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性的呼唤》开始闲聊几句

第一次接触《野性的呼唤》是从电影开始的,影片唤起了我对于杰克伦敦的记忆。我记得高中的时候阅读过一些关于杰克伦敦的文章,但也记不清了;因此油然而生一股冲动,便找来他的小说合集阅读。

还从来没有人写雪域荒原像杰克伦敦一样引人入胜,这要归功于他的真实经历;这使我从逻辑上就被深深的吸引。我确切地相信,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着那样的地方、那样的生活、那样的人。小说十分地吸引人,我几乎手不释卷,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将之读完了。之后觉得还不过瘾,又找来改编的电影看。我依稀又记起来一部很老的片子,好像叫《北极光》,故事里似乎也有一匹狼。读完书的莫名情绪使我有点恍惚和发狂,对记忆不断追溯、对现实不停思考,感觉有点魔怔了。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几天,今天算是好了不少,于是我决定随便写点什么。

改编电影有个很难的问题,那就是不可忽视的原著精神与当前社会观念的冲突。如果没有人读过原著,那就算改编失败,顶多就是个烂了的故事。但是如果有人读了原著,认可原著中表达的精神甚至是行文的逻辑;那么改编就可能招致批评。我们知道,很多编剧为了过审或者讨好心目中的观众,改编会严重地偏离原著,甚至连表达的意思都南辕北辙。我想接下来片段性地回顾小说和改编的电影,漫无目的地进行一些不着边际的讨论。

最近改编的电影在2020年上映,导演是克里斯·桑德斯。这部电影剧情十分流畅、逻辑大致合理,观影体验是相当不错的。电影中增加了约翰·桑顿的戏份,使这个人物变得饱满。

  • 约翰桑顿和巴克在初至阿拉斯加时便有了交集;
  • 约翰桑顿因为睡过头,错过了寄信的时间;但是巴克强行停下,从迟到的约翰·桑顿手里接过了信件;
  • 霍尔夫妻及小舅子买下狗队,但是他们并不熟悉雪橇的驾驶工作;在拼命抽打狗队时,约翰桑顿出面用撬杠撬动了冻住的雪橇;
  • 霍尔等人不顾劝阻去寻找宝藏;约翰·桑顿知道要出事,携带猎枪追了上去;
  • 在河畔,巴克预感到危险不肯前进;霍尔用木棍教训巴克,几乎把巴克打死;
  • 赶到的约翰·桑顿用列强威胁霍尔。霍尔最终丢下半死的巴克,驾驭雪橇试图穿过河面;结果脆弱的冰面不堪重负,霍尔等连人带雪橇坠入冰河,生死未知。

电影中除了描写约翰桑顿和巴克的结缘外,还对他做了更深入的描写。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推测出,约翰·桑顿和妻子不和,离婚了,房子给了妻子。约翰·桑顿和儿子非常亲密,但是妻子阻止他和儿子见面;失意的约翰于是远走阿拉斯加,常常借酒消愁。影片中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导演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告诉了我们这一切。原著中,约翰·桑顿也很重要,但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拿枪威胁霍尔救下巴克;而电影中却逻辑通顺,改编好评。

除了人物以外,电影对一些故事情节也做出了调整。

  • 佩特在史凯威买狗时,卖家就略带嘲讽的问“电报还没取代邮差吗?”。伏笔埋下,必有应验。冬天还没结束,加拿大政府就因为要通电报而就卖掉了狗队;佩特也回魁北克去了。原著中佩特接收到了官方命令,应该是调任了。在史凯威和道森之间几次奔波后,狗队疲惫不堪;但是因为淘金热,大量的狗被运送到史凯威,巴克和他的队友被淘汰了。原著中和电影中的一个很大不通是,杰克伦敦花了大量笔墨去渲染生存的严酷;也只有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刻印在巴克基因中的野性才逐渐被唤醒。电影中没有描写巴克的狡狯和狠辣,这固然增加了观影的舒适感,但对于回归自然却是一种阻碍。
  • 电影中,约翰桑顿并不是随性在育空的荒野地区游荡;而是因为儿子的一个想去冒险的提议。约翰桑顿带着巴克去育空的荒野地区冒险,他把这看作对儿子的承诺。而他在地图上留下的痕迹,却被死里逃生的霍尔发现,误认为是藏宝图,于是一路追踪。
  • 原著中,约翰桑顿和朋友被印第安人乱箭射死;巴克凶狠地杀死了不少印第安人,为它挚爱的约翰报仇。电影中改为约翰桑顿死于霍尔之手;而巴克为救约翰把霍尔推入了着火的木屋中。

与原著略的故事大致一致,但是味道却差的挺多;读过原著后,看电影有种吃肉没有盐的感觉。总体上说电影讲述了一个温暖而感人的故事,这有点跑题;编剧也是十分清楚这个问题的。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不得不加入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镜头;即在巴克面对自然考验时,电影总呈现给观众一副梦魇般的黑色野狼身影。

读小说,沉浸在作者构建的世界中,身临其境地体会那令人唏嘘地故事,无疑是令人满足地;但是让人带任务去阅读,非得去总结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要批判什么现实,无疑是愚蠢的。作者要表达什么,明明白白的说就行了;我们这个世界是有言论自由的,不用遮遮掩掩的在小说中夹杂私货。写小说和阅读小说的人都须明白,文学就是人类追求精神娱乐的产物。好好的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这就是小说的本质;除此之外,皆为装饰。装饰可以锦上添花,但它毕竟不是锦;用华丽的语言讲述一个令人厌烦的张三李四的故事,那也是招人骂的行为。而当今海量的网络文学能独霸一方就十分说明问题。就算其中充斥无数的小白文、抄袭文、套路文,剧情平淡如水也罢,角色弱智脑残也好,只要讲述一个人们喜欢的故事,作者大抵还是能养家糊口的。我非常喜欢郭德纲的观点,相声好不好,不是你说了算,你能把票卖出去,这才是本事,这相声才是好。小说、电影,都遵从同样的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野性的呼唤》开始闲聊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