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时候,就来读这本书!

其实我并非和菜头的死忠粉,但当我拿到这本《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在看完了两遍原书之后,我决定写下这篇文章,记录下和菜头的文字给我带来的思考。

和菜头是云南白族人,天气预报专业毕业,从大学毕业后11年间,他一直在民航工作,直到在33岁那年,他来到了北京,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年北漂,跨界投身到完全不一样的互联网,他的人生也彻底发生了改变。

《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精选于和菜头在得到APP开设的个人专栏和个人微信公众号“槽边往事”。总共80篇文章,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上篇“借双眼睛看世界”,主要谈论的是碎片化时代下的学习和思考,中篇“何以遣有涯之生”,从细微之处品味生活,下篇“砒霜鸡汤两相宜”,用中年人独有的睿智和冷静,与读者一起探索心智成长的路径。

也许在之前,和菜头于我而言不过是个路人甲,但认认真真读罢所有文章,我已经在心里对这位40多岁的大叔心悦诚服。和菜头的文字实在是温柔敦厚,诙谐有趣,讲述的东西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但却善于捕捉本质,直指人心。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像《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孩,当所有人都在粉饰和平、描述着美妙谎言的时候,他却毫不留情地拨开层层迷雾,将一篮子大实话和盘托出。让人惊叹之余,更让人感动。

1. 成人的世界里,做事就是学习

和菜头会玩也会吃,喜欢音乐,喜欢家乡的各种菌子,喜欢养植物,在自己的世界里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很有些中年文青的味道。

但其实,他是个非常实际的中年文青。他认为,在成人的世界里,做事就是学习。因为成人世界极少允许一个人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它要求人们去解决非常具体的问题。无论你学过什么,学得怎么样,你能解决具体问题就算是通过。除非你立志做一个学者。

然而成年人大多工作忙碌,即便想要学习,时间也是有限的,而且常常被各种事情碎片化,想要拥有一段完整的时间去学习已经是奢求。

和菜头建议,在碎片化的时代,成年人要学会利用工作的间隙时间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比如,利用每天的通勤时间学英语、阅读书籍,下班后时间用来写作、提高技能。

看看这个世界,科学技术也在迅速更新换代,苹果手机都已经更新到第八代了,各种应用软件也在不断推出最新版本,生活在这个一切都在快速发展切换时代,我们的大脑系统操作是不是也应该升级了呢?

时代的不同,决定了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追溯到上一代人,他们的人生以毕业为标志,从此学习生涯结束;以结婚为标志,从此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之路终结。但对我们这一代以及之后更年轻的新世代来说,人生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是一场终身的修行。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一劳永逸,也没有一成不变,没有谁能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会在现在的公司干一辈子,未来的变化谁也无法预知。只有那些不断学习,并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适应现实的人,才能拥抱未来的一切变化。


2、创造可以对抗生活的空虚

现如今,很多人常常茫然而空虚,不知道干点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干。想来想去实在太痛苦,干脆啥也不想了,就每天刷刷朋友圈,看微博,逛淘宝,再来点小龙虾,多好!多舒服!

可是到了夜晚躺在床上的时候,心里又有点怅然若失,我今天都干了什么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空虚挫败排山倒海般袭来,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然而第二天依然照旧,上班之余玩手机、下班了回家了躺沙发上依然玩手机,手机原本是人类发明的一个便于生活的工具,结果人类却甘愿被它所奴役。

和菜头在这本书里告诉我们,对抗空虚的唯一武器就是创造。

如果觉得生活没有目标,那么就去创造一点什么吧!只有当你创造了一个什么东西出来的时候,你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充实。

创造的过程就好比一场孕育,对于每个怀孕的妈妈来说,孕期是一个煎熬又充满期待的过程,而当孩子出生的刹那,一定是最欣喜的时刻。触摸孩子的小手,聆听着他均匀的呼吸,每个母亲都会重新感受到自己是如此真实而强烈的存在。

空虚吞噬意义,但创造却赋予生活以意义。

哪怕是拍出了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写了一篇不错的文章、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晚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点滴都能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人生的意义。

就像你在春天里放飞一只你做的风筝,真以为快乐只是因为那天的风吗?

真正的快乐,源于创造带给人生的意义与满足。


3.理想的生活是家中有灯,阳台有花

很多人都曾在内心设想过理想生活的样子。

作为一个极度热爱生活的人,和菜头说,他所理解的生活是家中有灯,阳台有花。

无论什么时候,家里都有一盏灯,等着自己回去,总会让人心生温暖,阳台上种着喜欢的花,就是他所向往的生活。

虽然漂泊在大城市,工作忙碌,很多人没有自己的生活,家只不过是一个晚上回来睡觉的地方,但他却始终会在屋子里养一些绿植。以此来提醒自己,生活中依然有值得追求的东西。

之所以喜欢养绿植,其实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在书中他这样解释:

“植物拥有根须,遇见土地的时候就会生长,这大概就是植物所蕴藏的隐喻。每一个在漂泊中流浪的人,收起了自己的根须,在努力找寻一块适合自己的土地,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这样的人更加偏爱植物的原因。它无关园艺,无关环保,只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

即使是在苦苦挣扎的日子里,也要爱一点儿什么,读点喜欢的书、看点想看电影、去喜欢的地方旅行,才有可能在某一天从困苦中挣脱,与自己想要的一切不期而遇。

有喜欢,才会有自我,有自我,才有解脱的可能。这就是和菜头所认为的“喜欢”的意义。

而我虽然算不上热爱养植的人,但却十分钟爱鲜艳美丽的花给生活带来的那份愉悦美好。读完书的下午,我喜欢下楼散步,顺便在路上采几朵不知名的花回来,插在花瓶里,摆在阳台的刹那,整个房间似乎都变得明媚而有生气了。

夜晚,当我倚着阳台,伴着月光,坐在窗下读书的时候,我又拥有了一段宁静的时光,这就是美好生活的模样。


4.人生没有如果

和菜头在讲到自己的父亲的时候,字里行间都充斥着遗憾的唏嘘。和菜头的父亲40岁的时候,想卸下军校的较职,转业到地方,但无奈地方没有哪个单位愿意接受他这个级别的军官,因为体制内的的官位原本就是个稀罕物,这样的萝卜岗想要进去谈何容易。这成了父亲人生中最大的挫败,从此一蹶不振,中年危机一直伴随终老。

和菜头感慨父亲这一代人,很少有人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考上大学是唯一一次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机会,毕业之后从事什么工作,进什么单位,基本上都沿着既定的轨迹走,几乎没有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为供养家庭子女而忙碌,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拿着一份养家糊口的工资,无奈地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

而我的父母又何尝不是一样呢。我的父亲只读到了小学毕业,据说是他自己不愿意读书,但一个乡下的孩子不读书,也就只能学一些日后能够养家糊口的手艺,当时多是泥瓦匠、木匠一类的。于是,从12岁开始,到如今55岁,父亲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木匠了,一直不曾换过职业,目测今后也不会有这种可能。

不曾换过工作的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方面受文化所限,毕竟学历低,能选择的职业很有限;一方面也是迫于生计,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再重新学一门新的技能,时间和精力都难以保障,还要确保一家的生活,并非易事。

我的母亲,也是在12岁小学毕业的时候就再读书了,母亲是外婆所生的5个孩子中的老大,又是个女孩,在那个年代,几乎不可能有机会继续读书,所以她早早就回来帮家里干活,包揽了放牛、洗衣、做饭等各种家务事。

后来,因为历史原因,在母亲17岁的那一年,外婆无奈地离开了家,母亲从此成了家里的半个顶梁柱,里里外外都要操心。大到给家人安排农活,小到管教弟妹的学业。直到7年后,外婆才回来,而这时候,母亲也已经嫁人了,甚至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母亲在择偶上也没有多少选择的机会,父亲和母亲性格完全不合,一辈子虽然没有大的争吵,但却也少了平凡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

想想我的父母在年轻的时候又何曾有选择的机会呢?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没钱没背景,唯一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就是读书。但那也不过是极少数幸运儿才有的机会。

其实母亲是个聪明善辩,很会计算的人。谷子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都收回了很多稻谷,那时候商店都比较少,一些卖水果的常常拉着一车的水果到村里和老百姓换谷子,但那时候乡下妇女很少会计算,但母亲却精于此,往往这个时候,计算的任务就交给母亲了。

母亲性格开朗,爱说爱笑,是个直肠子,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很多。下雨天一般没什么事,母亲的那些朋友时常会来家里,一起读书唱经,好不热闹。母亲很勤劳,农忙之余常常会做点小生意,比如批发一些水果、小饰品来卖,以补贴家用。她的理想是开个小店,但那个年代,即使是这样的愿望她也无从实现。

此刻的我也在想,如果母亲生在我们这一代,她的人生想来应该是另一番情景罢,但时光已无法倒流。

有人说,人生没有如果,只有选择和结果,可是我的父母甚至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而我自己,可以说至今为止,所有的选择都是自己做出的。很小的时候,从穿什么衣服、看什么书、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到后来上大学读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毕业了选择什么职业、去哪里工作,选择什么样的伴侣……

这些都是我自己独立做出的选择,或许这与他们不过度控制孩子的性格有关,也与他们缺乏足够的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广博的见识有关,所以也不太可能帮我规划人生,教我如何做选择,但人生从来就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

既然享受了不被控制的自由,就不能抱怨面临选择时的孤独迷茫。至少,我还拥有选择的机会。而这,却是我的父母不曾有过的。

《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独到,不管是对于现代人的学习、思考,还是工作与生活,和菜头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而作者本人的文字也将触发读者的思考和审视。如果你觉得人生迷茫、不知所求,事事无趣,不妨来读一读此书。相信阅读会让你重新发现人生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迷茫的时候,就来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