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品风采”征文“关不远“专辑
昔冬杂记
渐起夕风楼廓落,中天竟日着云衫。
一城深巷门堪倚,数片青山灯似嵌。
簸荡人潮藏赵孟,从头岁事避巫咸。
便由寒气侵危处,我有梅花万眼馋。
自遣(二)
旧籍半车皆似诗,笔由意马走差池。
偶能拥鼻吟翁谢,长效关门卧士奇。
明处看尘谁抱璞,尧年读史几沉碑?
蛙虫还入海冰句,天外行风不立锥。
赴岛题记
海上有愁无散花,澄天讵柰半帘遮。
别船作揖不如我,石影迷离甚比蛇。
待渡江湖秋苇杀,复思城野梦云斜。
一鸥落后回头岸,青白黑黄归各家。
沿闽江上游途中作
遮云天待晚,顺水看轻舟。
层过青山碍,谁甘急客游。
要吟妩媚句,似断暗明愁。
听久车声乱,千诗不可留。
近暑杂题
春泥碾细恣飞轮,数万无情过客身。
便是此时伤不得,临歧几个忆花人。
寺中梅
龙象山中千载隐,片红一季万家凭。
醉人仔细抬头看,点点终归不姓僧。
次韵独钓诗
崎岭欠鸥飞,细鱼春水围。
一竿如万木,不管影依微。
录江村原玉:
独钓
长天引鸟飞,寂影和云围。
荒自空无应,茫茫钓入微。
观霍金葬礼而作
三岛春雨日,即是葬君时。
新棺藏故体,未得瞻遗姿。
白花覆其上,遥留香在枝。
四方陌路人,不语来相辞。
迟迟棺入堂,逐逐目随移。
耳入沉钟声,又闻女唱诗。
教歌无哀音,尽遣大道词。
自恨非世才,究竟莫能知。
昔亦慕虚名,君书购入私。
清风未曾翻,况我一愚痴。
君今远去矣,拜读更无期。
只恐满眼处,孰可释万疑?
自古敬英杰,何须辨华夷。
一声费威尔,永认是吾师。
注:费威尔,英文farewell(诀别、告别)的音译
杏花天
摇曳长枝遮低户。一片碧、未知深处。高墙疏网天云露。闲得贪心几许。
风初定、落花谁数。声已破、剪由人误。去年哂花今悯树。风又起时辜负。
谒金门•思羁旅故地雪
已归路。相识新来风雨。一点人寒千里伫。十年娇雪去。
细念也如春絮。无计平生几遇。应有天香飞可咀。心骨都付与。
作者简介:
关不远,斋名知泥斋,四季歌文学社区网名关仓,闽地客家人,逾不惑之龄,专业技术人员。
编 者 按:
真正和关不远先生认识是在他担任诗词曲赋首版之后,其踏实肯干低调朴实的行事风格,年富力强的岁数,厚重典雅的作品风格,都令我为之新奇。也留下一些考究的疑问,一年左右的共事,给我留下的谜团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他的作品风格独特,硬朗孤高、自成一格。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稳重内秀波澜不惊,很快成为大家认可的、难得的管理骨干和社区核心。特别是其的评论文章,简明扼要,评价语言稳妥公允、点面适度,用词专业,显示出深厚的理论功底,令人赞许。
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所凝结的语言、文字、审美价值、思维方式等等,都是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的体现,包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关不远先生所形成的诗词风格,除了其对特定古典诗词风格的喜好和价值判断之外,恐怕和自己个人性格特点有关,其稳中内蕴的性格,好学多思,富有自省的做事方式与其沉郁、蕴藉的风格相和,其缜密善于研究事物机理及稳妥多谋的做事风格又和其后发制人的做事方式和字斟句酌,追求极致的选字择词有相谐之处,更与其技术出身的背景有渊源。社区的诗友们惊诧他的创作风格和其年龄有很大的落差,更从侧面反衬出其技术背景和性格因素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诗词的创作风格,并没有高下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都有自己心仪的前辈诗人、大家。李杜的风格固然令人赞赏,岛郊的作品风格也有其过人之处,元白的风格同样有许多的拥趸者。而义山作品的旨趣遥深,难以揣度的风格也同样迷住了我们上千年。
从关不远先生的创作风格看其长于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可以寻觅到李义山的一些痕迹,使人产生联想。说心里话,对于关不远先生的作品风格我开始也是不得要领,研究再三方看出一些端倪,初看其作品比较别扭,甚至有些不合常规之处,但细究下来才看到其中的苦心孤旨、运筹经营。先看其游记作品
沿闽江上游途中作
遮云天待晚,顺水看轻舟。
层过青山碍,谁甘急客游。
四句四个层次,仰写云天、俯览水流、跨山越障、未能解游客之急。结句落在城市喧嚣,难得有诗情画意。听久车声乱,千诗不可留。确是另辟蹊径。解颐抒怀、不落凡窠。
其代表作品寺中梅,更是其创作风格的典型显现。
龙象山中千载隐,片红一季万家凭。
醉人仔细抬头看,点点终归不姓僧。
千载隐紧扣诗题,万家凭的比对刻意为之,即避开俗语又活化了世俗用语用识家推崇的的陌生化处理,效果显著,令人感到既惊且喜。妙在醉人仔细抬头看,宋代以来夸梅花的句子成千上万,但此处却用三组动词重叠,粗看犯了诗家大忌。其实是夸张游人醉眼朦胧近前仔细辨认梅花时的一种状态,其左右端详,上下求索,到底是不是梅花呢?最后的结论竟然是含糊其辞的点点终归不姓僧,岂不令人可笑,可我们终究没笑出来。因为这梅花毕竟和佛事禅房有着巨大的距离,不可同日而语。可实际上他们偏偏相距很近,在此处又和谐的融于一处,这个巨大的反差正是诗人的疑问和迷惑之处,也是他不醉而被醉了的原因!有了三组动词的重叠这种奇特的结构,异于常情的来表达复杂的心理感受,无理而妙在此处得到有趣验证!我们不得不佩服这种大胆和语言的驾驭能力。试想若改用其他的句法和结构,恐未必能达到如此的奇效!
从关不远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李商隐创作风格的影子,其构思缜密,情致深蕴,长于用典,精工贴切,锤炼字句,工于造语。等特色都有一定的呈现,只是感觉还有进步提升的空间,
关于诗的写作风格是个老话题,工与不工各有各的依凭,愚认为应以能否以最精炼的择字选词表达诗意为准、读者懂了会心一笑即为好作品。
购得梅公集赋绝句二首
其一
数十年如嗅刨冰,此心走马又听僧。
爱看飞过邻人燕,寻向花间读宛陵。
其二
有道人无爱处工,清平圆熟到牢笼。
只将老树着花句,送与童儿并妪翁。
注:宋人《邵氏闻见后录》谓“鲁直诗到人爱处,圣俞诗到人不爱处”。放翁则有诗曰:“诗到无人爱处工”。
翻看关不远的旧作,这两首作品显得轻灵活拨,诗意可供玩味。当然你若没有细读过梅尧臣这本集子,那就无从理解诗句的妙处了。
咏絮三题
其一
本是轻浮质,还能洁白身。
离愁非与罪,有尔必逢春。
其二
可遇鲲鹏翅,无妨比蚁低。
白身遮百丑,究竟不成泥。
其三
别柳学轻云,输盐味九分。
风停如雪落,何冀被耕耘。
写柳絮的作品历来不少,重在神韵和感情抒发,这三首作品视角不同,却刻画了柳絮给作者的三个感受。轻浮与洁白的对立在逢春里得到圆融,此执词公允、可以不论是非;跃可翼鹏、落可偎蚁的反差,其虽自视甚高,却百无一用;特别是风停直坠而下连泥土况且不如。柳絮其轻且贱的处境被作者刻画的入骨三分。也使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丝人生的感悟。
纵观作者近来的作品,我觉得关不远的创作风格应该可以从传统绘画的理论中得到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朝历代画家绝不单纯以传移摹写为宗旨,而是在创作中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意"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既包括具象的内容,又包含抽象的成分;既再现客观的形态,又表现主观的意识。中国传统画家们通过"目识"与"心会"两道程序,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思想交融、笔墨风格,而后产生带有强烈自身印记之"意象",实现中国画真正意义上的"写意精神",这种"写意精神"既可以在写意画中体现,也可以在工笔画中体现。当然也可以借鉴到诗词艺术创作上来,在艺术创作中,"语境"的营造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即"语"——造型语言(技术层面);"境"——情境营造(审美层面)。创作者需要灵活运用它们,来表现对物象的某种情绪和个人情感,使用各种材料手段,使作品达到预期的效果、预想的意境。当这些元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情愫,营造出感人的意境。关于当代语境下诗词创作的陌生化处理和独特个性化色彩也同样有这样的要求,关于这一点已经有太多的名家各抒己见,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中,艺术家的文化价值取向、审美理想也不再有单一的标准。诗词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要求,则更多关注自然以及心理、情愫在自然物中的投射。古人有"为梅修史,为花留神",陆游有诗:"一树梅花一放翁"都是寄情物外,意在笔先。都体现出创作者本身体味世界的细微和独特感受。
看关不远先生的这辑选稿总有一幅幅中国山水画的感觉挥之不去,其作品里维系的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时有隐现,可见其作品所选用的字词材料等文化元素和营造的艺术氛围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深层土壤,正是这些情愫引发的画面感自然的呈现出来,感染了读者。这也是我特意选用了传统山水画做本辑插图的原因。
当然本选稿中,还有许多作品有其本色演出,因个性色彩强烈,作为外人不可能完整的揣摩作者本意,全部去臆断枉解。但作者的苦心和练字的精神着实令人印象深刻,令人赞赏!
考虑到作者年龄和取得的成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关不远先生坚持自己选定的方向,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不懈地努力,定会走出一条自己特有的路子来。在古典诗词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写出一张完美的答卷。
这个评语,我写的比较困难,一是自己的创作风格和关不远有所不同,形成了一些理解上的阻隔,可能影响了对其作品艺术价值的评价的客观性。若有不妥只代表个人意见。另一方面是因为健康的原因,拖了很长的时间未能完稿,在此向各位编辑和作者本人表示歉意。
附诗友们的点评:
剪烛西窗评:
李站要我参加对关不远诗友诗词的讨论,我感到很为难。其一,我对关兄的作品和风格了解很少;其二,我本人只是业余写写,眼界既窄,境界更低。因此,我只能谈谈初步的印象,可能很不准确甚至错误。如果错了,关兄和诗友们置之不理就是。
根据仅有的一点印象,关兄评诗是比较认真的。同样,我觉得他的创作更是很认真的。以下我拉杂地谈谈一些印象和感受。
用韵:善用窄韵。七首格律诗中就用了三个窄韵或险韵:五微、十蒸、十五咸。引用别人的话说:“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欧阳修说:“余六人懽然相得,羣居终日,长篇险韵,众制交作。”总之这一点值得注意。
用典:注重典故,仅人物就有:赵孟、巫咸、翁谢(文翁,坡翁?谢傅?我不清楚)、士奇,事情则更多,这都是明典;至于暗典,我就更加不甚了了了。
炼字炼句:精心锤炼,出人不意。例如:数片青山灯似“嵌”,灯像是嵌在山上,奇,但是找不出另外的替代字。又如:旧籍半车皆“似”诗,自己的书,为何不径用皆“是”诗?大可玩味。此类例子甚多,不再赘述。
谋篇布局:注重整体,特别诗尾常有精辟的点题之句。例如:“临歧几个忆花人”“点点终归不姓僧”,都值得仔细咀嚼。也许,我咀嚼后的感受与诗人的原意并不相同,但是这里确实能够引起我的思索和共鸣。
我读关兄的诗作,总是不自觉地联想到苏东坡和黄庭坚。他的作品读起来有些涩,有些滞,不是那样畅顺,但是有后劲,有嚼头。
正是因为如此,关兄的诗不可能成为诗界的主流,也不可能成为论坛上的热点。读他的诗要花时间去揣测,去思索。我承认,有些地方至今我也没有很领会他的意图和妙处。但是,从我的感觉看,这种诗远胜于那些圆熟滑腻,堆砌造作的作品。
叙述铺排:古体《观霍金葬礼而作》前叙葬礼情景,后述感触慨叹。首先是文笔沉着,绝无某些古风作者突然插入白话之弊;其次是取景得当,写的确是西土葬礼,不致混淆;再次是感情真挚,慕名,购书,怅惘,娓娓道来,自足感人,由此可见诗人功力。若说微瑕,则是前面稍冗,后面联系霍金尚不够紧,倘若题目改为例如爱因斯坦等等,似乎也无不可?
用情:两首词显示了诗人挚情的一面。《谒金门•思羁旅故地雪》怀念旅中雪景。一句“十年娇雪去”足见眷恋,下文的“心骨都付与”直是刻骨铭心。《杏花天》写对落花的怜悯。上阕极美,下阕一转而惋惜落花,“风又起时辜负”怅恨不已,余味不尽。
关兄的诗词,于清醒中蕴含着深情,于峻雅中蕴含着婉约,自成风格。
再说一遍:如果我说得不对,各位尽可反驳,尽可不理。我只是如实地说出我的感觉而已。
化外洪荒评:
赞同剪烛先生的点评,关仓兄的诗别有蹊径,不落人云亦云之俗套,用词用字多用讲究和出处,善学讽体,深于比兴,得山谷之精要,每有警响,词少粉饰,以清健入味,托意深厚,须仔细玩味,方得要领。冯舒说:悠悠尘世,解我语者,毕竟几人。这就是调高者寡和,也是诗家之真性情,释我胸臆即可。
晚春轩主评:
赞成西窗教授的评论。
关仓先生的诗词格律严谨,谋篇遣词精到,看得出是用了心血,下了功夫的。
观其篇章,词语峻拔峭刻,颇有黄庭坚风格。如“一鸥落后回头岸,青白黑黄归各家”,“醉人仔细抬头看,点点终归不姓僧”等,都匠心独运,不同凡响,很耐品味。
我个人比较喜欢元白诗风,语言力求通俗易解。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万紫千红才是春,尚古奥的作品也是一道亮丽风景。各种风格的诗词作品各有千秋,只要认真写,都会有收获。
王绍龙评:
李站要我参加对关不远先生诗词的讨论,我感到十分为难。我对关先生了解甚少。加之本人小学肄业,对于诗词,属业余凑句,全凭兴趣,不懂得什么诗词理论。因此,我只能谈谈感受,关不远先生诗词,深入浅出,用典妥帖,情真意切,言之有物。且妆景如画,寓意高远。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像先生这样在诗歌的路上孜孜不倦,认真创作的人,是值的我们学习,值得社会的崇敬。
草斋风凉评:
与关先生不是很熟,原因是关先生在论坛执版时我已因工作及家庭原因退出了论坛管理队伍,之后对于古版的关注也逐渐少了!故而对一些后加入四季歌的诗友大多失之交臂,诚为一憾!
纵观关先生这一组大作,感觉先生积淀颇深,应该诸体皆善!于近体而言更觉立意高远,用语峭拔,笔致清隽,气局宏阔。且注重行文铺排,格局把控,乃熟手方家之咏!以上皆草斋读诗记感,不恰处尚请先生见谅!
张书云评:
先生的作品读的不多,但不管是绝、律、词,都崇尚蕴藉、奥俏,典化,寓意深厚。一般说,觉得读其作品,特别是像我这等根基者,如果不反复嚼咀,难能一二领悟。这是个人一点感受。
红尘散逸评:
吾观关夫子之诗,奡而力,合而谨,字推敲,句雅驯,深得厚味;义山晦,半山硬,孟郊寒,贾岛瘦,各占几分。流有九派,独分一脉;诗有别门,自成一体。正斯之谓也。
长空飞雁评:
关不远(关仓)诗简评 关仓老师我不熟,诗词也是第一次读到,因此李站叫我对他的诗词作一个简评,实在是知知太少,固不敢妄评。有不当之处还请关仓老师谅解。虽然过去很少读关老师的作品,但这次李站发给我帖子中的十一首诗词可能是关仓老师的代表作,其中含盖了格律诗的各种体材。有七律三首,七绝两首,五律一首,五绝两首,词两首,古风一首。这些足可证明关仓老师在诗词的创作方面发展是全面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在某些方面还具有校深的造诣的。先说他的诗词风格,我个人认为他的诗词遣词造句有点拟古风格,作品有学院派味道。例如:一城深巷门堪倚,数片青山灯似嵌(昔冬杂记)。高墙疏网天云露,闲得贪心几许(杏花天)。等等。品来很有唐诗宋词的味道。其二就是典雅。关于诗词典雅美前人作过很多论述。我这里主要是谈读关老师诗的一点体会。关老师的诗的典雅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典雅。例如:“我有梅花万眼馋”“便是此时伤不得,临枝几个忆花人”等。二是用情典雅。例如:“旧籍半车皆似诗”“要吟妩媚句,似断暗明愁”“应有天香飞可咀,心骨都会与”等等。三是用典之典雅。例如:“簸荡人潮藏赵孟,从头岁事避巫咸。”“偶能拥鼻吟翁谢,长效关门卧士奇。”“明处看尘谁抱璞,尧年读史几沉碑?”这是几处明用典,还有很多化典就不一一例举了。其三就是巧用动词。写诗要出人意料,别出心裁,有新颖、奇特的感觉。经得起回味,可产生无限的联想。能使联想飞升起来。关先生的诗用词精巧,动词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例如:数片青山灯似嵌的嵌字,我有梅花万眼馋的馋字,听久车声乱的乱字,应有天香飞可咀的咀字等等。看似不合乎逻辑,细品之其味无穷。再说文学作品的逻辑不同于形式逻辑。“我寄愁心与明月”,在现代航天科技开发之前是不可能给月亮寄“愁心”的,但恰恰是这样的修辞完全符合诗词用语逻辑。(王继权评)
亮剑评:
写好诗难,评论更不易。李站没有邀请我参与关仓先生专辑评论,但在几期四季风华作品微信内部评论群中,早已领略了先生风采,只记得先生评诗简洁精到,但并未读到先生之作品。
今终于见得君之大作,如见先生评论之功夫,高深莫测,律、绝、词、风齐全,时、事、人、景皆有,情随之各发。善于遣词琢句,深奥有余,通俗不多,精于谋篇布局,整体却又在平淡中见奇。
三首七律,昔冬杂记,“渐起夕风楼廓落”,首联起句突兀降临,中二联对仗归于平静见奇,尾联才华再露。自遣二,尽显诗人自我剖析之本色。赴岛题记,虽用险韵,却感觉比前二首更加喜气于形。
一首五律,似乎比七律轻松欢快,朗朗上口。两首七绝,一首五绝,比之律,读来更多唐之韵味。一首五言古风,缅怀霍金博士,将整个葬礼过程,娓娓入诗,未必用悲哀之语。
两首词令,不同于律绝,长短句,波澜起伏,情深可见,不输宋韵。至于用典,我从不敢用之,也不敢评之。
作品风格明显,律绝词,常见古朴、典雅、婉约、奇奥、深敲等等,应有尽有,用之娴熟精巧,值得我等钦佩学习。
子曰评:
认真读了关仓先生的诗词,觉得功力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并且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值得学习。一是用典,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二是具有强烈的个性,没有人云亦云那种做作;三是情感真挚。这在古体和词表现尤其突出。本身我自己的水平有限,尚在学习之中,几点感触,和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