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改变如何成就娃

        我是一个典型的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喜欢控制孩子,习惯把焦点关注在孩子做得还不够完美的地方,所以我家先生经常对我抱怨,说我太古板、教条、自我和焦虑。

        我一直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古板不懂变通的人。相反,我是一个特别追求上进,愿意接受新事物,并且愿意不断尝试和改变的人。可是即便如此,生活中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乐此不彼。于是,我开始去琢磨先生的抱怨、意见和建议,也许我眼中的自己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我需要透过他的眼睛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

        喜欢控制孩子,这是事实。我习惯用语言、行为和选择去达到控制的目的。比如:早上的时间是一天中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你必须利用这个时间练习听力、完成背诵,否则你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我想要用后果来控制她)。你看妈妈从来都不看电视不追剧,因为对于我来说,还有比电视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学习、阅读、锻炼身体等,所以我们要分得清事情的主次和轻重缓急(我想要用我的想法和行为来影响和控制她)。你是去吃面条呢,还是去吃煲仔呢?(控制孩子只能吃我允许的,孩子其实想吃蛋糕、冰淇淋和薯条)很多时候,我自认为的和善与坚定,背后其实是一种无形的控制。我引导的,是我喜欢的、我接受的、我允许的,却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欢和接受的。或许,是因为害怕、无奈和无助,所以孩子选择了妥协,但她的内心是失望、委屈和不快。逐渐的,孩子失去了主动权、选择权,习惯了被决定,被要求,被控制。于是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动力,心有不甘而力不足,最后演变成了所有的事都是妈妈的事。


图片发自App



        好在通过不断的学习,自我觉察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不断的反省自己的某些想法和行为中,学会了分辨究竟是为了满足我自己,还是为了引领孩子。尝试着分清楚哪些是孩子的事,哪些是我的事,并说清楚规则与界线。比如:学习是你的事(学什么、怎么学、学多少),妈妈努力为你提供好的学习环境,为你寻找好的学习资源。有问题可以向妈妈求助,我定全力相助。吃饭是你的事(吃什么、吃多少),家人负责提供营养的三餐。人际关系是你的事(跟谁玩、怎么玩、玩什么),前提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损坏物品。有需要可以向妈妈请教,我定倾囊相授。

        当我尝试把主动权和选择权还给孩子以后,她的主人翁意识立刻复活。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开始稳步提升。通过经历与观察,学会了分辨真假朋友,开始明白友情的重要性,开始思考如何与朋友友好相处,也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人际关系也有所改善。

        当她一次又一次的遵从自己的内心,为自己做决定时,她就真的准备好了为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任。她开始主动学习时间管理,列作业清单,并为每项作业完成时间计时。当她选择学习时,我大可以安静的去做我自己的事情。当她选择玩耍时,我便全然的陪伴她一起做游戏。游戏结束后,因为获得了足够的允许与放松,身心灵都注满了正能量,使得她可以更快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作业完成质量得到了提高。科学研究表明,运动能让孩子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而这些可让帮助孩子产生正向情绪、增强记忆力、提高注意力。

        当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而有情绪时,我会先帮助她处理情绪。通常情绪稳定后,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对于那些的确有困难的,我会给她一些方法和建议,通常孩子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判断和选择。对于那些我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会建议她向老师请教或向同学咨询。这样一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遇上难题时,如何正确的面对与思考,如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查找资料,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验证自己的观点。

        当我真的改变自己,放下控制,聚焦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时,我就越能够用正向的语言去影响她,就越能够从她取得的进步中去肯定、赞美和认同她,孩子越来越被自己、被妈妈、被老师、被同伴、被家人滋养。她的五朵金花(爱、联结、价值感、安全感、独立自主)越来越绽放,生命力越来越旺盛。

        如此,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她自己。如此,我才能去发现并看到那个真实的孩子。如此,我才能更加真实的爱她、爱自己。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改变如何成就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