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是“奔四”的人了,还总心心念念地想着“三十而立”的事情。以为自己尚小,年轻,虽说这个时代的年龄差也确是越来越不容易从外表上体现出来。或者始终坚信人有早长与晚熟的分别。早长,提前沾染尘世,晚熟呢,冥冥中也许会延长生命的寿限,因为,自欺欺人地以为——人生在世的总量难道不是守恒的吗!
可能只有在过年的时候、身体与脑协调不好的时候,才如梦初醒:哦,原来岁月这东西——真的存在!
《论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清人刘宝楠解为“立于道,立于礼,皆统于学。学不外道与礼也”,说的是行为养成;朱熹释“不惑”为“于事物之所当然,皆无所疑”,讲的是悟性境界。有了“养成”,自然能够水到渠成地通往“境界”。
若单单参其字面意思,完完全全理解成“立业”,已然成就了一番稳定体面的事业,不现实不妥当,也不符合当下“自我奋斗”的一般规律。除了子承祖业半路得来的千万贯家财;或者穷人家孩子里的佼佼者;剩下的多半是少年世界里被油腻的大人们催熟的成长。
因此,以“不惑”的“预备资质”回头再看“三十而立”,原来先人们是想说:立,当立在坚定不移的行为上、志向上。而“不惑”呢,也并不是说到了这时候,一切关乎人生的问题都释然了,都想通了,没什么“困苦迷津”了,只能说心智阅历的发展已具备了洞察世事的能力。但世上人能否真的达到先贤们指引的境界,最终行使权还是要归普天下的黎民苍生。
无论哪个世代的人,无论什么肤色,对人生阶段的把握,放之四海皆准!
一
《黄帝内经》讲:“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一句话,生理机能已过了鼎盛期,开始走下坡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纵使力挽强留,种种“衰老”的迹象已渐渐浮出……
记忆巅峰告退,反映在日常生活里,随口哼唱歌曲,不论新老,调犹在,却完全顾不得歌词;手脑不一,脑袋明明想着 A,做出来却是 B;回忆阶段性短路,千人一面的脸盲时刻,看谁都似曾相识,却终究不是“旧相识”;许多儿时的片段,只有在特别物件、事件、话语、情景的刺激下才瞬间闪现,闪现说不定也是加工改造过的。语汇基本定型,越来越显得贫乏;语言功能“反朴归真”,普通话的掌控与表达能力回旋,作为第一母语的家乡土话隐匿多年之后却突然间蠢蠢欲动,本能似的呼之即出……不知道从何时起,裤子提得渐行渐缓地过了腰间,要不了多久就会直抵胸脯;终于理解了三餐的重要性和区别性,早餐不敢不吃,晚餐又不敢多吃;喝水忌生冷,不得不以温热为主;睡觉不敢贪晚,熬一宿的心力,非几日不能恢复……即便如此“谨慎”,法令文、高高的发际线、消不去的细纹与萎黄浮肿的脸,还是如期而至;原本光滑紧致的皮肤也自暴自弃,用指头挫两下,就碾在了一起,情状有如“腰系几匝游泳圈,臀生两坨蘑菇云”……
三十之后,人们有理由为过往的岁月“空悲切”,恨精力饱满的时候,日夜蹉跎,任由大好的记忆与才华无辜逝去。三十之后,人们也可以选择接受现在的自己,因为接受是蜕变(新生)的开始,更何况,四十有四十的褒奖。
二
曾经的初恋对象或梦中情人,如今看了,终于不会再有半点儿“邪念”,那些青涩片段已永远定格在了成长的序曲里!二十岁郎当,对身边异性还有心留恋几眼,艳羡人家的脸蛋儿人家的身材,总要拿自己的妻子比对一下,感慨要是能兼得这些那些该多好啊!而如今,无论走到哪儿,无论怎么瞧,妻子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最智慧、最性感、最是那个知我懂我、肯为我付出一切、死心塌地追随的人。
终于知道与生俱来的秉性中哪些是合理的情绪表达,哪些是“低情商”的任性与无理取闹。忽然意识到该主动去关心别人,想想两边儿的亲戚家属,而非意气用事,总要分个彼此,计较个你得我失。忽然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好,父母的恩、师长的恩、朋友的恩……身边一切结缘的人,深埋着的感恩的种,重现生机。
保养,练功,穿秋裤,不再需要爹娘紧追猛打的叮嘱,而是欣欣然提前穿好,即便父母再多唠叨几句,也有点儿理解了,这才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开始懂得把工作和兴趣结合起来,当成事业去追求,主动追求,而非被动的“立志”、发愿般的口号。明白了理想的意义。阅读充电,成了主动行为,不再是被动的课业压力。
任凭你把超脱当成活在世间的信仰,超脱——亦当建立在游刃有余地驾驭现实生活之上。慢慢理解了在家中的角色与责任,血缘的承继与荣耀,不管绕到怎样的世界,始终是生命的大课题。
遇到身边不公,想了想,还是自己先放低姿态,多数时候,你的执着也只是为了执着而已,什么都比不上一个简单、清淡的心境。渐渐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别人。变得不会因为新鲜事儿而突然兴奋、跳脚,也不会因为恐惧,一下子乱了阵脚;不会因为看不惯的东西,迅速拧起嘴脸。人人都是过客,舒适的就拉到自己的生活里聊上几句,个性相牴的,迟早会消散在自己的生命里。用柔和的力量去面对面解决问题,好过一个人往牛角尖里死拼地钻。
他让我们变得感性,成了弱不禁风的水制品。让我们成熟,越来越拥有独立意识,看穿了基因遗传里正面和负面的较量。让我们学会控制欲望,把持生活节奏,而非一呼即应。让我们即使生气了也要掌控情绪,学会“让礼一寸,得礼一尺”。让我们开始注重自身修养,找一门养性爱好,追寻“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乐亦至焉”的生活理想。让我们着迷于探寻生命的奥秘,突破自我、改变自我,小至炒菜、写字,为观察人脑的特点,练就了“左右开弓”的本领,大到思考活着的价值与意义。让我们抛却儿时的无知,稍有“挥霍”、浪费,无味的“排场”,便心有不安,只想拥有“一箪食,一瓢饮”的恬淡人生……
世间每一步设计,不容许也犯不上过了之后再回过头去留恋。只要你用心体验,每一段儿自有每一段儿的奖赏。奖赏有时是物质上的,有时候是心灵上的,有时候是生理和心理上的——
这正是“不惑”想告诫我们的?
(写于2017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