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孩子的目光去感受生活中的京戏魅力,哀叹战争对它的摧毁

您现在阅读的是“图画与书的灵动”亲子共读公益推广的第178篇图画书 ——《迷戏》图文赏析

推荐年龄:5-8岁(大班;1-2年级)

姚红在《关于〈迷戏〉》这篇文章中写明了她的创作主旨:“上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京剧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有不少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加入到编剧创作、舞美设计乃至向国内外推广传播的行列中,使得京戏艺术达到空前的高度。本书截取战争前夜南京秦淮河畔一段生活画卷,以一个9岁孩子的目光,带我们回到73年前,去领略浸染在寻常生活中的京戏魅力,哀叹战争对它的摧毁。”


封面

封面封底合在一起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最上面是一道河流,河边站满了人,目光朝向同一个方向,他们在看谁呢?下面的盾牌、乐器、祥云会出现在哪里呢?封面上的那个小女孩儿正在摆弄着一件美丽的戏服,满脸的痴迷与渴望。这件西服又是谁的呢?

环衬图画。依旧是在最上端展现出秦淮河畔清晨人们的日常。献词:谨以此书献给我生于1927年的母亲和那个年代的前辈们。

夹页中的图画是秦淮河的两岸,小姑娘在秦淮河边。文字:在南京城的边上,流淌着一条,秦淮河,我九岁那年,爸爸妈妈因为特殊工作不能陪我,曾让我暂住在,河边的,外婆家。

扉页上是打开的装着戏服和配饰的箱子。


P1-P2

深秋的一天,对街的邻居叔叔匆匆赶来请出我的二舅,低声的商量着什么事情。

P3-P4

回到家里,舅舅边和外婆一道忙了起来。

第二天上午,叔叔送来了一位陌生的伯伯和几只很大的箱子。


P5-P6

二舅恭敬地将这位伯伯迎进了刚布置好的房间。

筱伯伯的生活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舅舅说他是唱京戏的大名角!在南京演出的两个月他都会住在我们家里……

P7-P8

也许是嗓音太美了,它顺水顺风地漂去,天才刚刚亮,就引来了河对岸满满的人……


P9-P10

转眼间,两个星期过去了。这天,筱伯伯送给我三张晚上的戏票,我还从来没有进过戏园子呢!

早就等着大名爵的拿手好戏了!二舅激动地在屋里来来回回地走。

P11-P12

早早的吃过晚饭,我们赶到了戏院门前。

P13-P14


P15-P16


P17-P18

P19-P20

第二天早晨,河对岸仍然早早地站满了人。

可是……


P21-P22

一直等到太阳升得老高还没有见筱伯伯的身影,我一口气跑回家,只见那些戏里的美丽衣服和配饰正一件一件被收进箱子,锁上,又捆好。

P23-P24

天色黑下来的时候,筱伯伯就带着他一箱一箱的演戏服向我们全家人告别了。


P25-P26

筱伯伯走后不久,整座城市都被空袭警报和炸弹爆炸的声音淹没了,人们的心全都揪得紧紧的。

家家户户都在窗玻璃上贴满纸条,为的是尽量不让玻璃被爆炸声震碎。外婆说,我们很快就会离开,不能再照顾这个家了……

P27-P28

日军的轰炸机几乎就在我们头顶上飞过,黑黑的阴影像乌云一样压过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炸弹扔下,人们惊慌地挤进狭小的防空洞躲避轰炸。

在黑暗、潮湿的防空洞里,人被闷的简直透不过气来,昏沉沉中隐约听到细细的一线声音,又好像有舞台灯光在远处幽幽闪烁……


P29-P30

P31

那一晚,我第一次,走进戏院,第一次被京戏,深深迷醉,可是,那样的晚上,没有了。

那是1937年。那一年的12月13日,日本军队侵占了南京,有很多家庭毁于战火,很多无辜的人被日军残暴的杀戮。

后来听大人们说起,筱伯伯住在我们家那段时间演出得到的钱,全部用来救助战争中失去家园、亲人的伤残孤儿了。关于筱伯伯自己的消息,却再也没有听到……

后扉页是版权信息,敬请购买正版图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孩子的目光去感受生活中的京戏魅力,哀叹战争对它的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