中,他有尤其推崇水的美德。下面就以第八章为例来说明老子的深刻思想和智慧。

第八章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一章老子用总分总的结构,用水的进行形象的比喻,生动的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下面分三层来进行解析。

一、老子总述: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在这一章,老子紧接上一章(第七章)内容,紧扣一个“善”字,讲述大公无私的精神: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向后又为第81章埋下伏笔:“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几句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思:那就是大善之人,都利物利人而不争名夺利。

二、从七个方面具体阐述,说明我们应该向水学习的几种品质: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在这里,老子具体地阐述了为人处事需要的重要品德。这些品德是一个人做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要基础。在这一点上,道家跟儒家有相同之点,就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个人的自私的目的,而是为了修己治人,为国为民,为了天下国家的大目标。大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大的品德、大的能力作为支撑,所以老子除了提出了人生的大目标,同时还细致地提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的七种具体方法。从这一点上看老子给我们的人生规划,既有战略上的宏伟,也有战术上的细节。

三、老子再次强调了不争的重要性: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这个不争之德,老子在其他章也不厌其烦地强调。在【第六十六章】中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几句话之中,我们要透过文字辩证地看待老子的争与不争。老子一直都强调不争:因为他不争名不争利。同时,我们要看到,老子实际上也在争:他的争,是为国为民;他的争,是利物利人;他的争,是争做一个心怀天下,服务天下的圣人。因为他是在向天道学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的这一章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有深刻的启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无私奉献、利物利人教育情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即使处在众人所恶(有苦有累有委屈)的地方,也要默默的做着自己的贡献,不要困为争名夺利而失去了自己的初心使命。要善于找准自己的位置;要像深渊那样深沉,要像江海那样有广阔的胸怀,包容每一个学生;说话处事要言而有信;与同事与学生与家长交往,要有仁爱之心;教育学生要能严格要求,不放任自流;要努力学习,培养自能力,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本职工作;教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时机、抓准时机,做到教育教学有成效。按老子的观点:如果是做好了这几点,即使不争,也不会有什么忧患;这样做好了,不去争名夺利,天下没有人能跟你争夺去你的成绩。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子眼中的善德一一《道德经》第八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