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个具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的形象深入人心,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被后世传颂,其军事、政治才能令后人仰慕。《三国演义》中自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团队从此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最终助刘备成就霸业。别看诸葛亮一身书生气息,但是其舌有毒,跟他对骂全程不带一个脏字,却把人骂得哑口无言、五体投地。《三国演义》中有两回就完美的塑造了诸葛亮“舌之毒”。


图片来源于网络

                1.诸葛亮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中讲述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兼使者跟鲁肃前往江东,意在联吴抗曹。鲁肃带领诸葛亮来到议事大厅,刚进到大厅,便看见以张昭为首的一干谋士位列大厅两旁,席地相对而坐,诸葛亮心知肚明,这是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阿。诸葛亮逐一认识后,作为江东群臣之首的张昭按耐不住,首先发难。

张昭说:“我是江东谋士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人,但我很早之前就听说诸葛先生隐居高卧隆中时,常常自夸比管仲、乐毅还要厉害,真的有这样的才干么?”

诸葛亮回答说:“这只是我小小的比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张昭又说:“最近听说刘豫州三顾茅庐之后,把你请出山了,就好像如鱼得水一样,还听说你们要把荆襄夺回来,但是现在已被曹操占据,曹操良将精兵不计其数,粮草充足,以你们如今的实力和现状如何能从虎口中夺取回来?”

诸葛亮自然知道张昭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嘴上确实不留人,万不能掉以轻心,便暗自思忖:“如果不把他先难倒,又岂能说得动孙权?”

诸葛亮回答说:“要取荆襄那是易如反掌的事,然而我主刘豫州奉行的是仁义之师,不忍心夺取自己宗亲刘表的基业,即使刘表再三要求我主接管荆州,但还是推辞了。而刘琮还是个乳臭未干、未经历练的小孩子,胆小怕事,听信谗言,自己暗自投降了曹操,使得曹操更加骄傲,更加猖獗。现今我主屯兵在江夏整顿休养,如同龙入海凤腾空,另有奇谋妙计以图发展,这岂是等闲之辈能知晓的?”

张昭再说:“如果是这样,那么先生说的和做的不是自相矛盾么?管仲担任国相期间,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乐毅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他们二人都为自己的主公立下了大功,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济世之才。既然你说你比管仲、乐毅之才绰绰有余,原本以先生笑傲风月的才能,是很多诸侯将相都羡慕不来的,连不足三尺的孩童都知道,刘豫州有了先生就如同猛虎添翼,复兴汉室、剿灭曹操也就是近在咫尺的事。那些忠于朝廷的臣子们、山中隐士们,更是拭目以待,都相信以你诸葛先生的才能,在跪席之上就能拂去天空的阴霾,拯救难民于水火,还天下一个光明。然而,自从先生跟了刘豫州后,曹操兵马一出,便把你们吓的丢盔弃甲、望风逃窜,既不能兑现刘表临终时保护百姓的遗言,又不能实现辅佐其子刘琮守住荆州的诺言。这一路走来,你们是丢弃了新野,逃往樊城,又在当阳惨败,被曹操追赶到夏口。为什么刘豫州没有得到先生之前还能纵横沙场,尚有一席之地,如今连容身之地都是暂借别人的,反倒不如以前啊。如果先生有管仲、乐毅之才,刘豫州会像现在这样狼狈么?”

诸葛亮听完,笑着回答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就像人生了疾病,应该先喂稀粥,少量服药,等到五脏六腑得以调和、身体逐渐转好后,才可多用肉食补之,再逐渐加大用药,病根才能除去,身体才能康复。若反其道而行之,先用猛药治疗,身体岂能康复如初。我家主公刘豫州,昔日兵败于汝南,借住在刘表之处,那时兵卒不满一千人,将领也只有关羽、张飞、赵云三人而已,正如身体得了疾病,消瘦到了极点。而新野也只不过是一个偏僻的小县城,人烟稀少,粮草不济,我主只不过是暂借此地以容身,难不成真的要镇守于此而大展宏图吗?放弃新野自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然而在装备不完善、城墙不坚固、军队未历练、粮草不能续的情况下,我家主公依然奋力对战曹操,我利用地理优势和计谋,仅靠博望坡一把大火,白河筑堤放水,便打得夏侯惇、曹仁等辈仓皇逃窜、心惊胆裂,我看管仲、乐毅用兵打仗也未必能比得过。至于刘琮暗自投降了曹操,我家主公对此事一无所知,而且又不忍心乘乱夺取宗亲基业,这真是大仁大义啊!同样力战当阳之时,有数十万老百姓扶老携幼追随,每日行进不过十里,尽管身后有强敌追兵,我主仍然不忍放弃老百姓而走捷径进取江陵避险,而是甘愿守护老百姓前行,所以才有当阳之败,这也是大仁大义啊。试问当今天下有谁能做到如此仁义,他曹操吗?他曹操不能,只有我主刘豫州一人而已!昔日高祖皇帝刘邦与项羽夺取天下,虽然有韩信辅佐,但终因寡不敌众,累累交战,累累败退,垓下一战成功,这难道不是归功于韩信的奇谋良策吗。国家社稷的安危大计,必须得有一个智谋双全的人来主持,这样的人并不屑于与那些只会逞口舌之辩、自欺欺人之徒争论,他们无论站着坐着,侃侃而谈的功夫没有人能比得过,可要是遇到危险来临,他们又胸无一策,一无是处,只能沦为天下人的笑柄罢了。”

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无言以对。紧接着江东的谋士一一发难,都被诸葛亮以强大的口舌回击得哑口无言。此战诸葛亮以一敌众,大获全胜。


                    2.武乡侯骂死王朗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中一个情节讲述的是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主动向曹叡请战诸葛亮,曹睿担心其年事已高不能上阵,遂有不愿之意,王朗再三请求,曹睿为之所动,便封王朗为阵前军师,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古人打仗是需要仪式感的,起码要相互认识一下,自报家门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两军阵前,王朗与诸葛亮的舌战戏便上演了。

王朗骑着马,自信满满来到两军阵前拱手发问:“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诸葛亮扶扇拱手答道:“正是我。” 

王朗说:“很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今日相会实属幸运,想必你也知道天道循环,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什么还要兴起无名之师,侵犯我国疆土?”

诸葛亮答道:“我是奉诏讨伐奸贼,怎么能说出师无名呢?”

王朗大笑几声后说:“如今天下已有变化,朝代容易更替,天下应该属于有德之人来掌管,这是自然循环不变的天道。”

诸葛亮拿着羽扇遥指着王朗骂道:“曹贼图谋夺取了汉室江山,霸占了中原大地,这样的人还能称得上有德之人吗?”

王朗回骂道:“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军异常猖獗,天下诸侯纷争不断,江山社稷面临分崩离析之危险,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境况。幸得我家太祖武皇帝曹操,带领精兵强将,扫清了反叛的逆贼,平定了天下,百姓无不归顺,天下四方无不赞颂其德行,这不是用强大的权势换来的,而是天命定数所决定的。我家世祖文皇帝曹丕,文韬武略,继承天下大统,上顺应天道,下符合民意,是效法尧帝禅让给舜帝之典故,雄踞中原以管辖其他疆域,这难道不是上天的安排和人民的民意吗?而今你虽然才华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还要违逆天道,背离人心而行事呢?难道你没有听古人说过‘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吗?如今我大魏国兵甲百万,良将千员。你们这些杂草里的点点萤虫之光,如何能比得上天空中皎洁的月光?你要是带领军队放下兵器,卸掉兵甲前来投降的话,保证你官职不丢,享受荣华富贵,这样的话国家安定、人民高兴,岂不是一件美事吗?”

诸葛亮又骂道:“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定有什么高谈阔论,没想到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室正统江山日渐衰落,宦官酿成祸端,致使国家大乱,年岁不好,四方诸侯割据。黄巾叛乱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不仁,涂炭生灵,因此,朝堂之上,无能之辈、禽兽之辈也身居高官,享受俸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把持朝政,致使江山社稷变为一片废墟,百姓饱受涂炭之苦,面对国家危难来临之际,你王司徒又有何作为,为国家做了什么?你王司徒生平事迹,我也有所了解,你家祖辈世居东海之滨,你初次为官时是举孝廉入仕,按道理应当辅助君主安邦定国,安汉兴刘,什么时候开始反倒帮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王朗手指着诸葛亮半天说不出话来,只道:“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亮发愤的站起来,指着王朗,大声骂道:“住口!你这个无耻的老奸贼,你难道不知道吗,天下的人都想生吞活剥了你,

居然还敢在这里逞口舌之争,幸而上天没有断绝汉室正统之意,我主昭烈皇帝刘备于西川,继承汉室大统,我今天就是奉嗣君之旨,兴正道之师,讨伐你们这帮贼子,你既然甘愿沦为谄媚阿谀的奸臣,只配像老鼠一样藏身阴沟,像乌龟一样缩头,苟活于世,贪图那施舍的衣食,怎敢在我大军面前妄称天数?你个须发花白的老匹夫、老奸贼,你即将命丧九泉之下,届时有何脸面去见汉朝的二十四代先帝?!”

王朗手捂胸口,声音颤抖的说不出话来,只道数声“我、我、我…… ”

诸葛亮再次大声骂道:“你个不忠不义的二臣老贼,你是枉活了七十六岁,入仕以来寸功未立,只会用花言巧语搬弄是非,助曹为虐,你就像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

王朗原本想在言辞上给诸葛亮来个下马威,但谁人不知道诸葛亮舌之毒啊,被诸葛亮一顿劈头盖脸的怒骂,不曾想王朗气急而上、怒火攻心,顿时坠于马下,被骂得“五体投地”而死。

你可能感兴趣的:(毒舌:诸葛亮)